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推销员一直都在努力推销自己的医疗设备,可是没有人愿意购买,医院采购部的负责人总是推说医院不需要这些东西。在三个月的时间里,他没有卖出去一件产品。这让他感到气馁,觉得自己不是做销售的料。
有一天他沮丧地坐在一家医院门口,刚好被一位医生看见了,两个人很快攀谈起来。这个时候医生给他提了一个建议:“你的医疗设备动辄几万、几十万,想要让别人相信并购买,显然有点儿难度,这需要很长的时间,你不妨先尝试着卖一些几十元、几百元的医疗小工具看看,效果也许会好一些。”
听了医生的话后,推销员立即从公司拿了一批医用的电灯、剪刀、小推车以及一些多功能的小产品,结果短短一周,就卖出去两个产品,虽然业绩依然不好,但是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也算是一种突破。更重要的是,一个月之后,购买产品的两家医院觉得产品非常好用,于是按照推销员提供的名片打来电话,询问大型医疗设备的价格,推销员趁机推销出去几台大型设备,并就此打响了公司的品牌。
为什么推销员改变策略之后就能够吸引顾客的注意呢?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效应:层递效应。大致是说当人们对他人提出一个较高的要求之前,不妨先提一个更容易被对方接受的小要求,等对方欣然允诺并满足这个要求之后,再顺势提出一个更高一点儿的要求。由于之前接受了小要求,对方为了寻求前后一致,往往会倾向于接受更高的要求。简单来说,人们可以通过一些小要求来推动大要求的满足,因为每一个要求的满足都会成为对方接受下一个更大要求的推动力。
在销售工作中,推销员通常都显得比较急切,他们更希望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内卖出产品,更希望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让顾客掏钱,而且希望顾客能够花更多的钱买贵重的产品,这种迫切的心理使得销售员缺乏必要的耐心和自制力。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让销售员分别出售一件价值70元的毛衣和一件价值700元的毛衣,当顾客表示对这两件产品都有一定的兴趣时,销售员大都会将注意力集中在700元的毛衣上,他们迫切地希望将更贵的衣服卖出去,因为这样他们的提成会更高,他们却忽略了一点,当他们期待着顾客掏更多的钱时,也意味着销售难度会更大。
在销售工作中,急功近利往往是一个大忌,销售员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需要按照步骤行事,没有意识到销售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逐渐推进的过程。当他们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更高的目标上时,显然忽略了顾客的消费心理。在一个物质丰富,产品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顾客始终都是挑剔和谨慎的,他们不太可能轻易被说服,品牌观念、生活习惯、消费模式都会迫使他们和那些不太熟悉的产品、贵重的产品、新颖的产品保持一定的距离,而这种距离的拉伸建立在他们有机会寻找其他替代品的基础上。(www.xing528.com)
对销售员来说,在向消费者提出某个要求,或者推销某个产品时,需要考虑消费者的心理和大众思维,因此聪明的做法就是先尝试卖出一个小产品,毕竟很多消费者拥有“小产品花不了多少钱,即便不好用也亏不了多少,好用的话就赚了”的想法,这是一个相对友好和温和的试探举动,对于消费者的压迫感比较低,消费者不太可能产生太多的顾虑,因此更容易被说服。
当小产品或者小服务顺利推销出去之后,推销员就可以顺势推销更值钱的产品,就可以在顾客面前进行更高层次的销售活动,推销更多或者更高层次的产品。比如许多销售员每次见到顾客进店之后,就想着让顾客购买全套的服装,他们会殷勤地给顾客进行配套,将衬衣、外套、裤子、鞋子、袜子全部都搭配起来,但是对于顾客来说,可能很少有人会一次性购买这么多东西,而且往往一算总价,顾客就会打消这个念头。无论推销员说这种搭配如何好,也难以让顾客下定决心。
如果销售员能够巧妙地将所有的产品割裂开来处理,情况就会变得乐观一些。销售员可以重点推荐一款不错的外套,相比于成套产品的推荐,推销衣服的成功率显然会更高一些。当衣服卖出去之后,销售员可以顺势聊起裤子,认为这件衣服最好搭配一条合适的裤子,这样才显得更好看,也更有整体性,此时顾客往往更容易被引导,当裤子和衣服搭配成功之后,也许销售员可以适当地引导对方不妨选择一款更为合适的鞋子。
很显然,一开始顾客或许并没有将裤子和鞋子列入购买计划,这时贸然进行整套推销的做法很有可能遭到顾客的拒绝,甚至引发顾客的不适反应。但是以推销衣服为切入口,销售员可以耐心地推进自己的销售计划,一点点将相关产品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并且以温和的、自然的方式逐渐赢得顾客的承诺,然后巧妙地为自己赢得更多的销售空间。
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心理战术,在生活中非常常见,诸如谈判和下达指令都是如此,一开始就试图给他人施加压力,或者试图要求他人做某事或者满足某个要求,往往容易引发强烈的排斥,而从一些小要求、小事情做起,容易降低对方的防备心和不适感,无疑会为整个说服工作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