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即继承和发展的意思。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就是对民族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只讲承传不讲发展就会食古不化,只讲发展不讲承传就会割断历史成为空中楼阁。
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经历了疆域的变迁,受到过内部冲突的啮噬,也遭遇过外来文化的撞击;以其特有的魅力对周边地域乃至世界产生影响,也从周边地域乃至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从华夏民族诞生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再到今天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五千年的沧桑,千千万万的民族成员用心血浇注的民族文化,是一座巍峨的宝山。这座宝山矿藏资源丰富,品种齐全,品位极高,有极其重要的开采价值。这些宝藏,有些可直接利用,有些改造后就可采用,有些待争鸣辨析之后可有选择地取用。但是,既然传统文化是历史形成的,就难免会留下时代的痕迹,具有某些时代局限性。中国封建社会延续几千年,传统文化中带有某些封建性糟粕也是在所难免的。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就包含了承传和发展两个方面,批判地继承,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博采各国文化之长,为我所用,这是我们的一贯方针。
对待传统文化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态度,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都是缺乏根据的。在对待传统文化上有几种误解是需要澄清的。
一是“酱缸文化”说,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成了一个酱缸,一个污泥坑,发酸发臭,使中国人变得自私、猜忌、小心眼、窝里斗等等。这种全盘否定的态度,认同者寥寥。值得注意的是,否定的另一面是“全盘西化”,似乎传统文化失去了生命力,只能由西方文化取而代之。学习汲取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是必须的,但是“取而代之”是不可能的。用割断历史的虚无主义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既缺乏历史的根据,又缺乏现实的基础。传统的血脉无法割断,别人的肉也无法简单地贴在自己身上,文化的吸收吐纳,有其自身的规律。
二是“全盘肯定”说,认为传统文化自成体系,博大精深,无与伦比,应全部保留和保护。西方文化的引入如同祸水会伤害传统文化的纯洁性,对外来文化持排斥的态度。这种“食古不化”的态度同样不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弘扬。(www.xing528.com)
三是“不适用市场经济”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侧重人伦道德,为封建制度服务,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这种思想的要害是不了解市场竞争的真正内容。实际上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稍加改造就会成为市场竞争的利器。国内外许多成功企业已经尝到了甜头。
四是“文明冲突”论,国外有些人认为中国文化具有扩张性,是“中国威胁论”的思想基础。这种说法另有图谋。中国文化是最具兼容性或包容性的,它不仅不排斥其他文明,而且能主动汇合融通其他文明的长处。中国文化与各国文化的交流发展,只会改善融合同各国的关系,彼此获得共同发展,根本不可能对别国构成威胁。
中国传统文化可供发掘的内容非常广泛,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的,有军事方面的,也有可供企业管理领域借用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思想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