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资料是博物馆展览的另一个重要学术支撑。它包括各种与展览主题有关的学说理论、专业研究成果、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以及其他故事情节材料。特别对叙事型博物馆展览来说,它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在叙事型展览的叙事过程中,仅靠实物展品是远远不够的。
一方面,我们需要依靠学术资料来提炼、揭示和深化展览的主题,构建展览的主题内容框架,提出展览的基本概念、观点、思想,谋划展览要表达的内容等。例如博物馆的前言和结语、各部分或单元的说明文字、展品展项的说明文字的编写都是基于展览学术研究成果编写的。显然,如果没有扎实的学术研究做基础,博物馆展览提出的主题、内容、概念、观点、思想就会成为无本之木,博物馆的各级文字说明的编写就成为无源之水。
另一方面,博物馆需要依靠学术资料创作辅助展品。博物馆收藏的实物展品往往有其局限性,要么与展览主题和内容相关的实物展品严重缺少,要么现有的实物展品外在表现力不强,不能充分地揭示展览的主题或表达展览的内容。如此,仅靠实物展品难以承担叙事型主题展览故事叙述的责任,难以表现历史或自然的现象,难以再现历史的过程、自然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等。这就需要借助艺术的或科学的辅助展品,例如图表、沙盘、模型、雕塑、绘画、场景、动画、信息装置等。
而博物馆辅助展品的创作不同于普通的艺术创作,必须要有充分的学术支撑,是有依据的还原和重构。博物馆展览中所有辅助展品的创作都是建立在学术研究基础之上的。例如某地一个古生态环境的还原,它必须建立在对出土动物骨骼、植物孢粉、古地理和古地质状况学术研究的基础之上。
在叙事型主题展览中,只有通过实物展品和辅助展品的相互配合和补充,才能构建一个较完整的故事叙述系统,较为准确、完整、生动地讲述一段历史、一个事件、一个人物,或表现一种自然现象、一个科学原理。
因此,在博物馆展览内容策划设计中,必须对与展览主题有关的学术资料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为展览主题的提炼、展览概念和观点的提出、展览说明文字的编写、辅助展品的创作等奠定扎实的学术基础。
所谓“含化学术研究资料”,是指展览策划者必须认真阅读与展览主题有关的全部学术资料,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真正把握和理解学术资料的意义和精髓。(www.xing528.com)
例如,在策划深圳博物馆改革开放史展览时,我们发现每个阶段都有“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如果笼统地讲企业改革,观众不仅可能会有雷同的感觉,而且根本体会不到各个阶段企业改革的特点和发展变化的轨迹。为此,我们阅读了几十本相关著作并请教了相关专家,最终弄清楚各个阶段企业改革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轨迹:
第一阶段企业改革的特点是“放权”,即企业有权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产品,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能根据上级部门分配的生产计划生产。
第二阶段企业改革的特点是“承包制”,即企业负责人承包企业,根据承包业绩获得奖金,比如企业负责人销售额达到2 000万,可获得5%的奖金。这固然提高了企业负责人的积极性,但由于制度设计存在的问题,结果造成企业消费资金不断增加(一度出现工厂大量发各种福利)而发展资金严重不足,企业发展原地踏步。
第三阶段企业改革的特点是“股份制”,即为了改变承包制的弊端,让企业主要经营者及其成员持有股份,如此不仅调动了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而且还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阶段企业改革的特点是“现代企业制度”,即实行比股份制更先进的现代企业制度。
可见,只有吃透了上述内容,我们才能准确地展示深圳各个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和发展变化轨迹。并且,为了让观众清楚地领会这种特点和发展变化轨迹,各个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展览标题不再是笼统的“国有企业改革”,而是以“放权”“承包制”“股份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等直接点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