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是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所谓的“目标管理”,就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个人(包括管理者和员工)为中心,以工作成果和业绩为标准,从而保证组织和个人实现价值最大化的一种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概念最早由彼得·德鲁克[1]提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率先将这一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后,目标管理方法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迅速推广,成为一种普遍流行的管理工具。
虽然很多公司对目标管理的概念并不陌生,但在具体管理实践的过程中,却始终不得其法。因此,我们不妨以问答的方式对目标管理进行分析,引导管理者对目标管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在管理过程中正确运用目标管理的核心思想。
目标管理基于一个根本性的假设:清晰而合理的目标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从而创造出卓越的业绩,尤其是当这个目标能够得到员工的认可时,目标管理的成果会更加突出。因此,组织在制定目标时,应当由上级和下级共同制定,至少也要经过双方的充分沟通,达成基本的共识。
我们必须承认,员工也经常会给自己制定一些目标,而且这些目标对他们的确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尽管有时候这种激励作用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但是,这些目标仅仅是针对于个人才会产生激励作用,它们往往是员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想、价值观而制定的。而目标管理中的“目标”这一概念是针对于公司而言的,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当然也是从公司的立场出发的。通常,组织目标跟个人的兴趣爱好没有太大的关系。事实上,大部分员工不会将自己的工作当成一种兴趣,恰恰相反,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负担。
于是,问题就出现了。针对于公司立场的目标如何有效地激励员工呢?或许有些管理者会说,如果员工实现了组织目标,那么他们可以获得加薪、奖金、晋升机会等,但是这些都属于外在激励,而目标的激励作用强调的是对员工的内在激励,这与目标激励作用的理论基础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于是,目标管理的概念就陷入了理论基础和现实的矛盾之中。
如果组织目标不具备内在激励的作用,那么其激励性事实上就已经沦为了负面激励。即便员工最终实现了组织目标,也是由于害怕完不成目标而受到管理者的处罚,从这个角度上说,目标管理已经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管理者与员工一起讨论制定目标的这一理论基础也随之落空。那么,如何让组织目标成为员工自动自发的动力,让目标的激励作用成为内在激励,而非外在激励呢?
一方面,公司需要培养和树立一种基于绩效导向的组织文化,让实现组织目标、提升工作业绩成为所有员工的追求和使命,从而形成一种无形的内在激励。
另一方面,应当完善和支持员工的职业发展,每年为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制定年度发展规划,将日常的工作目标成为员工职业发展目标的重要环节,从而使得组织目标与内在激励相挂钩。
绝大多数管理者都认为,组织目标必须要符合SMART原则。所有的管理畅销书中都推崇这一原则,这也是设定目标的重要标准之一。许多组织更多的关注于什么是SMART原则,怎样才能符合这一原则。这样的做法真的能对目标管理产生作用吗?符合SMART原则的目标就是好目标吗?(www.xing528.com)
需要明确的是,绩效考核的真正意义,在于衡量员工的实际业绩与绩效标准存在多大差距,而符合SMART原则仅仅是为了便于准确地衡量员工绩效水平,简而言之,SMART原则只是手段,而非目标管理的最终目的。
设定目标的重点在于是否体现了公司的战略导向、是否把握住了工作的关键控制点、目标的实现是否有价值,而不在于是否符合SMART原则。有利于实现组织战略、对工作改善能够起到引导作用、有价值的目标,才是好目标。
因此,公司在建立目标体系时,应当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如何寻找出目标流程的关键控制点、如何发现员工的业绩表现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差距、如何找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如何从繁杂的指标体系中筛选出最适合组织战略发展的目标。当公司确定了最合适的、最有价值的目标之后,可以通过SMART原则的标准来衡量目标,以便于组织目标更容易衡量。但若不方便以SMART原则对目标进行衡量,也不妨放弃这一原则。
目标管理在实施和控制的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它关注的是核心指标的实现,即在整个目标体系中实现重点目标。目标管理最大的特点就是:越是重要的岗位,承担的目标就越多,责任就越重。因此就导致了一个问题——鞭打快牛,干的活儿越多,出错的几率也越大,这就意味着扣分的几率也越大。
众所周知,绩效考核牵连到员工的工资、奖金、晋升机会,甚至是薪酬体系的调整,于是这就有可能给那些担任关键岗位的员工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干的活最多,而得到的分数却最低,这样的考核显然是不公平的。那么,如何保证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呢?
首先,给各职能部门设定岗位价值系数,从而保证考核得分的平衡性和可操性,价值系数可以使用部门内部岗位价值之和的比值。比如,A部门的价值系数是1.2,B部门的价值系数为0.8,那么A部门员工的考核得分乘以1.2修正系数,B部门员工的考核得分乘以0.8修正系数。
其次,将工作量的概念纳入目标体系中,将工作量作为目标卡总权重的修正系数,当工作量巨大的时候,组织在制定目标卡时给予120%的权重;而工作量较小的时候,组织可以给予60%的权重。这样的方法可以根据岗位的不同而进行相应的安排。
最后,将干活的多少放到一个更长的考核周期内衡量,重新调整和细化对晋升和薪酬体系的设计依据。每完成一项工作,得到相应的积分,将考核结果和工作积分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作为员工晋升或调薪的衡量标准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