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文化的特征与民族文化共生

企业文化的特征与民族文化共生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文化的特征可归纳为如下几点。企业文化植根于民族文化,直接反映民族文化的特征。日本的企业文化得到世人的一致推崇,被认为是推动日本企业取得成功的动力之一。这种对企业文化的由适应、遵守到为其发展做出贡献的过程,带来的是成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企业文化的持续进步。因此,企业文化自始至终都体现出以人为中心的特征。产品第一、产量第一、利润第一成为企业管理的主旨。

企业文化的特征与民族文化共生

企业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但从其本质特性来说,有别于其他文化。企业文化的特征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民族性

企业不是一个孤立的生产单位或经济组织,更不是若干生产人员、经营人员的单独组合。企业是社会群体中的社会组织。企业的文化绝非自然生成,而是企业所属的地域的社会文化影响、渗透的结果。企业文化植根于民族文化,直接反映民族文化的特征。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孕育企业文化的土壤,正是民族文化传统直接影响着企业员工的言论、思想和行动,并随时代的变化而发扬光大,长久流传。民族的心理习俗和价值取向影响着企业人员的好恶取舍,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加强着企业的内聚力和发展的动力。企业只有在全民族共同认可的风俗习惯范围内选择培养企业文化,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工作热情。反过来,富有创新意识和崭新风貌的成功的企业文化又会丰富民族文化,为传统的民族文化增强生命力,添加光彩。日本的企业文化得到世人的一致推崇,被认为是推动日本企业取得成功的动力之一。而日本的企业文化与日本传统的民族文化正是一脉相承的,日本人重视感情共鸣、情义,反映在企业中人员间感情上的互相融通,有助于在企业内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企业的内聚力。

(二)功用性

企业文化是维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这在本质上体现出它的功用性。当今世界,经济正朝着一个全新的高技术化、信息化、绿色化、全球化新时代迈进,新的经济领域不断被开拓,旧的经济体制不断被革新。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环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日益依靠综合的、整体的战略决策,以及企业的经营和组织策略。单纯的经济手段和生产手段都有可能会产生片面性和短期行为。只有从企业文化的宏观角度看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审时度势,探索道路,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充分控制和利用环境的有利条件和企业内部潜力,才能使企业向高效、健康的方向发展。企业的领导者更应学会将企业文化所倡导的软性控制管理技能与科学性的规划和数量化管理相结合,坚持策略性思考与文化意识并重,发挥企业文化在创造和维持卓越企业中的促进功能。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全面的结构性调整阶段,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运营只靠完成指标或提高产量就可以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企业自身具有的文化管理功能。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使企业走出困境,我国的企业必须重新认识企业文化的管理功能,注重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能将企业全体员工团结起来、能激发全体员工为企业的崇高目标努力工作的企业文化,使中国的企业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三)承传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同拥有的财富,更是所有成员行为的规范和法则。每个成员要想在一个企业中求得发展,就要不断地学习所在企业的文化。这种学习包括员工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实践和探索,积累新的经验,在更高的层次上加深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这种对企业文化的由适应、遵守到为其发展做出贡献的过程,带来的是成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企业文化的持续进步。同时企业也需要通过教育、训练的途径培养和提高整个企业的员工文化素质,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企业的整体文化不断成长。

一旦某个企业在生产、经营等活动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就说明该企业已经具备了自己的文化传统。每一种文化又都是在承袭了前人的优秀文化成果和传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企业文化历经漫长岁月的磨炼会逐渐形成自身相对稳定的传统,企业成员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也因此有所依据和遵循,企业也能够发扬自身的传统优势,用文化的力量去激励企业员工与企业同心同德,共创未来。

(四)人文性(www.xing528.com)

人文主义是欧洲中世纪反对神权统治、主张个性解放的产物。它的基本要义是尊重人、关心人、人本主义。企业文化的宗旨就是为社会服务,为企业员工创造和谐的生活、工作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因此,企业文化自始至终都体现出以人为中心的特征。人文性也是企业文化区别于西方传统企业管理理论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西方的科学管理领域中,自泰罗发明了科学管理法起,就一直主张以监督和管制人的制度取胜,把人与机器同等对待。企业的目标也是重视物质指标,不重视人。产品第一、产量第一、利润第一成为企业管理的主旨。

自20世纪70~80年代流行起来的企业文化理论,特别是富含东方人文主义色彩的企业文化,强调企业从内到外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从企业内部来看,企业不应是简单的制造产品、追求利润的机器,员工也不应是这架机器的附属。相反,企业应该成为企业成员能够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实现事业追求、和睦相处和舒畅生活的大家庭。从企业外部看,企业与社会不再是简单的商品交换关系,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为了满足全社会成员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求。从当代企业文化的发展潮流看,企业的人文性、服务性将日益变为企业文化发展的首要内容。我国的企业向来重视员工的全面发展,坚持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当家做主的原则。这是我国企业长期保留下来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新型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应加以坚持和发扬光大。

(五)革新性

企业文化在企业中一经形成,便具有了自己相对稳固的模式和传统,但它们也不是恒久不变的。随着社会历史时期的不断交替,企业文化赖以生成的社会文化会不断地变换其内容和形式,与此相适应,企业文化具有显著的革新性,企业文化只有在随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同时不断地运动、变革和发展,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这一特征在当代企业文化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以至于如今国内外的许多成功企业都在顺应改革潮流,不断更新旧的文化模式,创造新的文化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西方社会盛行层级制管理思想,主张社会各个领域都建立起专业人员组成的管理人员队伍,由专业人员对上至国家行政机构各部门下至私人企业内部实行分层分级的科学化管理,各级管理部门和机构独立行使职权,对上级和全社会负责。与此潮流相呼应,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企业大都建起了层级制的管理机制,企业内的各层管理部门为完成本部门的数量指标和管理任务而独立工作。但企业的各管理部门间缺少相互间的协调和感情上的沟通,特别是处于较低等级的管理部门和人员及企业中的普通员工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内部事务根本没有发言的机会。这种情况截断了企业员工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建设性建议的途径,更不利于企业内和谐的文化氛围的形成。当时,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内部各级管理部门只做自己份内的工作,企业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大计全由老板一人决定。而由老板一人设计的产品到了70年代已无法与别的产品相匹敌,整个企业一度面临竞争危机。当时在美国这样的企业不在少数,这种现象引起企业界人士的反思。到了20世纪80年代,许多企业纷纷仿效日本企业开始在企业内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大部分企业都设立了职工代表大会,使各部门、各级人员之间能够互通信息,互相交流,下级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也能够上传,增强了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活力。

企业文化的革新性正是体现在企业文化能够在与时代潮流的持续磨合中,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前提下,历经适应、变革、创新到新的适应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确保企业永远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六)独特性

企业文化虽然都体现着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但它在各个企业所采取的形式却又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企业走过的从创立、生存到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各企业采用的推动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也不同。每家企业内部都存在着自身所独有的企业文化,它能够辅助企业对外适应外部社会与市场环境、对内营造良好的协调机制与人际关系,促进企业全面成长。因此,每家企业的文化又都各具特色,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其他企业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个性化和独特性特征。一般情况下,相同或相近行业内的企业文化在类型方面表现为相近或相似;不同行业间企业文化的差异较大。正是这种企业文化呈现出的异彩纷呈的局面,形成了整个企业界或行业内企业文化的多样性,即众多的、局部的个性化、独特性构成了全局的多样性。而每一家企业在自身的文化建设中都必须以自身的特点为立足点,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条件,发挥自身优势,有选择地学习于己有益的理论、方法和经验,克服盲目追赶或照搬,力图建立和发展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盲目照搬别人的企业文化,不仅不能发挥企业文化固有的功能,而且也没有生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