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前杨家住在村庄的西北头,房屋位于西北头比较中心的街里。北张村比较大,分为四个头,经济水平相较于其他村庄偏高,常常招引来土匪和强盗,住在村四周的村民容易遭到抢劫,当时街里是个好位置,村民们住在街里相对比较安全,大家都愿意住街里。
杨家原来只有一处老庄窠,占了三四分地,两百多平方米,家里的房屋布局是两院式的,房屋坐北朝南,房门正对大街,房屋没有特别高的门楼,只有一个简单的大门。进门是第一个院子,西边有牲口棚,东边有草棚和放农具的地方,棚子都是用木材搭建而成的,院子不大,正北面是第一排房子,从外看是三间,实则是五间,用当地话说形容这样的房屋就是“明三暗五”。房屋左右两间就是套间,杨老敏夫妇住在东边,东边的套间是用来放家中的贵重东西的,如钱财、房契地契,杨老敏妻子经常就在这个房间里守着,家里人谁也不能轻易进去里面。老三夫妇住在西边,西边的套间是放粮食的屋子,家中的粮食和棉花都放在这个房间里,中间是过道,出了这个过道是第二个院子,院子不大,东西两面各有一间偏房,正对面是三间正房,老二夫妇住第二排房屋的西边,老四夫妇住房屋的东边,中间是公共的房间。第二个院子的西边棚子是厕所和猪圈。第一排的房屋是砖坯房,第二排的房屋是土坯房,房屋的中间都是做饭的屋子,有锅可以烧炕。总的来看,当家的住主房,也叫正房,其他人都住偏房,也叫配房,其他人包括杨喜常四兄弟,谁住哪里在同辈之间没有特别的规矩,只有在长辈与晚辈之间的规矩比较多。中间的房子被称作“外屋”,就是大家都可以走动的屋,在那里做饭,放一些公共的东西。在房屋居住方位上,北和东这两个方向为上,西和南方向为下。
早些时候家庭人口还不是特别多时,杨喜常夫妇也在这个老庄窠这里居住,大家共同生活,后来因为孩子生育太多实在住不下,杨老敏就从自家周边租了一个刘姓财主家的四间房。因为这户大财主家房屋多、地界大,财主们一般都是住在里面的房屋,外面的场院大,但是没有人看守也不安全,杨老敏听说了这个情况,就主动去打听,主动去租这个房子来住。后来两户人家经过商量,杨家不用给刘家租金,就是顺道帮着财主家看场院。从那时起,杨喜常就带着他们这一小家子到这里住,没有和整个大家庭住在一起,因为离得不远,还是回老庄窠那里一起吃饭,只有晚上睡觉的时候才会来这里居住。家中的房屋一开始够住,但是随着人口增加便不够住了,家庭还出现过“轮住”的情况,人特别多时有的小家庭还到别人家去借住。
杨家房屋的门前就是一条大街,到了赶集的时候这还是条集市街,家庭成员赶集很方便。门口大街和西边胡同的交叉口有一眼水井,这是一口大井,因为可以同时使用两个辘轳来打水,村民们便称之为“双井”。杨家人用水也很方便,因此就不用特意在院子里打一口水井,当时也没有多余的地方来打井,更没有经济实力。杨家当时修筑房屋时没有特意看风水,就是觉得这里是村中间,很安全,也还没有被别人占,就选择了这里。(www.xing528.com)
杨家房屋与别人家的房屋以墙为边界,西边邻居是李喜邻家,中农成分;东边邻居是刘茂家,富农成分,房屋地界很大;西北边邻居是李光家,贫农成分;东北边邻居是彭唐子家,中农成分,正北边的邻居是彭全喜家,中农成分;正大门对着的南面对街的三家分别是王态儿、王喜顺、王成群他们一大家子三个小家庭,左邻右舍都是不同姓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