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户劳动力充足,完全自给无雇工
杨老敏不参与杨家的农业劳动,因为家里的劳动力十分充足,用不着家长去做,农活都是年轻的男性干,以杨家的老二和老三为主,杨喜常主要赶集上店做棉花生意,只有农忙的时候会到地里帮忙,杨老敏则每天背着一个箩筐四处闲逛,或去地里看看老二老三耕地如何,或去集市赶集买点家庭所需。家庭还有一些稍微大一点的男孩也需要跟着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农村的小孩子从小就能干活,也必须要参与干活,杨小全当时跟着大人一起去地里工作的时候只有12岁,帮大人推推车、踩踩土、拔拔草,这些农活儿都可以做。杨小全说:“以前小孩子们又不上学,就由大人们发配,瞎蹦跶去。”关于妇女和小孩的劳动,杨家还有一句话是:“妇女摘摘棉花,小孩蹬蹬轧车”,轧车就是家里轧棉花的机器,有两台,一家人农闲的时候都会来轧棉花,也不闲着,一个大人劳动力蹬一台,力气小的孩子就两人一起蹬,大人小孩轮流着来。
村庄里一般大家户才会有雇工现象,中等家户因为家庭人口多,劳动力多,不会雇工。杨家里因为总人口有28人,劳动力十分充分,所以没有雇工现象,自己家完全能够解决种地问题,劳动力自给程度高。只有平常和邻居们有换工、帮工,连最忙的时候,短工都没有雇过,宁愿多花时间来慢慢做。他们觉得钱太难挣了,杨老敏不愿意出钱雇工,大家硬着头皮都得干。
2.男耕女织,劳动力分配有序
杨家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家庭,男主外女主内,家中的男性劳动力去种地干重体力活,家庭里不同的男性负责不同的事情,杨喜常懂算盘会算账,以赶集上店为主,平时不忙会帮着老三做些农活,老二主要是使牲口,老三主要负责往牲口棚起土造粪,老四身体不好,从小中风,比其他成员年纪大一点了也开始干农活,各个人的主要生产责任一开始由当家人安排,后来熟悉了就进行了自我分工,并且越来越熟悉。
女性劳动力主要是在家里做家务、带小孩、四妯娌轮流做饭,每天吃什么由婆婆来进行主要的安排,具体由她们自己决定。她们日常都不会下地,杨家地里的活儿都轮不上女人来做,女性们只有农忙的时候会在七八月时帮着采摘棉花和做一些轻活儿,主要负责的还是家内的事务,做饭、打扫屋子,制衣、洗衣,还有在家蹬轧车,她们负责的活儿都是在家里完成的,不会出去抛头露面。年纪在十几岁的男孩子也要帮着干农活,积极参加农业生产。(www.xing528.com)
3.牲口、农具基本自给
杨家有一头牛,长期用来耕地,这头牛能够满足家里的耕地需求。老二想买一头骡子来尝试一下,征求了家长的同意,且家长出钱买了这个骡子回来之后,因为不会养就将骡子给养死了,从此老二就安安心心赶牛,也没有再提过买别的牲口,因为他只会养牛和赶牛,都成了一个老把式,而对别的牲口喂养技术不太娴熟。牛是从市场上买来的,刚买的时候是小牛,自己家养大的,自家的牲畜够用,没有再和其他人家伙养或者是搭套。没有牛的邻居在农忙的时候会来借牛,要先跟当家人说好,当家人同意借了才能够借。杨家的大型农具包括大车、碾子、磨子、水车,所以农具基本上也能自足,但是不全面,特别大的农具也没有。
4.借扇车
杨家到了粮食收成的季节,会去借用大户人家扇车。扇车在当时算是一种大型农具了,除了财主家,再有就是条件特别好的人家才有。种的土地有上百亩,就需要这个东西。杨家总共种了七十多亩地,还是以小麦、谷、高粱为主,每次收获时就需要这个农具。扇车主要是在小麦、谷碾完之后,为了更好地得到粮食去掉皮,还得用扇车来筛一筛,把碾过的皮再筛出去用风扇扇出去。扇车杨家当时买不起,其次觉得也没有必要买,这个农具在穷人中间可用可不用,有时候穷人们吃饭都是连麦麸一起做,不去皮就直接吃,或者是家里的粮食本来就少,直接用簸箕自己手筛掉就可以了,其次是这个扇车街坊已经有一台了,很容易就能借到,就没有必要买。借扇车的时间很灵活,用得也很快,谷收成碾完了之后去财主家看这个农具是否在被用,如果财主家用,自己家就先打声招呼,第二天再过来借,如果财主家不用,就可以直接跟地主家说一声抬到自己家的院子里去扇谷,很快扇完了就直接抬回来。过一段时间,等到高粱该收成了,也需要扇一扇再过去借,只要跟主人家说一声,并且用的时候小心一点,不要弄坏,基本上平时借都不成问题,借用完了之后都能当天还。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去跟财主家借这个扇车,与财主家打交道比较少,关系不好的人平时既不好意思去借也不能保证能够借得到,所以就不去借了,自己直接动手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