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类文化与文明的紧密关系

人类文化与文明的紧密关系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人类历史上,不论在何种社会形态下,文化与经济、政治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辞海》在讲文明与文化时,指出“文明,犹言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内在驱动力,对一个国家来说,文化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类文化与文明的紧密关系

文明与文化这两个概念基本相同,从宏观的角度理解,都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但是具体说来,二者是有区别的。“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方面。火的使用之所以成为人类文明的起点,是因为它标志着人类征服了一个强大的自然力,使火能为人所用。现代文明所包括的范围要广阔得多,如经济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人的自身素质的提高等。现代高科技的发展,生物技术电子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推广使用,对人类文明状态的巨大推动作用不亚于火的使用。而“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条件相适应,并随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改变。人类文化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历史上,不论在何种社会形态下,文化与经济、政治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凡是文化与经济、政治能够协调发展的,就会出现经济繁荣、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反之,就会出现经济萧条、政治动荡、人民寝食不安的混乱局面。文化是支撑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的强大软件,如果没有它,经济和政治的建设就无法进行。但是它的作用带有某种隐蔽性,往往在强调经济建设的时候或经济、政治发展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被人们所忽视。只有在遭到规律的惩罚,推动经济、政治发展的动力不足时,人们才会更加意识到良好文化状态的巨大能量。

文明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社会进步不断发展。人类是从野蛮时期的高级阶段经过各种物质创造活动和交际活动,发明文字并利用文字记载语言而进入文明时期的。

人类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自身的过程中所积累的成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文明,如中国的长城、故宫,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甚至如城市的楼房街道,工厂的机器设备,人们使用的纸张、通信设备、计算机等;二是精神文明,即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产品,如科学技术、哲学宗教法律道德、文学艺术,以及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心理意向等。

文化与文明在广义上没有多大区别。《辞海》在讲文明与文化时,指出“文明,犹言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一切,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全部内容。与文明一样,文化也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国内学者普遍把文化理解为: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之一,它与一定的地域条件和种族特性相联系,其发展程度与形态受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状况的制约。它是一种人类社会的存在样式,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具体方式。它的表现形式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层,价值观念,即文化心理;中间层,社会组织与行为规范,即机构、礼仪;表层,服饰、器皿、建筑等,即物质载体。《中华文化史》的作者认为,“文化,是世间的万物之灵——人,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认识并改造自然,认识并改造社会,认识并改造自身的生生不息的伟业。人、时间、空间,是文化创造的三要素”[1]。我国比较权威的工具书上,对文化有比较明确的表述。如《简明社会科学词典》定义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有时也特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2]。《当代百科知识大词典》把文化解释为:“一般而言,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技术文化、社会制度文化和观念精神文化。文化一旦形成之后便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通过一代复一代的继承,文化会延续下去。”这部词典中还指出,在一百多种“文化”定义中,美国学者赫斯科维茨对文化的描述比较全面:文化是习得的;文化是由构成人类存在的生物学成分、环境学成分、心理学成分和历史学成分衍生而来的;文化有结构,可分为各个层面;文化是动态的,可以通过一定方式的努力而改变;文化具有规律性,可借助科学方法加以分析;文化是个人适应整个环境的工具,是表达其创造性的手段。[3]

国外学者对文化还有多种多样的表述,其中有一定代表性的,是把文化视为一种生活方式。美国学者罗伯特·摩森和菲利普·哈西斯等人在《文化协调》一书中认为,“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产生了人类群体,并被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传给下一代。确切地说,在一种不断满足需求的试图中,观念、习惯、态度、习俗和传统在一群体中被确立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化。文化是明显的或隐含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机制,它使得一个民族在适应其环境及不断变化的条件时,有别于其他”。另一位美国学者罗斯·韦勒在《文化与管理》一书中认为,“文化是某一群体的生活方式和定型了的模式的结构,这些行为以语言和模仿为载体传给下一代”。他们都强调文化是群体而不是个体的生活方式;这种群体生活方式是一种行为的模式结构;组成这种模式结构的行为方式有相对稳定性,不会是多变的;同时文化又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被后来者所掌握并传给下一代。

“文化”这一概念说大可以无所不包,说小可以具体到细小入微,似乎不太好把握。但是,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做出如下理解。(www.xing528.com)

第一,文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和政治。没有离开经济和政治而单独存在的文化。文化是与经济、政治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是生产力之魂。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内在驱动力,对一个国家来说,文化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对一个企业来说,文化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源泉。

第二,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自身的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种群体的生活方式,包括人们生活资料的获取,生活习惯、习俗,行为规范,人生价值取向,思想品德等,也是人类生存的一种环境。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文化具有历史性和继承性。在创造文化的三要素——时间、空间和人中,每个要素都是变化着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条件,不同的民族或人群,创造出不同的文化,才有今天绚丽多彩的世界文化

第四,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可交流性。文化不可能脱离一定的载体而单独存在,而是在广泛的交流中浸透到政治、经济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独特的文化现象,如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经济文化、政治文化等;又如企业文化商业文化、礼仪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生态文化等。文化底蕴的不同,使企业管理、商业经营、礼仪交往,甚至穿衣吃饭、饮酒喝茶具有不同的档次和品位。

第五,文化的批判与继承。历史无法割断,尤其是文化的历史,一旦形成传统,就会一代一代承传下去。一个民族、一个地域或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组织,它的历史越悠久,文化的传统也就越深厚。然而,这种承传不是简单的沿袭,更不是重复或叠加,而是要经过一番吐纳、消化、汲取,才能转化成现实有价值的文化。一般说来,一个社会向新的高层次飞跃,是不可能完全脱离它原来的文化传统的。它们几乎毫无例外地继承了自己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弘扬自己的民族精神,通过对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换和民族精神的阐释,确立社会成员的民族意识和现代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