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庭成员基本情况调查

家庭成员基本情况调查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家在未分家的时候是张家第七代后人张树蔡主持家事,家庭成员的年龄构成以中青为主,老少皆有,可谓枝繁叶茂。在整个村庄中,姓张的家庭占据全村一多半的人口,且多为大户。1945年未分家之前,张家家中四代同堂,人丁兴旺,劳动力充裕,并无收养和过继的情况发生。表4-21949年前张家家户基本信息表注:1.年龄以1945年分家为核算时期。张树蔡的三侄子张燕举和妻子王氏一家,有四个儿子,均成家。

家庭成员基本情况调查

未分家之前,张家有五十余口人,祖上还出过举人即张八老爷,他的官位是新民县的县令。张家在未分家的时候是张家第七代后人张树蔡主持家事,家庭成员的年龄构成以中青为主,老少皆有,可谓枝繁叶茂。

1.第七代后人张树蔡当大家

吕文英老人在1949年前一直和大家户一起居住,即未分家之前家里有四代人,此时的当家人是张树蔡和他的妻子陈氏,他是张家的第七代后人,当时他还有两个亲兄弟,其中有一个叫张树藩,另外一个叫什么名字便无从考证。张树蔡的后人又分成七股,吕文英老人是张家的第九代后人张孝泽的妻子;再往下辈进行查找,以及算上出嫁的姑娘等,构成了张家的第九代后人,此时的总人口数量将近七八十人。在整个村庄中,姓张的家庭占据全村一多半的人口,且多为大户。张家家中在未分家之前拥有着全村半数以上的土地,常年还雇佣着一个管家、一个厨师和两个长工,管家和长工都是西莲村的人,不用居住在张家家中;厨师是邻村马蹄岗子村村民,有时赶到农忙,厨师不回家居住,只要住在张家家中即可;等到冬天的时候,张家人一天只吃两顿饭,厨师不会很忙,他便回家中居住。1945年未分家之前,张家家中四代同堂,人丁兴旺,劳动力充裕,并无收养和过继的情况发生。

2.祖上出举人、有仁义堂

祖上先人张八老爷为乾隆时期的举人,后来也是因为家里有钱便自己买了官,成为了新民县衙门的县令,家里的大门前有专供张八老爷上马的四层上马石阶梯。在此之后,张家便没有做官的人,也没有担任保甲长和会首的后人,张家人认为这种人都是坏人,只有坏人才会担任这种职务。张家是村中的大户,具有一定的声望,张树蔡这一股人的堂号叫作“西河堂”,总会在自家门口设立粥铺,免费让穷人来喝,人称“仁义堂”。

3.张家老少皆有,以中青为主

1945年未分家之前,张家的当家人张树蔡已经60多岁,但是在分家的前几年便因病去世,他的妻子陈氏也有60多岁;张树蔡的儿子、侄子辈们的年龄为四五十岁,孙子、侄孙辈们的年龄为二三十岁,基本都已经成家立业,也都上过几年学,重孙辈也都上学读书,没有辍学在家者。因此,张家家中的劳动力主要是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大约有23人,张家还雇佣着管家、长工和厨师等雇工。

表4-2 1949年前张家家户基本信息表(www.xing528.com)

注:1.年龄以1945年分家为核算时期。
2.孔氏为张燕宾原配去世后再娶的妻子。

4.张家人口“厚”而多

家庭成员具体情况如下,1945年未分家之前,张家共有四代人,若不算外嫁的姑娘,人口数约为52人,男性劳动力有23人,人口很“厚”[6]。张家此时的当家人为张树蔡;第二代有张树蔡的大侄子张燕宾(排行老大)和妻子孔氏一家,其中一婚的妻子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二婚的妻子生了两个儿子三个女儿,除了最小的女儿是1963年结婚的,其余的儿女均成家;吕文英老人是张树蔡的四侄孙媳,因害怕批斗,家中原有的郑板桥书画、一段古竹椅子上的竹子,都自行烧毁,在前几年的时候古文物博物馆还来张家找过这段竹子,但都没有了;家中房屋作为大队的办公场所使用过,张家将乾隆年间留下的家谱藏于房梁之上,才得以幸免,后来搬回居住,才将家谱留存至今。张树蔡的二侄子张燕誉和妻子段氏一家,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他们的女儿于1969年结婚,现在七十二三岁,居住在沈阳市内,其余的孩子均成家;1948年土地改革时期,工作队成员让张燕誉的儿子用皮带打他的三叔,即张燕举,因为下不去手,大家都来打张燕誉的儿子,因为心里害怕以及为躲避批斗,全家人举家搬迁到齐齐哈尔市居住。张树蔡的三侄子张燕举和妻子王氏一家,有四个儿子,均成家。张树蔡的大儿子张燕公和妻子王氏一家,有一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其中两个女儿都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结婚,一个嫁到了公主屯镇,一个嫁到了沈阳市内,其余的儿女均成家,他自己的儿子后来也去沈阳市内居住。张树蔡的四侄子张燕宗和妻子沈氏一家,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女均成家。张树蔡的二儿子张燕义和妻子一家,有一个儿子,三个女儿,他的小女儿张孝娥于六九年结婚,嫁给了“光辉农厂”的厂长,现在居住在沈阳市内,其余的儿女均成家,还有一个女儿是嫁给了“老龙口酒厂”的厂长。张树蔡的五侄子张燕来和妻子李氏一家,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女均成家,后来儿子过世,儿媳带着小孩子和公公婆婆一起住。其中老大、老二和老三是一股,老四和老六是一股,老五和老七是一股,张家的当家人张树蔡和陈氏是老四和老六的亲生父母,老大、老二、老三、老五和老七是张树蔡的亲侄子。因时间、年龄等限制,张家的后人们也无法回忆出第四代究竟生养了多少小孩子。由此推算,1945年未分家之前,张家有二十三个青壮年男劳动力和两位老人。

表4-3 1949年前张家家户基本情况

5.分家之后各有出路

1945年日本军队投降之后,解放军在夏天的时候攻打沈阳,冬天便返回通辽市,张家人看战乱频发,家里的买卖真的无法维系,便于1945年的时候将家里所有的买卖都卖掉,兑换成现金之后,连同家里的土地都给各个小家均分下去;另外,随着张家人口的不断增多,各股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原来那么亲近,有的亲属关系超过五服之外,每个人也各有各的想法,张家这个大家庭难以维系,便于1945年分家,张家大户便就此分散。分家之后,老大一家人继续留在农村居住;老二家搬到齐齐哈尔居住,近年不再联系;老三家、老四家、老六家都举家搬到沈阳,之后买车拉脚维持生活,以在货站拉东西为生;老七家则是将家中土地等变卖,之后和西莲村的一户李姓亲戚一起逃荒到了吉林市的公主岭市[7],在那里以做买卖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