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质量工作的形势与任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质量强国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质量变革、质量创新的重要性。在2021年9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中国质量(杭州)大会致贺信中指出:“中国致力于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建设质量强国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要求、人民的期盼、时代发展逻辑的呼唤,我国已经具备建设质量强国的各个方面的条件。
第一,党中央高度重视质量工作是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思想保障和政策指引。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强调“质量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质量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强调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我们初步梳理总结,一是提出“供给质量”新概念,要求大力改善消费环境,通过改善供给质量来刺激消费需求。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是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消费品质量,适应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的主流趋势。三是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四是经济发展要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防止出现为求数量而牺牲质量。五是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六是质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管理是企业的生存之道,必须抓好创新、质量、管理。七是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八是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九是加强质量发展国际合作,当“德国制造”和“中国制造”真诚牵手合作,我们所制造的将不只是高质量的产品,更是两国人民的幸福和理想。十是提出建设质量强国。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明确提出建设质量强国。当然,这种概括是初步的,不全面也不十分准确,期待更多的同志学习、研究、总结,以启发思维,推动工作。
第二,质量工作已经融入国内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成为刺激内需的主阵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中国国内市场广阔,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巨大隐藏购买力,已成为我国经济的内生动力所在、引擎所在,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压舱石”、“稳定器”。质量提升,可以引导消费需求,适应国内消费爱好、消费风气、消费情趣等变化,倒逼产业结构的调整;质量变革,可创造新的消费需求,补产业短板、强技术弱项、创消费品牌、促投资增长。一句话,质量工作已经成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
第三,质量变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主要任务是调整经济结构,中心工作是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这就赋予质量工作、质量强国建设新的使命和任务,即要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更高质量的工程建设,更高满意度的服务质量,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应该说,我国当前建设质量强国的短板还不少:全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稳步提升,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但有的产业和产品的合格率仍然不高,带来的资源和能源浪费依然较大;不少产业的产品核心零件、关键部件受制于人,质量提升遇到瓶颈;世界范围内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标准、人才、技术、市场、资源等竞争日趋激烈,疫情防控使得各国普遍重视自身产业健全和产品质量安全;质量基础中的计量、标准、检验检测和合格评定等亟须加强,这也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追赶任务;我国高质量发展必定是以产品质量的提升为基础,对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等等。差距就是变革的重点,不足将成为提升的成效。这些差距和不足的解决,就是我国质量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和重要作用所在。
* 近年来,我国加大芯片研发力度,提高芯片产业战略地位,致力于建立独立可控安全的国产芯片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图为某工厂女工正在展示自己焊接的集成电路板(王嘉摄)
第四,建设质量强国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在国家的“十四五” 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要建设质量强国,这是质量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标志。靠规划来提升质量、发展质量,是我国质量工作的一个经验和有效措施。1996年12月国务院发布《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明确提出经过15年努力,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主要产业的整体素质和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初步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重点产业及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主要工业产品有75%以上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等等。特别是最近10年来,国家对质量发展规划的工作越来越重视。2012年1月,国务院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后又发布《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法规、文件。从未来一个时期质量发展的规划需求来看,需要考虑制定质量强国的发展规划,这将对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服务业繁荣发展,加强新型基建、交通运输体系、现代能源体系建设,都将极大地促进产品质量提升、经济结构变革、投资规模效益优化、内需稳定扩大、产业不断升级,极大地加快我国的现代化进程。(www.xing528.com)
第五,扩大开放、引领全球化发展是我国建设质量强国的外部环境条件。2018年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发表演讲,向世界明确表态: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依靠开放、学习运用世界先进科技来建设质量强国,努力站在制造业、质量管理一流方阵,是世界强国发展的共同规律。当前,我国的质量发展已成为世界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医疗物资的强大生产能力,让世界侧目。我国经济总量已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国外有专家提出,纵观几百年世界强国史,排名第一的强国总是联合排名第三的盟友,排挤掉排名第二的挑战者。16世纪至20世纪,葡萄牙、荷兰、英国和美国,相继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就是遵循这个所谓的“规律”。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既要防范这个“规律”,又要“跳出”这个所谓“规律”的“怪圈”。要看到我国经济总量用14亿人口来平均,还只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强起来”的强国梦,实现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必须把质量强国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质量强国建设的国际环境上,机遇与挑战并存,梦想与风险同在。尽管处于产业链条中低端的产品较多,但已经有220多个产品在世界上产量第一,许多已经迈入强国的门槛或者离强国的距离已经“看得见”“跳起来够得着”。在质量强国建设的质量竞争力上,我国健全、配套、完整的产业链,是全世界制造大国中绝无仅有的,不是某些势力想限制就能够限制得住的。
*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图为某展会上,双臂机器人玩牌系统对公众进行展示(王嘉摄)
第六,质量法治和政策措施等,已经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完备条件。我国质量工作法规、机制、制度、政策不断优化创新,已经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一是有法规。我国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法律制度比较健全,法律有: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性法等;行政法规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认证认可条例、缺陷汽车召回管理条例、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棉花质量检验管理条例等;部门规章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暂行办法、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等;技术标准有:2000多项强制性国家标准,3.8万项推荐性国家标准,等等。这四大块,构成了体系完整、全面覆盖、执法有据的质量法律体系。二是有奖励。2013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质量工作考核办法》。2014年7月国务院启动首轮对各省级政府的质量工作考核,12月启动中国质量奖的评选,旨在推广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模式和方法,促进质量管理创新,传播先进质量理念,激励引导全社会不断提升质量,推动建设质量强国。至今,中国质量奖已经评选四次。2021年9月,全国99个组织和个人,获得第四届中国质量奖及提名奖。三是有机制。国务院成立国家质量强国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全国认证认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等制度,推动各部门形成相互联动、齐抓共管的质量工作合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协作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大质量工作格局。四是有行动方案。2017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印发。该指导意见共六个部分、30条,总体上可以分为目标要求、主攻方向、主要举措、保障措施四大板块,相继回答了提升什么、怎么提升、怎么保障提升的问题。特别是指导思想首次提出将质量强国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基本原则强调以质量第一为价值导向、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和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为根本目的、以企业为质量提升主体、以改革创新为根本途径。到2020年,质量提升行动的目标已经实现:供给质量明显改善,供给体系更有效率,建设质量强国取得明显成效,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五是有部门统管。2018年新的国务院机构改革,质量工作是新成立的市场监管总局重要职责,在更多层次、更大范围上实现对质量工作的统筹领导。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共有70多万人,严格质量监管和基层一线综合执法的力量得到了大大加强。
回顾我国质量振兴、质量发展、质量强国建设的历史,比较中外质量强国建设的经验教训,我们深切感受到,我国质量整体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到“出国游、房车游”,中华民族美好生活的梦想正在一天一天的实现。
面向未来,我们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肩负起新时代建设质量强国的伟大使命,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适应分众化、小众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质量消费需求,跟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质量发展潮流,建设符合新基建、5G、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碳达峰碳中和的标准和计量等质量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质量强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质量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