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杨家的多元收入:从种地存粮到副业创业

杨家的多元收入:从种地存粮到副业创业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浇地种两季,种玉米和小麦,一季最多能生产一口袋粮食,一口袋就是一石,一石等于十斗,一斗等于一百五十斤,有的小口袋是八斗。还有家里专门拿出一块地来种棉花,因为杨家主要是做棉花生意,平时如果不够卖了,还会去收购别人家的棉花来倒卖。杨家通过种地存了粮食有了积蓄就开始想办法多挣钱了,于是杨喜常就跟杨老敏商量,最后大家一起决定做这个副业。

杨家的多元收入:从种地存粮到副业创业

1.农业耕作

杨家的土地总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水浇地,一种是旱地。水浇地种两季,种玉米小麦,一季最多能生产一口袋粮食,一口袋就是一石,一石等于十斗,一斗等于一百五十斤,有的小口袋是八斗。旱地只种一季高粱,在清明节前,先种点瓜豆,过了三月在上地里面种棒子[2],在涝洼地里种高粱,8月、9月的时候就开始收高粱和棒子,一般高粱收的时间比棒子早,因为要用高粱秆来做成装玉米的工具,10月份收玉米,这个叫作大秋。大秋结束之后紧接着种麦子,10月份底把麦子种完,第二年5月、6月就开始收麦子,这个叫作麦秋。所以好地一般都是种两季,种小麦和玉米,下地就种一季高粱。杨家在过大秋的时候,家里的男人们在凌晨3点就开始起床去地里收割,要趁早凉快,中午太阳大了就回来睡会儿午觉,下午3点的时候再出门,天黑了就回来。还有家里专门拿出一块地来种棉花,因为杨家主要是做棉花生意,平时如果不够卖了,还会去收购别人家的棉花来倒卖。杨家的好地也叫作水浇地比较少,只有几亩用来种小麦,其他大部分都是用来种高粱,高粱不怕水淹,好种植,那时候发水比较厉害,年年下雨,6月份下雨特别大,水涝地就很多。杨家以前种棉花是成块成块地的种,在棉花还没有长出来之前,在棉花底下种芝麻,没有成块的种过芝麻,分开种太浪费了,就兼着种。棉花长出来之后特别大朵,半天就能摘到一大包袱。每块地主要种植什么农作物是由杨老敏说了算,因为他的种地经验最丰富,自己种得也比较好,对每块土地适合种什么都很清楚,家里人都听杨老敏的。

杨家在农业种植上注重以下方面:

一是看青。杨家的土地还算比较多,当时家里的劳动力多,就没有特意雇看青的人,而且家里老二、老三经常都会在地里,就顺便照看了,并且只看上地,不看下地,因为下地里的庄稼长得不怎么好,不会有人去偷盗。村里面只有比较富裕的人家、土地比较多的人家才会专门雇人看青,他们家里土地又多,自己又不经常下地,就特意专门雇一个来帮忙照看着。财主家在过大秋的时候,会雇很多打短的去做活,那些穷人们在地主家拔完麦子之后就下到地里面去捡麦穗,能够捡到很多,很有几户人家都是靠这样活着的,说明财主家的土地很宽。一般人家都是自己看青,或者是和地邻相互联合起来共同看青,各户人家轮流看守,只是平时去逛一逛,经常在地里面走走。

二是浇地。家中所在的村庄没有河流经过,一开始村周围有四个大河坑,但是离自己土地还是有一定距离,水用不上,所以只能靠打水井用地下水来进行浇灌。打水的工具是辘轳,大户人家有水车,用牲口拉,普通人家就只能靠人力用辘轳打水。平时的很多活动都是有分工,但是在浇地的时候是家里的所有劳动力都要一起上的,因为就是那个季节固定的几天需要浇地,如果不浇的话农作物就会缺水干枯,所以大家都是在抢着时间浇地,一起去地里,劳动力多,拧辘轳快,浇地也比较快。

三是施肥。家里的牲口棚里的粪便也是由老二收集,收集的人粪和家畜粪都是在春天、夏天之后的时候给粮食施肥,施肥之前需要松土,因为家里面的土地多,所以粪便都能用完。有的人家没有养牲口,家里人也少,粪便从就别地去买,旁边的定兴县,主要是白洋淀,不用给土地施肥,那里的人们有一种职业就是到处捡那种干的粪便来卖给别县的人,在北张村没有这样的专门倒粪的人,因为大家都需要粪,也能供应。(www.xing528.com)

2.饲养家畜

(1)养猪。未分家之前的杨家养有牲口,平时每年养四五头猪,那时候家里的地界小,准备养鸡鸭都没有地了。养猪要用猪圈,一般一圈养三个,杨家就养了两圈。猪主要用来造粪,经常往猪圈里拉土,让猪拉粪。从地里拉土,除了会让牛拉车,家里的小孩们也会一人背一个小背篼,背了一筐土就倒在猪圈里,就是地里的黄土,粪和土和在一起就成了土粪,到了一定时间就要把这个土粪给抬出来,如果不抬出来,猪圈就会满,满了猪就可以跑出来。猪一天喂三次,土地里面的粪除了可以用猪粪,也可以用人粪。农村里面旱厕里的粪都是要抬到地里去给粮食施肥的,以前全部都是用粪,要是没有粪地里就不长庄稼。老二、老三平时有时间都会喂猪,家里的活儿大家都得做,猪养大了之后可以拿到猪市去卖,就是腊月二十几的时候卖了钱来买年货过年,特别是在腊月二十一或者二十二赶年集的时候卖得最好,一头猪能卖几块洋钱。特别是冬天的时候就是养猪造粪的好季节,到了年前就拿去卖,要先拿到杀猪场去宰,杀好了就拿去卖,谁买几斤就买几斤,先砍为几部分,然后就去卖肉,也有卖生猪的,自己家能够保证每年有一头猪吃,但是杨家人口比较多,所以也吃不了多长时间。

(2)养牛。自杨小全记事起,家里就养了两头牛,有一个牛棚,牛主要用来耕地,牛除了可以耕地,还可以拉车运货,也可以拉水车打水,杨喜常运棉花去卖,也会用牛拉车,只要是用力气特别大的活儿,都需要使牛。耕地的牛每年都闲不着,拉车、拉土、拉粪。家里有一定的积蓄之后,曾做过集中小买卖,一个是轧棉花,倒卖去了籽的棉花,二个就是养“栓站牛”,这种牛买来不让它去干活,整天就是喂三顿,最喜欢喂牛的就是“马饼”,即棉花籽榨油剩下的渣子,牛特别喜欢吃,对牛来说还有点营养。这个一天也得有个量,一天不能喂得太多。杨家养过最多的牛有四五头,老二老三都可以来喂牛,就是专门养大了拿去卖钱,城里的人会卖牛肉吃,哪里有集市就卖到哪里去,以前一头牛能卖几块洋钱,而且当时村子周围有一个村叫流里铺,在固城的一个小村庄,里面全部住的是回民,只有一家汉族,汉族还当了村长,他们不吃猪肉,只吃牛羊肉,村里还专门有一个宰牛场,每次要么把牛牵到市场的牛市去卖,要么就是在那里宰好了拿肉到市场去卖,根据顾客的需求来决定怎样处置牛。养牛的年份因为可以卖到钱了,所以过年自己家也能杀得起一头年猪来吃,生活过得还是挺不错的。自己家从来没有给自家杀过一头牛,只是家庭条件比较宽裕的时候就能买得起几斤牛肉来吃。

3.蹬轧车,轧棉花

杨家曾经做轧棉花的生意,做这个副业的起因是杨喜常不怎么干活,经常赶集上店,看到别人家做这个,自己也想做一下。杨家通过种地存了粮食有了积蓄就开始想办法多挣钱了,于是杨喜常就跟杨老敏商量,最后大家一起决定做这个副业。家里从县里购置了两台轧棉花机,当地话也叫“轧车”,棉花的来源主要是自己家里种植还有从别人家采购,买的都是刚从地里摘下来的籽棉,除了卖棉花,也可以卖棉花籽,卖到油坊,棉花籽可以打黑油,黑油可以用来吃也可用来点灯。每年自己家里都会用一部分土地来种植棉花,以便保证原材料的充足。平时妇女不下地干活,唯独采摘棉花可以去,这是轻巧的活儿,别人家雇工也可以雇女性去采摘棉花,以斤来计量。平时在家里婆婆和四个媳妇都会操作轧车,也叫作“蹬轧车”。小孩就两人一起蹬,大人就自己一人蹬。种地的人白天去种地,不种地的人白天就在家做饭的做饭,蹬轧车的蹬轧车,晚上人回来了,就换着蹬,当时就是黑天白夜地一直蹬。棉花不够的时候,会提前跟周围的邻居、街坊商量好,把种植的棉花卖给杨家。价格和市场价一样或者是可以高一点。家里有了足够的棉花,足够的人力,平时做得也很快,轧棉花机把棉花籽打出来,得出来的棉花絮用当地话叫作“穰子”,当时卖“穰子”的店是“花店”[3],离北张村比较近的花店有容城县里的和徐水县的固城,以前虽然距离不远,但是运送量比较大,杨喜常就用牛拉着板车运过去。这些小花店又继续卖到大地方或者是外省的花店去,花店就是将穰子打包,卖给做被子的商店。家里就是从这一系列活动中挣一点差价,春、夏、秋三个季节,因为家里的男性都要下地干活儿,有做不完的事情,轧棉花主要就是靠杨老敏妻子和四个媳妇完成。轧好棉花之后由老大带到外面去卖,因为他会算账,算得又快又好,不会吃亏,以前的一斤等于十六两,杨喜常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都能换算得一点不差。冬天种了冬小麦之后,家里主要就是做生意,男性也参与到轧棉花中,人手充足,也更快,但是条件也相当艰苦。冬天杨家人蹬轧车时基本都是手脚冰冷,因为北方的冬天很冷,那时候也烧不起火炉,只有过年那几天才能取暖。棉花由一家人种,一家人做,挣的钱归当家人管理,资产属于全家人,用于一家人的花费,还能给自己家做衣服,每年过年的时候都要由当家人来分配棉花给各小家庭的媳妇制衣,棉花也是按股来分,四个兄弟就平均分为四股,每家一份不论人口。杨小全说:“轧棉花也算我们家所从事的一项副业,金秋过麦就先忙庄稼,需要除草、耪地的时候还是先去弄庄稼,不忙种地的时候才会来轧棉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