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城——中国质量的经典符号

长城——中国质量的经典符号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朝代更迭,民族逐渐融合,长城的军事价值逐渐降低。长城之所以能够成为“奇迹”,一个根本的支撑或者说要素,是质量,是它历经风雨沧桑后的巍然屹立。当然,除了创新使用特殊材料,能够为长城用砖提供高质量保证的,还有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秦始皇在内在历代帝王,为了王朝稳固劳民伤财修筑长城,应是“罪在当时”,但长城作为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遗存,成为中华文化的精神象征和中国质量的经典符号,也算是“功在千秋”了。

长城——中国质量的经典符号

几千年中华文明史,战火连绵不断。中原王朝对抗北方游牧民族战争更是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史。为了实现自我保护,中原汉族统治者想到要修筑一道长长的高墙作为防御工程,以期一劳永逸地把敌骑挡在边境线外。史料记载,早至西周时期,长城就已经开始修建了。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最早的关于长城的典故。到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边界修筑互防长城的同时,也在北部修筑“拒胡长城”。此后历代君王几乎都会对长城进行增修、加固。

* 长城(林鸣摄)

秦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下令将原秦、赵、燕北部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扩展修缮,第一次形成了一条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一万余华里的长城,万里长城由此成形,也留下“孟姜女哭长城”的凄凉传说。后朝代更迭,民族逐渐融合,长城的军事价值逐渐降低。直到明代,统治者又重视起长城防御功能,遂大兴土木,或依托原有长城修筑,或另选址再建,长城又变得完整,恢复宏大规模。我们现在见到的长城,多为明代修建。

从文献资料中看,历史上参与修筑长城的诸侯国和封建王朝超过20个,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均超过一万华里。长城因历史悠久、长度惊人、工程浩大而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长城之所以能够成为“奇迹”,一个根本的支撑或者说要素,是质量,是它历经风雨沧桑后的巍然屹立。(www.xing528.com)

长城是由一块块方砖垒砌而成,怎样让砖块既具有石头的坚固性和抗冲击性,又克服石头易裂易碎不耐侵蚀的弱点呢?中国古代工匠发明了一种特殊材料——糯米砂浆。其做法是将糯米熬成粥状,加入熟石灰、碎砂石搅拌,再倒入模具成型。这样制成的砖硬度韧度兼具,与现代建筑水泥差不多。有研究者认为,糯米砂浆或许是世界上第一种将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结合在一起制成的复合砂浆,可视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技术创新之一。

事实上,糯米砂浆并非只用来制造长城用砖,中国古代工匠在很多领域都用到了它,比如修建墓穴、佛塔等。许多中国古代建筑都像长城一样,从建成到现在历经数百年、上千年仍保存完好,有些建筑甚至用现代的推土机都难以推倒,还能承受强度很大的地震,便得益于使用了这种材料。

当然,除了创新使用特殊材料,能够为长城用砖提供高质量保证的,还有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让大将蒙恬当“工头”。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蒙恬制定了一套严苛的管理机制。比如,将制砖任务分派给不同的工匠,当工匠拿出成品后,要对样品进行质量检测——各工匠用样品互敲,破损者会受到严厉处罚。在这种责任到人、追责到位的质量管理制度下,没有谁敢掉以轻心,都力争把交到手头的活做到最好。

毋庸讳言,万里长城成为屹立千年不倒的奇迹,是由无数古代劳工付出智慧、汗水乃至生命代价换来的。包括秦始皇在内在历代帝王,为了王朝稳固劳民伤财修筑长城,应是“罪在当时”,但长城作为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遗存,成为中华文化的精神象征和中国质量的经典符号,也算是“功在千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