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是中外质量专家反复论证阐述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原理,是无数企业成败的经验教训不断证明的真理。
企业是市场主体,在质量强国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主体作用。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我国企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许多领域的产品打开了国际市场,不少企业品牌也拥有较高的世界知名度,为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但是也要清醒意识到,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企业还存在一定差距。一些企业“质量第一”理念尚未确立,质量管理方法较为落后,质量运行机制不完善不健全,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企业自身发展,也会掣肘质量强国建设。因此,必须突出强调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 贵州轮胎加强质量管理,推进精益生产模式,有机融入5G技术,促进产品质量不断提升,获第三届贵州省省长质量奖等殊荣。图为公司5G工厂自动化检测生产线(李刚摄)
树立以质取胜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也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广大企业要在更高的站位上认识质量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理念,自觉通过加强质量管理提升供给能力,以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
打牢质量技术工艺基础。质量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质量提升当然也需要做好实实在在的工作。对于企业而言,提高质量最有效、最实在的工作,就是创新质量技术、改进质量工艺。因此,企业一要转变生产观念,注重质量效益,从产品设计到原料采购、生产加工、检验检测等各环节,都要进行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功能可靠性和质量一致性;二要注重质量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引进高质量人才,另一方面要开展质量人才培训,提升企业整体质量素养和质量文化底蕴。(www.xing528.com)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机制。如果说质量技术工艺是“硬件”,那么质量管理就是“软件”。企业要积极引进科学的质量管理理念,把卓越绩效、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世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应用到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提高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控制水平。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机制,堵住生产过程各环节可能存在的质量管理漏洞。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升质量精准管控、检测能力。关注用户评价,让用户参与到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过程中。建立质量责任制度和质量奖惩制度,将质量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通过激励约束机制调动企业所有成员的积极性。
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首席质量官(CQO)是企业中的第一质量责任人,属企业的高层领导,参与企业的战略决策。要赋予首席质量官更大的权责,特别是质量安全“一票否决”权。首席质量官要肩负起应有的职责,把质量理念嵌入企业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要引导企业以品牌、标准、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强化质量文化,强化社会责任,强化经营绩效和市场竞争力,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品牌信誉型、自主创新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增强质量竞争力,加快推进企业质量建设。
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必须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这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工匠精神落在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专注态度,不仅注重生产细节,还对产品质量负责;落在企业层面,就是企业家精神,这种精神既注重创新,也强调敬业,还体现执着。企业只有把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融入血脉之中,时时处处讲质量、重质量,才能打造出质量标杆企业,培育出品牌“百年老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