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文化的凝聚机制运作

企业文化的凝聚机制运作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文化理论认为,怎样使企业中的这些文化因素得到合理的梳理和管理,发挥企业文化网络的凝聚作用,是企业文化管理中的新问题。其基本理论是,把企业看作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形成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到外的作业链。最终产品,作为企业内部一系列作业的综合成果,它凝聚了在各个作业上形成而最终转移给顾客的价值。

企业文化的凝聚机制运作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内部积存了各式各样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礼仪习俗和好人好事,它们往往在企业内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企业文化理论认为,怎样使企业中的这些文化因素得到合理的梳理和管理,发挥企业文化网络的凝聚作用,是企业文化管理中的新问题。

企业文化内容的科学设置和企业文化网络设计,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内容。

1.确立广大员工认同的企业价值观网络

企业的文化管理,首要的是以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塑造、传播、接受、认同的互动过程作为文化网络建设的最高层次和基本脉络。企业价值观构建过程是员工个体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提升的过程;是个体文化融入目标文化,形成命运共同体文化的过程;是社会整体宏观文化与企业微观文化相互融合沟通的过程。所以说,构建广大员工认同的企业价值观网络是一个长期的教育引导和实践的过程。

2.确立广大员工认同的企业目标网络

企业目标网络是作为企业价值观共识效果在企业具体工作上的显现、分解和确认系统,也是企业文化的有形结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企业目标是以企业经营目标形式表达的企业观念形态文化。企业目标作为一种意念、一种符号、一种信号传达给企业人,引导企业人的行为。[3]

企业目标的传达引导作用,通过企业目标若干层次层层反映出来,通过企业目标网络化管理来实现。企业目标的不同层次是指,一个国家内的企业共同性目标;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企业共同目标和不同企业的企业目标。具体到一个企业内部,又区分为企业整体目标、分厂(车间、科室)目标、班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企业目标网络管理及凝聚作用的形式表现在:

(1)企业目标是企业创造财富的具体步骤的量化要求。当今时代企业财富目标已不再是孤立的数字,而是成为直接导向和调节企业员工行为的一种理念或思想共识,已进入软性资源管理的范畴。如惠普公司目标:财富=人才=资本+知识。再如IBM用其成功的经验证明:一个企业为了能够生存和经营成功,必须有一套健全的信念,而经营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诚实地坚守这些信念。“IBM就是服务”,集理念与目标于一体。

(2)实施企业目标网络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把企业的整体目标分解为各个层次、每一位企业员工都可操作实施的小目标。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求并激励每个员工都采取主动,制定个人目标,使每一个员工都觉得可以在承担责任的方式上把握自己的命运。从而由上至下,从外在形式到员工思想心理形成一个企业共同目标实施运行网络。因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联动,相互促进,哪一层、哪一位员工自身的小目标在落实中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全盘目标网络的正常运转,所以目标网络管理同时也在培养和提升着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命运共同体文化,而这种命运共同体文化又起着凝聚人心、推动企业目标落实的作用。

(3)在管理企业中要学会创造和运用目标,要透过和利用目标来激励和领导员工。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运用人类从低向高发展的心理层次需求理论,创设蕴含不同价值观的目标,满足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一般来说,企业员工人生存在两大支点:一是在企业中的价值体现,二是在家庭中的价值体现。在社会或企业中,许多人并不是只追求或主要追求金钱上的满足,而是渴求自身价值的实现,渴求社会对自己的承认与尊重,这是他们发挥才智的基本动力。例如,美国有一家做香肠的肉类加工厂,员工们都知道每天在美国南方多少人一早起来就吃该公司的香肠。因为他们高品质的香肠,能使吃的人一整天舒舒服服,让成千上万的人度过快乐的一天,所以这个企业的厂长和员工们认为,自己做的事有意义,因此他们以产品品质优异为傲,以做出全世界最好的香肠而得到内心的满足。他们有追求的目标,这个目标带来了生产力发展和提高自尊的满足感。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认为,领导者必须自己相信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同时还必须向部下指明怎样做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并让部下坚信这个目标是能够实现的。当今时代,随着人类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提高,企业领导者既把握好企业大目标又调动好每一位员工自我实现的小目标是首要任务,这一任务通过企业使命感、责任感的物质载体和有形网络得以实现。抓好这一网络,企业凝聚力才有的放矢。(www.xing528.com)

3.确立广大员工认同的人际关系网络,这是企业价值观得以贯彻的人文环境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交往联系的社会心理行为现象。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建立企业员工之间分工合作的互动秩序,为团队精神的不断扩大提供行为支持与人文环境。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曾经建立了不同的人际沟通模式,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推行企业文化管理新理念的条件下,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沟通方式要有大的变化。

作业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能够推动人际关系沟通网络的相应建设。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事物。其基本理论是,把企业看作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形成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到外的作业链。最终产品,作为企业内部一系列作业的综合成果,它凝聚了在各个作业上形成而最终转移给顾客的价值。[4]

作业管理与传统管理最大的不同,是以基层作为管理权利的基点,真正确立了广大员工的主体地位。“作业链”由企业内部要联结的“供应人——顾客”关系网组成。每一作业岗位上的人,都具有双重性:每一个人既是供应人,也是顾客。他对下一个作业来说是供应人,同时又是一个作业的顾客,他们从各自的主体地位出发,相互承诺,形成相互遵循的权、责关系,并具体化为一系列相互联结的内部契约关系,以此作为各自的行为规范。与此相配合,有一套动态追踪式的瞬时信息沟通网络贯穿始终。

生产关系是人际关系的基础。“作业链”式的管理方式必然推动人际关系的沟通方式的新变化。每一个作业岗位上的每一个员工既是“供应人”,供应着物质上的加工品,同时也供应给下道工序服务文化上的“方便”;作为“顾客”,则从严格而挑剔的标准出发,为“供应人”提供改进工作的信息。双重身份的不断转换,使人与人之间真实地联结成目标一致的利益共同体和精神融合体,内在地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契约式交际网络。这一交际网络有利于企业价值观、企业目标的贯彻与落实,有利于通过任务承诺、群体吸引和群众自豪感营造充满凝聚力的人文环境,让每个人富有热情、富有责任地去进行创造,使管理机制和人的内在需求和谐地统一起来。

4.企业文化网络中的文化设施设置和文化网络手段、工具配置,是企业文化网络管理的物质保证

以上文化网络管理的启动,必然提出管理手段更新的问题。一是从文化设施的配备上看,要加强图书馆、俱乐部、体育场等文化设施的基础配置。通过健康、愉快、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陶冶情操、鼓舞斗志,使员工精神愉快、情趣高雅、精力旺盛。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就要先做有知识的人。只有抓紧用科学知识、先进技能武装员工,才能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形成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二是从网络管理手段和工具配置上看,应有一套科学准确的信息管理方法。近年来,在管理过程中关于人们心理规律的研究产生了许多新的统计方法,从描述性统计,到推论统计,进而发展为量度化方法,包括物理刺激与主观感觉合并起来的测量方法和心理量度方法。此外还有内容分析、因素分析、聚类分析等重要的统计分析方法。古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更好地对人们的心理、意识、动机、价值观念实行科学化的“软”管理,就应有一套科学准确的信息管理方法,使调研分析更能反映实际情况。因此,要运用计算机技术协助文化网络管理,使企业文化网络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企业文化建设运作中实际起作用的机制还有典型带动机制。这一机制用模范人物的优秀思想和行为引导、启迪员工,有助于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规范化的行为习惯,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运作载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