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吴老的“无定”论中也含有“规范”。例如,他认为“经济史首先是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将过去的经济实践清楚地描绘出来并展示给世人,乃是经济史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此方面,没有其他方法可取代传统的史学方法。研究经济史,唯一根据是经过考证的你认为可信的史料,“绝对尊重史料,言必有证,论从史出,这是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6]尊重史料,论从史出,这就是吴老的“规范”。从吴老讲课中,以及吴老发表的有关文章中,都可以看出他对各种方法的价值判断仍有个排序,即“孤证”优于“无证”,“罗列”优于“孤证”,计量分析优于“罗列”。
吴老多次强调经济史研究中计量方法的重要性,他希望在有关经济史的研究中“凡是能够计量的,尽可能作些定量分析”。[7]定量分析可以检验已有的定性分析,尽量避免随意定性的判断,它还可以揭示多种变量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经济事物发展变化趋势,可以使人们对许多历史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吴老在讲课时,曾以清代江西景德镇制瓷业研究为例,告诉我们:从当时史料数量看景德镇官窑留下的史料多,民窑的很少,不做计量研究则会给人以清代景德镇制瓷业是以官窑为主的印象,做了计量研究才发现当时官窑的产量和占用的技术力量都不到民窑的1%。吴老还列举其他一些案例,使我们对经济史研究中计量方法的重要性有了较深的印象。
吴老也告诫我们,定量分析要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已有的定性分析常有不确切、不肯定或以偏概全的毛病,用计量学方法加以检验,可给予肯定、修正或否定”;而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用于“检验已有的定性分析,而不宜用它创立新的论点”。[8](www.xing528.com)
吴老在讲课时也强调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关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我们以前在上哲学课时学过,考研究生时又曾复习。但是这30多年来结合从吴老那里所学,及自己学术研究过程中所思,我认为应当在哲学高度强调“量”在认识论中的地位,以往教科书有关表述可以改为:(1)“量”表示事物存在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要素的排列组合等的数量规定性,“计量”是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开始新的量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