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庭代表的算账经验:杨喜常的故事

家庭代表的算账经验:杨喜常的故事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杨喜常从小没有读过书,但是为了家里的轧棉花生意,他学习算账,后来老四才去学了两年,但是他的年龄比较小,杨喜常作为家里的老大没有办法,必须要担任代表家庭出去赶集上店的这个责任,后来经过越来越多的生意经验,他在算账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家庭代表的算账经验:杨喜常的故事

杨家认为个人不能离开家庭,离开家庭的个人都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途,如果一个人没有什么大事情不会离开家庭的。在家庭里的时候,也是多数事情也为家庭成员和其他成员着想,自己要是外出打工的话会告诉当家人。如果当家人不同意,那就不能出去打工,老一辈的人总是希望晚辈留在家里面,作为一个劳动力帮着家里做事情,所以孩子们从小就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长大到算是一个劳动力就开始帮着干农活,娶媳妇成家就一直在农村。如果要参加村里的任何组织,也需要告诉当家人,允许了才会去参加,在一定程度上,家庭也限制着个人的发展,但是更多的是为那些并不是太有能力的个人带来家庭的温暖和吃穿住行的基本保障,人很少会选择离开家庭,而是和家庭共进退。

家里人考虑事情都是从本家庭的利益出发,因为家里的共同财产由当家人统一掌管,要富一家人一起富,要穷一家人一起穷。当然家里的人想富的还是偏多,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了家里那些个别懒惰的人。杨喜常从小没有读过书,但是为了家里的轧棉花生意,他学习算账,后来老四才去学了两年,但是他的年龄比较小,杨喜常作为家里的老大没有办法,必须要担任代表家庭出去赶集上店的这个责任,后来经过越来越多的生意经验,他在算账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就。过去的一斤等于十六两,确定了卖棉花一斤多少钱,也确定了棉花的总斤数,他总是掰一掰手指头就很快地算出来得多少钱,并且没有算错过,他每次从外面回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兜里的钱全部交给当家人,自己不拿一分。他认为自己出去赶集上店做生意挣钱很重要,但是家里的二弟、三弟天天在家种地也同样重要。民以食为天,如果家里没有人种地,家人就没有粮食吃,他也没有机会去做买卖,而老二、老三觉得杨喜常天天去赶集算账很辛苦,挣的钱全部归家里,自己也要好好种地,为今年多打粮食,所以家里的每一个成员平时心里想的都不是自己,而是这个家会怎么样。整个家庭今年的粮食够不够,今年的各小家有没有棉花做新衣服,能不能存钱去买点土地等。杨家的姓比较小,在村庄的杨姓家庭不多,所以没有形成宗族,当然也无宗族利益可言。大家平时考虑的都是自己家的家庭问题,如今天去耕哪些土地,哪块土地里面应该种些什么,今天家里面要吃什么菜等。(www.xing528.com)

在家庭利益面前,个人利益要服从家庭利益,要把家庭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如自己想买一些东西,但是家里的资金不够,肯定要拿这些钱给当家人用于生活,即使这些钱直接或间接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得来的,但是自己没有财产管理权和使用权,就不能随意买喜欢的东西。如果当家人给一点零花钱那就可以去买,如果当家人拮据不给,那也不会去要。杨家还算比较团结,通常当家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基本没有不服从的情况。如果有人不服从,除了当家人的劝解,其他家庭成员也会来给某位家庭成员做思想工作,让他为大局着想,所以这种思想是从日常行为当中就灌输给家庭成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