在亚洲,白银问题在各国和各地区表现并不一致,原因之一是在白银流通过程中,没有国家或其他统一力量对其进行维护或支撑,更基本的是,白银是依据民间使用习惯和贸易习惯进行流通的。因此,如果站在重商主义及所谓近代产业资本等的立场来看,亚洲的货币是相当不统一和不规范的。但是,这种货币的复杂性并未因亚洲货币的贮藏性而被抵消,如果进一步探讨就可以看到,当时亚洲区域内贸易已经形成一种白银结算秩序,以之为基础白银按照惯例流通。因此,从西方流入的白银,也都按照这一惯例在亚洲进行流通,亚洲白银流通的这一特征非常重要。
亚洲区域内白银流通的历史,是以西班牙银元的大量流入为转折的。16世纪初开始,西班牙银元通过马六甲的葡萄牙人和马尼拉的西班牙人流入东南亚,进而又从马尼拉流入广东、厦门、宁波等华南沿海地区。西班牙在1537年至1821年间铸造了超过20亿枚银元,1821年至1903年间又铸造了超过15亿枚。由于有稳定的供给,以及能够保证一定纯度,西班牙银元实际上已经作为国际货币进行流通。特别是在亚洲地区,在大约500年间,西班牙银元实际上成为亚洲区域内外贸易的主要结算手段。[15]对于白银流入亚洲的原因,一般认为是在西方和亚洲之间存在着各种金银比价差异。但是,正如之后要讨论的,西班牙银元在亚洲并不是按照其币面价值进行流通的,而是按其实际含银量作为称量货币来流通的,而且在亚洲金银比价并非是一货一价的对应关系。因此,即使价格差的存在可以看成是白银流入的契机,但是这也不足以说明亚洲对白银具有的吸引力,也不能得出亚洲白银流通所具有的特征。[16]
资料来源:Chiang Hai Ding. Silver Dollars in Southeast Asia. Asian Studies, Vol. III, No.3, Dec.,1965,p.469.
到18世纪中叶为止,流入亚洲的白银,加上从英国向印度输出的银块和由于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区域内中转贸易的开展所导致的日本白银输出增加等种种原因,促进了亚洲各国对白银的需求。对于西方来说,白银不仅是获取投机收益和吸收黄金的手段,同时还是交换亚洲出口产品(香料、生丝、食品)的最终等价交换物和结算手段。西方向亚洲输出白银的路线包括,从阿姆斯特丹(或伦敦)经喜望峰到印度(或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路线和从墨西哥阿卡普尔特到马尼拉路线等。经过上述路线向亚洲输入的白银,占世界白银年产量的近一半,仅18世纪从东印度公司输入的白银,平均每年就达到50万至60万英镑。[17]大量输入亚洲的白银,除了在民间作为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外,还在政府征税时作为支付手段而发挥作用,这样一以来又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上逐渐增加了对白银的需求。因此,在印度和中国等地,促进从外部进行白银吸收的内在条件得到加强,而且,这种白银吸收的能力,还由于白银的不断流入和国内的稳定需求,在不断扩大之中。
如上所述,由于印度和中国对白银吸收力的提高,大量白银流入两国,在此过程中白银以银块或硬币等形态在亚洲区域内的贸易结算中使用。但是,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在交易过程中外国白银并不是作为标价单位使用的,而是先按中国称重价值单位的两、钱进行计算,然后按白银货币含银纯度换算后再进行交易。以下将对外国白银货币在亚洲区域内,按亚洲习惯方式进行结算的问题进行探讨。
第一个问题,在亚洲使用白银进行贸易时,由于外国白银有多种形态,以何种形态作为标准。流入亚洲的外国白银除了银条外,还有多种形态,比如西班牙银元(1821年以前是西班牙银元,1824年墨西哥独立后是墨西哥银元)、秘鲁银元、玻利维亚银元、智利银元、达卡特(威尼斯铸造所)、法郎、里克斯(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英国银元等[18],当时的亚洲可以看作一个白银货币的博物馆,因此客观上要求先设定一种标准货币。众所周知,西班牙银元(之后为墨西哥银元)就是这样一种标准货币,但是西班牙银元得以在亚洲广泛流通并在各种白银货币中取得标准货币地位,是因为其数量大并且成分稳定,而并非是无条件地认为西方货币具有优越性的结果,对这个历史过程必须予以确认。总之,西班牙银元在亚洲区域,特别是中日印之间的贸易中具有重要作用,例如福建商人使用西班牙银元在长崎进行贸易等。[19]
第二个问题,使用外国白银货币进行贸易时,用什么标准换算来进行称重。这方面的例子,可以从1830年6月美国纽约的玛利亚号(约420吨重)驶入广东港时所缴纳的船钞税(相当于吨位税)明细进行说明(见表1)。这里可以明确的是,各种税收都建立在银两征收的基础上,美元全部要兑换成银两,通常按1美元=0.72两进行换算。也就是说,确保这个换算率的稳定,就使得外国白银在亚洲的流通具有保障,两者之间具有这样的关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白银流通的基础是称重白银体系,这种体系在中国更加的有效率。因此,外国白银在亚洲流通时一定要换成称重白银,这是白银得以流通的根本,不存在单纯使用外国白银作为标价货币,统一按价格单一计算的做法。(www.xing528.com)
表1 1830年广东的关税收入 单位:两
资料来源:W.C. Hunter, “Fan Kwae” at Canton Before Treaty Days 1825-1844,p.100.
第三个问题,在进行一般商业贸易时,采取什么方式进行结算。中国民间与外国商人进行贸易时,过去是采取计算西班牙银元个数的方法来进行交易。东印度公司时代以来,根据多次的分析和实践之后,确定了重量换算率,即100两纹银相当于109.799卢比,111.900西班牙银元。[20]公行组织废除后,制定了海关两这样的虚银两单位,并规定100海关两相当于110两(重量)墨西哥银元,并按此比例进行贸易结算。然后,因为银两贴水的问题,以计算西班牙银元个数进行贸易的方式,分别于1853年和1857年在广东和上海被废止了,然后应外国商人的要求,在这两个地方分别制定了按地方虚银两计算单位进行贸易的结算方式。[21]
采用这种虚银单位进行白银流通的事例,并非中国特有,在中东的麦加等地,就存在被西方商人称为“地方货币”的虚银单位的例子,并按100西班牙银元=121当地货币进行换算。[22]采用这种称重货币制度的原因,在于存在银价变动的多层次关系。也就是说,在进行商业贸易和纳税需要大量纹银(99%以上的白银)时,需要加付纹银贴水,另外19世纪中叶,从西班牙银元向墨西哥银元的过渡期内,西班牙银元也需要加付贴水。因此,就产生了不以实货,而以计算单位为标准规定地方货币相互换算的方法。
如上所述,亚洲货币在流通过程中,经历了称重货币和各地虚银单位的过程,正是因为亚洲白银流通发生了这种转变,才使其具有贸易结算和关税支付手段上的职能。直到20世纪,除日本和印度的一部分地区外(这两个区域面临的是金银关系问题),这种生银向白银货币变动的银银关系,仍然是亚洲区域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被称为白银货币圈或白银圈的亚洲,其基本特征就是建立在这种虚银制度基础上的白银流通圈。
另外,亚洲生银流通过程中还有一个特征,即以铜进行的贸易活动也十分活跃。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中转贸易来看,就有从长崎向中国的铜输出,以及从长崎向孟加拉、印度科罗曼德尔,以及北部湾的铜输出。[23]这种状况显示,在亚洲,铜是作为金属货币来使用的,亚洲货币体系具有银钱关系这一特征。总之,亚洲白银的流通,应从银银关系和银钱关系的形成上来把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