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中央对经济全球化作出了新的判断。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2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29]。2014年11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要充分估计世界经济调整的曲折性,更要看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会改变。2014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新变化,要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新要求。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贸易安排一直是驱动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的两个轮子。我国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和坚定支持者,也是重要建设者和主要受益者。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更加需要扩大对外开放。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努力在经济全球化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客观要求。2015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把世界各国利益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30]。
2016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指出,“我们将继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发展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努力让经济全球化更具包容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与世隔绝的孤岛”。
2016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秘鲁利马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主旨演讲指出,“经济全球化遇到波折,贸易和投资低迷,全球性挑战加剧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当前,围绕经济全球化有很多讨论,支持者有之,质疑者亦有之。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同时,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全球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也带来一些新情况新挑战,需要认真面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国际分工体系加速演变,全球价值链深度重塑,这些都给经济全球化赋予新的内涵。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时期,亚太取得的发展成就同经济全球化密不可分”,“同时,全球化也提出需要深入研究的新问题,我们要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我们将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支持多边贸易体制”。
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发表《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主旨演讲,24次提及“经济全球化”。这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全球化,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发展。习近平主席站在更高起点,深刻诠释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必然性,同时不回避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结构性难题,指出“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才是正确的战略抉择。经济全球化既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又是一把“双刃剑”,面对存在的不足,要主动作为、适度管理,更多发挥经济全球化正面效应;要顺应大势、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要讲求效率、注重公平,共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
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旨演讲,6次提及“经济全球化”,指出“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本世纪初以来,在联合国主导下,借助经济全球化,国际社会制定和实施了千年发展目标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11亿人口脱贫,19亿人口获得安全饮用水,35亿人口用上互联网等,还将在2030年实现零贫困。这充分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启示我们,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2017年3月,习近平主席向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致贺信强调,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以“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为主题,体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国家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的关注。希望与会嘉宾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解决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贡献智慧,共同推动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经济全球化进程。
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演讲指出,“从历史维度看,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的大势日益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持续向前”,“我们要有‘向外看’的胸怀,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当然,我们也要着力解决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分配差距等问题,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2018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6次提及“经济全球化”,包括“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成果”等[31]。
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主张。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受到一些非议或者在某些方面有挫折的情况下,中国始终维护经济全球化,支持自由贸易。这本身就表明中国是要推动开放。实际上,经济全球化使各国都受益了,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像分配等方面,但它们不是经济全球化本身的问题,而是应对的问题。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的和平发展合作是一体的、不可分的。李克强总理在会见来华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年会的境外代表时表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现代化推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有利于国际分工,发挥各国比较优势,可以通过贸易来推动沟通协商,从而避免冲突乃至战争。李克强总理在《澳大利亚人报》发表署名文章称,历史不能倒退,潮流不能逆转,要在前进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继续前进。我们愿同各国一道维护经济全球化,支持自由贸易,改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2017年6月,李克强总理在布鲁塞尔出席第十二届中欧工商峰会演讲时指出:“今年年初,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表重要演讲,阐述了中国坚定维护自由贸易,共同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的主张,提振了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信心。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代表的经济全球化,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世界上不存在有百利无一弊的灵丹妙药,经济全球化也会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减少负面影响,但不能因噎废食,‘踩刹车’、‘挂倒挡’不可取,也不符合历史潮流。当前的迫切任务,是坚持自由贸易,重振贸易和投资两大引擎,推动世界经济迈上稳定复苏的轨道,使经济全球化惠及更多国家、更多人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制度保障,权威和效力应得到尊重和维护。
2018年11月,李克强总理同主要国际经济金融机构负责人举行第三次“1+6”圆桌对话会时表示,本次圆桌对话会适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10周年。过去10年,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克时艰,世界经济出现整体复苏态势,但目前也出现令人担忧的风险和挑战。各方应坚持开放和多边原则不动摇,推动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各方应共同支持多边主义,推动全球化健康发展,共同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32]。
过去的几年,世界经济低迷不振,国际贸易增长后劲不足,跨国投资活动趋缓,国际形势动荡多变,特别是近来逆全球化暗流涌动,面对世界范围内民粹主义、保守主义和孤立主义倾向抬头,各方对经济全球化走向和未来前景感到迷茫。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更高起点,深刻诠释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必然性,同时不回避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结构性难题。经济全球化既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又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面对经济全球化存在的不足,要主动作为、适度管理,更多发挥经济全球化正面效应;要顺应大势、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要讲求效率、注重公平,共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具体来说,中国在如下方面主动参与和引领经济全球化。
第一,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大方向。面对美国孤立主义情绪抬头、欧洲排外情绪上升、反全球化浪潮此起彼伏的新形势,我们也需要对经济全球化走向进行思考。党中央的总体判断是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资本、科技、人员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同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一直处于下行期,经济增长和利益分配、资本收益和劳动报酬、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矛盾更加突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会感受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压力和冲击,这也是近年来出现反全球化现象的一个内在原因。为此,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和贡献者,中国一方面呼吁要正视和反思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足,另一方面呼吁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实现共同发展。
第二,中国提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主张。自反全球化思潮泛起以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态度一直很明确,表明了中国坚定不移支持经济全球化的主张,展示了中国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决心,展现了中国在全球化发展中的责任和担当。从2016年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的开幕式上“努力让经济全球化更具包容性”到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利马会议“要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从2017年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打造世界经济增长、合作、治理、发展新模式”,到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中国不断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主张和新内涵。
第三,中国采取行动引领经济全球化。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就是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累计吸引外资超过1.7万亿美元,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超过1.2万亿美元,为经济全球化作出巨大贡献。近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提出和启动“亚投行”“一带一路”“正确义利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际交往的新思路、新方案、新目标,向世界经济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引领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经济发展更加平衡,发展机会才能更加均等,发展成果才会人人共享,因此要提升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和协同性。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可持续,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
第四,中国引导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前进的大势。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就要更好地适应、引导、管理经济全球化。现在,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合作又走到一个重要转折点。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夯实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基础,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把握科技进步和新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引领世界经济迈向新一轮增长,才能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力和出路在于创新。一是要向创新要活力,坚持在开放中创新、在创新中寻找动能,要创新发展理念,超越财政刺激多一点还是货币宽松多一点的争论,树立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思路。二是要创新政策手段,推进结构性改革,为增长创造空间、增加后劲。三是要创新增长方式,把握好新一轮产业革命、数字经济等带来的机遇,既应对好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等带来的挑战,也化解掉信息化、自动化等给就业带来的冲击,在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过程中注意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让经济全球化更加包容。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1978年12月22日)。
[2]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1982年9月1日)。
[3]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982年9月1日)。
[4]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10月20日)。
[5]一般认为,“全球化”一词最早是由莱维特(Theodre Levitt)于1985年在其《市场的全球化》一文中提出。也有人认为,全球化的概念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前首席经济学家奥斯特里(Sylvia Ostry)1990年首次使用。
[6]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1987年10月25日)。
[7]江泽民在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1989年11月9日)。
[8]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1989年11月9日)。(www.xing528.com)
[9]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1990年12月30日)。
[10]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12日)。
[11]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年远景目标的建议》(1995年9月28日)。
[12]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3年11月14日)。
[13]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
[14]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2000年10月11日)。
[15]详见:https://scholar.google.co.uk。2017年6月3日访问。
[16]杨少强,《全球化深化贫富差距》,《商业周刊》2006年1月。
[17]李隆生等,2006全球化及国际企业研讨会论文集。
[18]UNCTAD (2000),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0: Cross-border Merges and Acquisitions and Development.
[19]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0月9日)。
[20]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年10月14日)。
[2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5年10月11日)。
[22]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年10月11日)。
[2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
[24]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9年9月18日)。
[25]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10月18日)。
[26]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
[27]胡锦涛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高层论坛上的讲话(2011年12月11日)。
[28]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8日)。
[29]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
[30]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年10月29日)。
[31]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新华网,2018年11月5日。
[32]李克强同主要国际经济金融机构负责人举行第三次“1+6”圆桌对话会.(2018-11-07)[2018- 12-03].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18-11/07/c_137588196.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