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经营管理与本国的传统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民族的传统文化必然要灌注于企业管理之中,成为企业管理的文化底蕴和根基。正是因为各国的文化传统不尽相同,世界各国企业管理的价值取向、管理模式和风格特征才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以中国为发源地的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板块,对企业管理思想的影响各有特点,各有优长。现代企业管理作为管理历史的延续和发展,只有汲取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从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适应时代的要求创造新文化,才能充满生机地开拓前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到底有没有价值?答案是肯定的,不仅有价值,而且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有人认为传统文化观念、儒家思想不利于市场经济,并列举了“不讲交易讲人情”、“不讲竞争讲中庸”、“不讲创造讲考据”、“不讲科学讲德性”等等弊端。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供经济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借鉴的甚多,当然这些东西需要加工改造,不能照搬照抄。事实上,许多发达国家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已经大量地引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成果,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他们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经济之力、管理之力,称颂中国传统文化对发展经济的威力。美国弗兰克·吉布尔在《日本经济奇迹的奥秘》一书中称,日本经济发展的奇迹是受两种不同文化影响的结果,“一种是修改和完善了的儒家劳动的道德,一种较深的影响即我们的(美国文化)影响”,他认为日本实行的经济是儒家资本主义经济。1981年2月3日日本《日经产业新闻》一篇文章中说,日本企业家从中国的“三子、三书、三种观念学派”学到了经济管理的学问。“三子、三书、三种观念学派”是指孔子,《论语》,儒家思想;老子,《老子》,道家思想;孙子,《孙子兵法》,兵家学派。1985年美国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把孔子列为十大思想家之首。被日本人称为“日本工业之父”的涩泽荣一说,是《论语》加算盘帮他获得成功的,就是在生产经营中将儒家道德与利益追求互用。1988年1月全世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法国巴黎,他们庄严地向世界宣告:“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世界舆论的这些高度评价,无疑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和未来社会中价值的充分肯定。(www.xing528.com)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中,可以举出许多儒商的例子。我国一些民族资本企业家一方面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方法,一方面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开创了民族工业企业发展的新道路。范旭东和侯德榜创办的以六大精盐厂、永利制碱厂和黄海化学工业研究所构成的企业集团,1935年公布了它的四项基本信念:(1)我们在原则上绝对相信科学;(2)我们在事业上积极发展实业;(3)我们在精神上以能服务社会为莫大光荣;(4)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而顾全团体。卢作孚在其创办的民生轮船公司极力倡导“民生精神”,要求员工对外“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展产业,富强国家”;对内“个人为事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个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经济的”。其他如宋棐卿创办的东亚公司的“东亚精神”,刘钧经营的达成纺织印染公司的“大成精神”等等,都是民族资本企业留给我们的企业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工人以主人翁姿态参与企业管理,关心企业发展。20世纪50年代鞍山钢铁公司培育倡导了“以厂为家、埋头苦干”的孟泰精神。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培育倡导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铁人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相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威力。知识经济的到来更加引发了人们对文化力作用的重视。东西方都在相互借鉴学习,文化的发展出现某些融合的现象,但不可能达到一体化的程度,因为各国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是难以改变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