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范围内的科技进步和实践应用催生并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在分析国际经济形势时,往往将世界经济发展动态与国际科技进步相结合。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国际性的经济技术联系仍然很密切,世界范围兴起新技术革命。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指出,当代国际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世界新技术革命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变化。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指出,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指出,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经济、科技全球化”是这一探索过程中迸发的第一朵思想火花,理论探索的成果第一次有了鲜明的标志,表明党中央对经济全球化的探索已超越具体问题,上升到对经济全球化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的层面。这可以说是经济全球化的破题之论,新的“经济全球化”理念呼之欲出。尽管此时的“经济、科技全球化”表述尚不完整,其内涵也有待进一步展开,但经济全球化新概念的形成至少表明,关于国际经济形势的研判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特点的大量思想素材经过酝酿、综合、提炼及思维加工已经达到一个新的理论境界。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经济全球化”;2002年10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出现了4次“经济全球化”;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出现了5次“经济全球化”;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出现了2次“经济全球化”,包括“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出现了3次“经济全球化”,包括“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等。
由此可以看出,对经济全球化的界定和阐发,使我国对外开放具有了更加完备的理论形态。客观而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或思想在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都曾提出或不同程度地阐发过。在新的世界经济和科技实践基础上,在经济全球化的理论框架内把贸易、投资、人员等生产要素紧密联系、相互融合并注入新的元素,可以使原有的经济全球化概念获得新的认识。这表明,经济全球化还要在与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和作为历史主体的民众(民粹主义等思潮可能导致反全球化暗流涌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在世界经济、国际贸易、跨境投资等经贸活动中经受检验,得到丰富和发展,这不仅符合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发展规律,也反映了党中央对我国参与和引领经济全球化的高度重视和严谨慎重的科学态度。(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