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价值链新兴测算方法的探讨

价值链新兴测算方法的探讨

更新时间:2025-01-0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2.3.2.1价值链的测算方法价值链背景下,传统贸易统计体系将出口产品所有价值增值都记在价值链最后环节导致贸易统计偏差,产生所见非所得的问题,不能反映贸易的真实情况。其中,V2B21是本国出口中的外国价值占比。

上一小节介绍了几个从侧面反映价值链的思路,可以看出,这些方法不足以全面反映价值链的真实情况,基于此,Hummels、Ishii和Yi(2001)提出新的方法并得到其他学者不断地研究与发展并逐渐成熟。本小节先介绍这一方法的起源与发展,再介绍使用此方法所形成的现有的关于价值链的数据库。

2.3.2.1 价值链的测算方法

价值链背景下,传统贸易统计体系将出口产品所有价值增值都记在价值链最后环节导致贸易统计偏差,产生所见非所得的问题(Maurer和Degain,2010),不能反映贸易的真实情况。Hummels、Ishii和Yi(2001)针对此问题提出“垂直专业化”的概念,他们运用了投入产出表来结构分析一国的对外贸易,即分别考察一国出口中的进口成分(VS)和一国出口中作为中间品被别国进口的成分(VSI)。国内外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陈宏易(2005)基于HIY的VS模型发展出纳入国内循环的附加值计算公式,平新乔等(2006)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分析了我国垂直专业化比率及其变迁情况。HIY方法的缺陷在于其关于所有进口中间品完全由国外价值增值构成的假设不符合现实,实际生活中存在一国向国外出口中间品,经外国加工后再返销给本国的情况。

为解决这一缺陷,学者们在一国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构建世界投入产出表来统计贸易活动,以准确测算价值链在各国的分布。日本发展经济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Economies,简 称IDE)在国际投入产出表方面研究较早,构建了亚洲国际投入产出表(Asian International Input-Output,AIO)。OECD最早构建了国家间投入产出表(Inter-Country Input-Output,ICIO)。其后,美国普渡大学建立的GTAP数据库也包含了国际投入产出表。学者利用这三大数据来源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角度研究当今贸易问题。例如,Daudin等(2011)、Johnson和Noguera(2010)、Koopman等(2010)分别应用GTAP数据库构建世界投入产出表分析了贸易附加值归属问题。

Koopman等(2010)一文提供了一个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分析价值链的框架,能够全面度量一国的价值链情况。本文在此基础上构造我国基于两国世界投入产出表的价值链测算指数,包括基于贸易附加值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价值链参与指数和价值链位置指数。

我们将本国设为国家1,其他国家设为国家2,每个国家都生产N类可贸易产品,所有产品即可以作为中间产品,又可以作为最终品。从世界投入产出表中可以直接得到:N×1和2N×2的最终需求矩阵Ysr和Y,其中Ysr表示r国对s国的最终需求(r,s=1,2);N×N的V^r,其对角线上的元素是直接价值增值系数;N×N的IO系数矩阵Ars

由以上各矩阵可以求出国际投入产出表中的昂惕夫逆矩阵中的各子矩阵Bsr,即:

经过变形转化,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到贸易附加值的测算表达式,即为:

计算得出的矩阵是2N×2的价值增值生产矩阵,非对角元素则构成了2N×2的双边价值链矩阵。本国的价值链为:

他国的价值链为:

进一步,可得到按贸易附加值计算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设定E*

r表示r国总出口,对总出口中不同来源价值增值测度则可以通(www.xing528.com)

过下式实现:

VAS_E矩阵对角线上的元素反映的是一国出口中的国内价值增值(DV),而非对角线反映的则是一国出口的国外价值增值(FV)。其中,V2B21是本国出口中的外国价值占比。

本国出口中的国内价值(DV1)为:国外价值(FV1)为:

两国情形中,本国间接出口到第三国的国内价值增值(indirectly exported value-added,IV)等于外国的FV2:

至此,可以构建反映我国各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的指标——价值链参与指数,如下:

式中i表示产业,GVC_Participationir表示我 国i部门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程度,该指标越大,表明一国参与国际价值链的程度越高。

也可构建我国各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指标为GVC_Positioni1,即全球价值链位置指数:

若我国某产业处于上游环节,就会通过向其他国家提供原材料或者中间品参与国际生产,其间接价值增值(IV)占出口的比例就会高于国外价值增值(FV)的比例,该指标越大,即表明我国该产业在该产业全球价值链上所处的位置就高。反之,反然。

综上所述,我们分别用式(2)中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式(3)中的价值链参与指数、式(4)中的价值链位置指数与式(1)中的价值链额来衡量我国的价值链。

2.3.2.2 价值链的数据库

研究机构考虑构建国际投入产出表已解决现有投入产出表的不足,使之能够更好地刻画价值链的发展,其中,日本发展经济学研究所(IDE)构建了亚洲国际投入产出表(AIO),OECD构建了国家间投入产出表(ICIO),美国普渡大学建立的GTAP数据库也包含了国际投入产出表。学者利用这三大数据来源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角度研究当今贸易问题。其后,WTO整合上述有关世界贸易的数据库构建了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WIOD)。该数据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orld input-output tables,WIOTs)较为全面反映了各主要经济体的价值链状况,包含了35个产业[15]。该数据库不仅直接展现出主要经济体的价值链,也分产业、地区测算出附加值的来源,并计算出各国在产品内分工、价值链背景中的显性比较优势、贸易差额、附加值比重等指标。然而,其主要不足在于仅仅给出2005年、2008年、2009年这三年的贸易数据,分析对象的时间范围较为狭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