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非农化是耕地减少的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的增长,而投资增长又主要表现为外延式投资,以直接占用新的建设用地为条件(范恒山,2010)。建设用地的外延扩张是通过农地非农化实现的,并且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的粗放和土地市场的不完善,农地非农化出现过速特征,1978年以来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年均达到20万公顷左右。这种以土地资源的低效、大量投入支撑的经济建设的直接后果就是农地的减少。从1978年至今的耕地面积统计可见,耕地呈总体下降态势。1979年至1995年,耕地面积累计减少441.50万公顷,下降幅度为4.44%;1996年至2004年,耕地面积从13003.92万公顷减少到12244.43万公顷,下降幅度为5.84%。在此期间,2002—2003年出现了为期2年的大幅减少,共减少422.36万公顷(见图2-2)。虽然耕地减少的原因包括非农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损毁等方面。1986—1995年,在全部减少耕地面积中,农业结构调整为耕地资源流失的主要去向,所占比例平均在60%以上,建设占用耕地为146.20万公顷,保持在20%左右的比例。1997—2007年全国耕地减少数量明显比1986—1995年有所增加,其中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大量增加,占到了耕地实际减少数量的50.49%,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占耕地实际减少数量的14.64%,建设占用耕地占耕地实际减少数量的26.63%。但是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是危害最严重的,1997年和1998年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占当年耕地减少总量的比例分别达到41.61%和30.62%,2000年以后这一比例有所降低,但2006年和2007年的建设占用耕地比重反弹到了38.43%和55.27%(见表2-6),国家征用和个人自发转用共同“啃食”着耕地。
图2-2 1980—2004年全国净减少耕地面积
表2-6 1986—2007年耕地减少构成[14] [15] (单位:万公顷,%)
(www.xing528.com)
(续表)
资料来源:1986—1995年数据转引自陈百明、李世顺:《中国耕地数量下降之剖析:1986—1995年》,《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第3期,第47—49页表格相关内容;1997—2000年数据转引自严岩:《中国耕地资源损失驱动力分析》,《生态学杂志》2005年第7期,第818页表格;2001—2007年数据源自2008年国土资源统计年鉴。
图2-3 1997—2007年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占耕地面积减少总量的比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