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品牌与质量:关键互补

品牌与质量:关键互补

更新时间:2025-01-0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质量与品牌紧密相关,质量好是品牌的前提,品牌好是质量的体现,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质量是品牌的基础。近年来,华为、小米不仅成为国内的品牌,也成为畅销世界的品牌。我国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阶段,要将中国速度转变为中国质量,消化行业产能过剩,必须同时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形成自主品牌。

质量与品牌紧密相关,质量好是品牌的前提,品牌好是质量的体现,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我国的“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这是一个重要决策。品牌是我国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所在。

质量是品牌的基础。市场经济条件下,质量是产品赢得市场竞争、赢得消费者的首要因素。短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选择产品,面临的是“有没有”问题;过剩经济条件下,消费者选择产品,面临的是“谁更好”问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外贸形势严峻、出口受限,全国生产的工业品95%出现“过剩”现象。消费者购买产品第一次出现可选择性,选择品牌成为市场发展的趋势。短缺时代,消费者选择产品,主要是考虑适用性,产品的性能满足、指标可靠就可以了;过剩时代,质量变成一组符合性的指标,对产品标准、认证等提出更高要求,实际上是对企业、产品作出选择,品牌的形象就此产生。

品牌是质量的凝结。提升自主品牌形象,推动品牌建设,有N个因素,但专家普遍认为的排在第一的还是质量因素,其他因素包括:创新能力、诚信建设、文化建设、人才队伍、营销策划、市场环境等。对于品牌的理解多种多样,一般比较认可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博士的解释:“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相互组合。”有人认为,企业品牌就是牌子、商号、商标;也有人认为,品牌是代表有关产品的一系列附加值,包含产品功能和用户消费心理,包括效用、功能、品位、形式、价格、便利、服务等。但说到底,产品质量是品牌的核心要素,是基础性内容,包括产品的标准、计量、检验检测、合格评定等,保证了产品的适用性、可靠性、符合性,为产品取得消费者的认可、信赖打下坚实基础,保证消费者与产品品牌之间保持忠诚度、黏合度。

品牌产品和企业占据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根据专家分析,品牌产品的销售利润率比市场同类产品要高出23%以上。因此,重视品牌的企业,必须先重视质量,用高标准生产产品、用严格的质量管理管控生产,靠产品的适用性、可靠性和符合性,来积累口碑、铸就品牌。发达国家大公司的基本策略:用过硬质量打造过硬品牌、用一流品牌打造一流企业。德国,一个只有8000万人口的国家,竟然有2300多个世界品牌,涵盖化工、机械、电器、光学、厨房用品、体育用品等,都是全球质量信誉最好的行业和产品。而且,德国出口商品的30%以上是独家产品,品种独特,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强,没有同类品种、竞争对手。美国在我国的大品牌企业很多,计算机类有英特尔、微软、苹果,饮料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百货有沃尔玛、安利,汽车有通用、福特、特斯拉,手机类有苹果,快餐类有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必胜客,化工类有宝洁、家乐氏、强生、舒洁 、雅芳、高露洁,这些都是高附加值行业,都是依靠长期的质量稳定打造的知名品牌。

我国不少产品已经成为国际大品牌,华为、大疆、海尔、格力、徐工等,但毕竟还是少数。许多产品因为档次低,在国际竞争中吃品牌亏、价格亏。前些年,我国出口七亿双鞋才能换一架空客飞机。因为没有品牌,一个芭比娃娃在美国市场大约卖10美元,由我国企业加工、制造、出口,最后只挣35美分……

再看看手机市场品牌和利润。2011年我国手机出口8.8亿部,占全球出口量的80%,但利润只有1%。但是经过10年艰苦努力、技术创新和质量变革,我国手机质量水平大幅提升、品牌效应逐步体现。近年来,华为、小米不仅成为国内的品牌,也成为畅销世界的品牌。据统计,2020年国内手机销量最高的是华为,市场占有率高达38.4%,在其后是苹果、vivo、OPPO、小米。2020年,我国手机品牌出口,小米排第一、华为第二。2020年全球手机销量的座次是三星、苹果、小米、OPPO、vivo。小米这几年海外市场表现出色,正在逐渐逼近苹果。小米集团质量委员会副主席李涛先生说,小米近年来加强产品的质量管控,实施“双品牌策略”,坚持做感动人心的好产品,实现“高端产品大众化、大众产品品质化”,促进了小米手机的质量水平提升、用户黏性提升、品牌形象提升。有统计表明, 2021年、2022年,小米一直排在全球前三。从全球来看,小米、OPPO、VIVO这三家已进入全球前五,而华为、荣耀、联想进入全球前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培育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就要求要把产品生产和品牌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中国制造业从中低端推向中高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品牌建设,强调“强化品牌意识”“推进标准化、品牌化”“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品牌化”“把大同黄花做成全国知名品牌”“粮食也要打出品牌”等。2020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推动我国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实现技术自立自强,做强做大民族品牌。这些重要论述,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品牌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对我国提升质量水平、打造品牌大国,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www.xing528.com)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 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国发布〔2016〕44号),提出从2017年起,把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推进品牌大国建设,培育大量国内自主品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机构的升级,引导外溢性消费回流国内市场。品牌日的设立,是我国品牌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我国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阶段,要将中国速度转变为中国质量,消化行业产能过剩,必须同时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形成自主品牌。

通过品牌日的设立,在全社会形成品牌建设的共识,解决我国国际知名品牌少、品牌影响力差、品牌话语权少、品牌价值低、品牌形象弱等问题。同时,可以适应品牌消费的新趋势,生产出适应个性化、多样化、高端化、体验式消费的新产品,引领内需、刺激发展。

品牌创建出现了新的规律和要求。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呈现出爆炸式发展,移动优先、视频优先,让品牌的产生、传播、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规律,新媒体成为品牌培育的主要平台。品牌培育过程中需要尊崇新闻传播、文化培育、理念创新、精细设计、日常维护等传播学要求和文化建设的专业化团队、专业化运作等。

推进品牌建设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品牌建设的必然要求。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品牌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抓手。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品牌维护是各大企业不惜重金的重点工作。市场竞争愈激烈,企业愈重视利用产品质量优势来增强品牌优势。在个性化消费的新时代,如何争取更多的顾客、更多品牌溢价,是质量竞争、品牌竞争的新趋势。青岛啤酒在全国有60多家生产基地,通过关键工艺和技术标准的统一实施,实现了产品口味一致性控制,保证青岛啤酒的口感不变、质量不变,同时积极探索个性化订制、适应个性化需求,更好地维护品牌形象。

质量与品牌,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生关系。企业的产品为了占领市场、实现利润,必须提升质量的适用性和符合性,长此以往逐渐形成品牌。反之,品牌差,往往质量不尽如人意,引发消费者的不满。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产品同质化、功能相似化、质量不相上下,是品牌建设的困境。因此,产品质量的适用性和符合性,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度和忠诚度,品牌的声誉度和美誉度,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密切相关,形成正向循环或负向循环关系。高品质是大品牌的基础,高技术含量带来高经济价值,高价值服务培育高顾客忠诚度和黏度,大品牌企业具有高行业领导力、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