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户消费,勉强自足
1950年以前,何家一年的花销是多少,何家后人并不清楚。何家在村里属于极低水平的消费,仅能维持生存,不至于饿死路边。何家的所有收入加起来,维持一家人的生存也必须是节衣缩食。实在紧张的时候也会向交好的农户借粮,但也只能借粮,不能借钱,“借不到钱,你穷很哒,哪个借你!”“怕我们还不起,不敢借给我们。”
2.三成粮食外购
1950年以前,何家每年的粮食收入,除了交租纳税外全部用于全家的消费。何家人多地少,即使租种了“六十背谷子”的土地,依然不能满足家庭需要,尚有三四个月的口粮需要向外购买,“五厘一斤的粮食,一次买二十多斤,一家人吃一个月”。二十多斤粮食,十二口人吃一个月,平均一天不到一斤粮食,何家的贫穷程度可见一斑。
3.食物,仅盐巴外购
何家在1950年以前每年的食物消费未统计过。外购的主要有盐巴,每场纺线卖的钱都会拿出一部分购买盐。何家用油特别节约,小指指头大小的一颗油,分作三四次用,一顿饭看不见几个油星。何家也很少会买肉,打牙祭的时候是少之又少,有时候即使过年也不会吃肉,“买几把面,几个豆腐干,就叫过年”。鸡蛋也大多是拿去换粮或者换吃的,几乎没有自家消费的,除非是用作孕妇补充营养。此外,何家从未外购蔬菜水果,吃的杂粮蔬菜都是自己种的,或者是与关系好的农户换的。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何家是节约又节约,“每回舀米做饭的时候,都会抓把把米出来,不然过年的时候就莫得吃的”。1950年以前,何家除了基本的食物消费外,还有烟酒消费,当家人何天树喜欢抽鸦片烟和叶子烟,其他成员不敢有异议,因为当家的是何天树,酒的消费只有请客时才会发生。
4.衣物全靠外购
何家每年衣物的消费没有计算过具体金额,对于贫寒的何家来说,压力很大,一件衣服通常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何家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在街上买布,请人染了之后,请裁缝到家里来做。有时做的衣服蔽体都不能够,脚手都冻在外面。年景好的时候,一个人一年能做一件衣服,年景不好的时候,有的成员便不会做新衣服,过年的时候也只能穿着以前的旧衣服,“看到人家屋里,大人娃儿都是穿新的嘛,大人心里过不去了”。“一年子有一套衣服就不错了,我们过年有两尺布穿在身上就不错了。”做衣服剪下的边角料,何家也不会扔掉,而是留下来,以备缝补之用。如果把衣服划了口子,家里的长辈便会责骂不休。王英桂小的时候,母亲过年给她做一双鞋子,都要挨骂,“装棺咯,短阳寿了……”母亲还会用剪刀背打,“脑壳都要打烂”。
5.住房勉强自给
何家的房屋勉强可以满足全家人的居住需要,一间屋住好几个人,除了当家人何天树与妻子苟国芳的房间外,一间屋住两代人是常态。何家共有四间房,一间灶屋,用以做饭吃饭,其余三间都是卧房,何天树与苟国芳一间,何仕政夫妻与何守弟一间,何仕栋夫妻与四个孩子一间。何仕礼回家的时候,只能与何守弟睡在一张床上。嫁出去的何仕秀回娘家的时候,几乎不会在娘家过夜,因为没地方住,“说话也只能在院坝或廊道上”,最大的原因不是屋内因为光线差,而是何家没有专门待客用歇房。
6.不敢生病,少有医疗费用
何家的医疗消费很少,一般的头疼脑热的,都是自己去田野挖点草药,能扛就扛着,不会去看先生[51]。“穷人,看不起病”,也不敢生病,如果生大病,只能等死,“死就该死”,很少有农户出卖家产看病吃药。1950年以前,何家所在村庄的没有先生,最近的先生在枣儿垭赵家[52],附近村民生病后都是去找赵先生。
7.人情,勉力维持(www.xing528.com)
1950年以前何家每年的人情消费一般是走亲戚、请客。有时候家里面没有钱粮,借钱借粮也得维持,如果亲家过生日不送礼,“面子上过不去”,村民也会瞧不起。不过穷人的交际少,请客的时间不多,开支也少。
1950年以前何家每年的随礼花费不同,有的年份高,有的年份低,看亲友家过事[53]的次数。钱粮的多少也由两家的关系和历来的人情往来决定,如果关系一般,只会送钱;如果关系稍好,不仅会送钱,还会送一定数量的谷子或麦子,一般为十斤、十五斤、二十斤不等;如果关系极好,钱的数额会有所增加,还会将谷子或麦子换成米。如果当家人何天树预计某个亲友在不久的将来有喜事儿,就会提前准备钱粮。如果到跟前儿没有,借钱借粮也会参加,不会说不去。礼金压力,虽然大,但尚不至于让何家卖房卖地。
8.红白喜事,借钱办酒
1950年以前何家的红白喜事消费不是年年都有,有的年份有,有的年份没有,大多是没有的。婚嫁方面,仅何仕政夫妻结婚一回,何仕海结婚时家里并不知道,一分钱没有花,何仕礼是过继何仕宦家,何家没有花钱,何仕栋是童养媳婚姻,圆房的时候没有办酒。生子方面,仅何仕栋夫妻的第一儿子办过酒席,主要是招待石英兰娘家人,但因其娘家母亲离世早,人少,故花销不多。丧葬方面,最近的一次是何仕海的葬礼,因为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葬礼从简,花销并不多。红白喜事的消费,均由家户自己承担,与家族村庄没有干系。如果没钱,只能借钱办酒。
9.教育消费,几乎没有
何家只有何仕海与何仕栋读过两三年书,因年代久远,何家后人并不清楚。20世纪40年代,何家没有成员接受教育,没有教育支出。
10.信仰消费,必不可少
何家的信仰消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祭祀消费,每年清明会、月半节、大年三十都会祭祖上坟,“有钱嘛就多买点儿香蜡火炮[54],莫得嘛就少买点儿,有那个意思就行了”,清明节整个何氏家族每家每户都要斗会钱,;一种是上庙拜家神消费,土地庙、白庙、灶神是何家经常参拜的神佛,遇上灾荒年还会到处求神拜佛,遇上家庭成员重病的时候也会增加求神拜佛的消费。
11.赌博耗费,屡禁屡犯
何仕政喜爱赌博,有时会将工钱或买粮的钱拿来赌博,家里人对此意见颇深,公开指责不计其数,但屡教屡犯、屡禁不止,当家人何天树与内当家苟国芳为此很伤脑筋。
总之,何家每年的粮食、食物、衣物、医疗、人情、信仰等消费中,各种消费占比不同,以衣食为主,人情消费必不可少,极力削减其他开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