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业特定时代内某个特定企业的共有意识形态

业特定时代内某个特定企业的共有意识形态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讨论企业文化内涵时,有必要首先简述一下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文化概念的阐述。企业文化是经过企业成员共同创造、享用、认同、继承和更新的,因此,在企业内部呈现出共同性,而在企业之间则显示出个别性。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文化定义的概括,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有的认为企业文化是某个行

业特定时代内某个特定企业的共有意识形态

在讨论企业文化内涵时,有必要首先简述一下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文化概念的阐述。

美国学者在进行美日企业管理模式比较研究中发现,美国企业管理过分重视物、重视制度和组织结构,应转而重视人、重视企业广大员工。他们发现企业文化(或公司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新观念,不仅重视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和科学管理技术,而且注重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和外部环境;不仅从“物”的联系上看待企业管理,而且要从企业内部、外部的一切精神、文化、政治、观念形态等诸因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中寻求企业管理的新模式。帕斯卡尔和阿索斯合著的《日本企业的管理艺术》一书明确指出,“企业管理的现实并不是独立的,它是由社会和文化决定的”,并引述彼得·德鲁克的见解,认为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还应是一种文化,即有其自己的价值观信念、工具和语言的一种文化。作者提出了后来被广泛运用的“7S管理模式”,即用策略、结构、制度、人员、作风、技能及最高目标(七个以英文字母S开头的名词)分别表示影响企业成败的七项关键因素。其中第七项“最高目标”是企业灌输给员工的主要精神或价值观念,它可以起到类似粘液的作用,将其他六项要素结合起来。作者以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和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为例进行分析对比,认为美国管理人员往往过于重视策略、结构和制度三个“硬”S,对其余四个“软”S认识不足;日本企业则能兼顾“软”性、“硬”性因素,这是日本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一个关键。作者进而指出,“美国人的敌人,不是日本人和德国人,而是我们企业管理‘文化’的局限性”。[1]

《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给企业文化下了较完整的定义:“传统和气氛构成了一个公司的文化。同时,文化意味着一个公司的价值观,诸如进取、守成或是灵活——这些价值观构成职工活动、意见和行为规范。管理人员身体力行,把这些规范灌输给职工并代代相传。”作者认为只有在组织内部培养出共同的目标和信任感,经营上才可能成功。[2]

《追求卓越》一书作者经过归纳列述了卓越而富于创新的公司的八项特征,即:侧重行动、接近顾客、自主和企业家精神、依靠人来提高生产力、以价值观为动力、坚持本行业、精兵简政、宽严相济。这八项特征,无一不与人有关。管理者不应再关在沉闷的象牙塔中苦思冥想,而应下到现场和工人们一起,支持他们所钟爱的产品,在那里塑造企业的价值观念,并身体力行以强化这些价值观念。卓越的公司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它有一套独特的文化,使他们得以脱颖而出。[3]《公司文化——公司生活的礼节和仪式》一书作者,在对数十家美国公司调查研究后得出结论:在美国企业中,厚重的文化几乎总是取得持续成功的驱动力量。他认为构成企业文化的要素有五项:

(1)企业环境。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关键影响的因素;

(2)价值观。组织的基本思想和信念,它们本身就形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

(3)英雄人物。把企业价值观人格化且本身为职工们提供了具体的楷模;

(4)礼节和仪式。公司日常生活中的惯例和常规,向职工们表明对他们所期望的行为模式;

(5)文化网络。组织内部主要的(但非正式的)联系手段,也可以说是企业价值观和英雄人物传奇的“运载工具”。[4]

该书作者认为,人是企业中的最大资源,而管理企业的有效方法,是通过文化的微妙暗示进行的。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本书的问世,标志着企业文化形成了一种系统的管理理论。

《美国企业精神》一书提出了未来企业经营的八大原则,即:目标原则、共识原则、卓越原则、一体原则、绩效原则、实证原则、亲密原则、正直原则。作者认为,在未来的全球性竞争时代中,公司唯有发展出一种能激励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一切行为的文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5]

我国学者也对企业文化进行了总结与概括。

许鹏、陈力在《企业文化》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是从文化学角度观察到的企业以生产经营为核心的一切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一切社会现象。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特殊存在样式,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企业文化具体表现为企业整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方式,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组织和生活的运营而表现出来。其中,企业观念居于主导地位。企业文化是经过企业成员共同创造、享用、认同、继承和更新的,因此,在企业内部呈现出共同性,而在企业之间则显示出个别性。

刘炳英在其主编的《企业文化建设论纲》中,给企业文化下了简短的定义,即:“企业文化是维系企业成员的统一性和凝聚力,以经营哲学、价值观念、目标信念和行为规范为内容的新型管理方式。” (www.xing528.com)

李庆善的《企业动力之源——企业文化》一书认为,企业文化是多种文化要素构成的复合体,这些要素包括企业远大目标、企业共有价值观、企业作风、企业礼俗、文化传播网络。

郝真主编的《企业文化建设的运作》把企业文化的基本含义概括为:“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在长期的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占据主导地位的,并为全体员工认同和恪守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明道等主编的《中国企业文化概论》认为企业文化的确切定义应是这样的:企业文化是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下,企业及其成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形式的总和,是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和凝聚力的体现。企业文化的内容主要有价值观念、最高目标、经营哲学、企业精神、共同信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心理状态、传统习惯、技能素质、内外环境、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等。这些内容中,价值观念居于各要素的核心地位。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文化定义的概括,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总和说

认为企业文化是“逐步形成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循、带有本企业特点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或者认为是“企业管理硬件和软件的结合”,是“外显文化和内隐文化的复合体”,或者认为是“企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群体说

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是企业内在的文化特质、外在文化环境和群体的文化素质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在人群中和社会上产生的文化影响。有的认为企业文化是某个行业的企业群体在实践中形成的公共企业文化。

(三)构成说

从要素构成的角度,认为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的行为文化、心理文化和物质文化构成的。或认为,企业文化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混合,并解释“这里的文化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利润,而是对待利润的心理;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所体现的处世哲学;不是社交活动,而是社交方式;不是企业管理活动,而是造成那种管理方式的原因”。

(四)观念说

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是企业的经营哲学,也是企业信仰;或认为“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观念形态、文化形式和价值观念的总和”。

如此看来,要给企业文化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对其内涵作一个准确和适当的表述确实困难。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列举一些方面来说明什么是企业文化,如企业的“社训”、厂风厂貌、文化设施、文明礼仪娱乐活动等。但这是企业文化的外延,即它的表现,不是企业文化的内涵。上述各家各派力图探索企业文化的内涵,但有的定义过于笼统和宽泛,有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如“总和说”、“构成说”),有的则强调了企业文化特征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如“群体说”、“观念说”),涵盖又不够全面。上述无论哪家哪派的概括,在我们看来,都没有抓住企业文化总体的特征,没有给予明确的表达和描述。我们认为,应当从企业文化的产生,以及它所涵盖的准确范围,特别是它不同于其他文化的核心特征方面,探寻企业文化的内涵,并且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根据这样的原则,企业文化的内涵可以这样表述: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企业领导层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不断革新的一套行为方式,它体现为独具特色的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和全部时空。可见,企业文化的内涵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企业文化质的规定性在于,它是一种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和企业人的行为准则;(2)企业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充满企业运行的一切时间和空间,体现于企业员工的一切行为之中;(3)企业文化不是突然出现的,它与企业相伴而生,因而它是继承下来的,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4)企业领导层在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企业文化通常体现企业创办人及其后继者所提倡的文化和经营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