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时家中杨老敏是家长,杨喜常协同家长当家,负责赶集上店,他会算账所以能够去做生意,杨喜常算是家里的一个重要支柱。杨老敏也希望他带领一家人致富,不过后来杨喜常因为过度劳累在1938年不幸过世,家里最重要的劳动力倒了,家庭也就散了。杨喜常家和老四家里因为顶梁柱都过世了,没有主要劳动力略显劣势,对整个大家庭的贡献就相对处于弱势。老二家和老三家劳动力既多又能干,他们便提出分家。
在1949年以前,杨家人口众多,是一个大家庭,曾经的经济水平在村里算中上等,虽然家中只有一个人接受过教育,但是全家人的生产技能都较高,劳动力多,也能够把生活过得很好,家里面土地数量少,就想方设法从别人家租土地来种,不浪费家里来的劳动力。此外,还积极做棉花买卖的生意,即以种地为主业,以倒卖棉花作为副业。在一家人的辛苦工作下,挣了不少钱,杨老敏总是有点积蓄就买地,想扩大家业,家中在最兴盛的时期,土地自有数量多达一百多亩,牲口有3头,房屋有新旧两处庄窠。当时家中杨老敏是家长,杨喜常协同家长当家,负责赶集上店,他会算账所以能够去做生意,杨喜常算是家里的一个重要支柱。杨老敏也希望他带领一家人致富,不过后来杨喜常因为过度劳累在1938年不幸过世,家里最重要的劳动力倒了,家庭也就散了。1940年这个大家庭就分家了,老二老三只会种地,不会算账,棉花生意也没人做了,家庭的所有收入来源就只靠种地。老四身体不好,从小患有中风,一次到井边去打水不小心掉到水井里面去,被救上来的时候已被淹死。家中人口的减少、劳动力的缺乏和小家庭的破碎导致这个大家庭开始逐渐衰落,并且这个大家庭出现了四个小家庭之间的劳动力不均衡。杨喜常家和老四家里因为顶梁柱都过世了,没有主要劳动力略显劣势,对整个大家庭的贡献就相对处于弱势。老二家和老三家劳动力既多又能干,他们便提出分家。分家之后,大家一直都是各过各的,土改时期家中被划分为下中农成分,没有分到地主家的财产,自家也没有东西被分出去,四个小家庭各自经营着二十多亩地,就这样到了1949年解放。(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