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前当地灾害发生的情况不多。堤南高村因为地势较高,东边的赵庙等几个村庄地势较低,即使发大水也不会淹到堤南高。当地旱灾较多,也发生过人都吃不上水的情况,地里的收成多少不固定。发生灾害,高家扩出去的地收成是固定的,还是要交1斗2升,约72斤,因为堤南高地处南阳盆地,即使有灾害四季也不断青,没有绝收的情况,扩子是固定的不会减免,自己家觅的伙计也照样发工资。常言道:“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因为高家家业较大,存粮较多,即使发生灾害,自家的口粮也吃不完,高家没有发生过逃荒的情况。同时在发生灾害时高家很少施舍过别家,也没有开设粥棚来救济其他人。
一些普通人家在发生灾荒时往往存在没有粮食吃的情况,首要选择是借粮食,借来粮食首先要给小的孩子吃,大的孩子少吃一点,因为小孩子身体差,没有吃的容易死亡,孩子大了、大人忍耐力稍微强一些。当时高家的一位郑姓的伙计曾经在饥荒中差点饿死,幸亏吃到了一只死老鼠有了力气,再出门找吃的才在饥荒中幸免于难。
另外,有其他受灾地区的人逃到这里的情况。黄泛区的人逃到堤南高的先例较多,有些讨饭,有些给大户人家做活,高家有一个叫老周的伙计,就是从河南省东边灾害地区逃到本地,给高家当长工的。同时还有黄泛区的妇女逃过来给当家人做媳妇的情况,堤南高村东北处有个叫魏家庄的营,在20世纪30年代,魏家庄有十几个人娶的都是东县的媳妇。黄河的水把东县淹掉,当地人成群结队、拖家带口地逃荒,到邓县之后没有东西吃,跟魏家庄的人说随便给点粮食,就可以给你家一个媳妇,有些甚至不要钱,到这里逃性命,只要找个主、找个家就可以。于是当地随便给几斗麦,甚至有给斗把麦子的,就把逃荒家庭的女性娶回家。(www.xing528.com)
此外,堤南高的高姓为三门高,同宗罗家村是四门高,罗家村因为地势较低,容易内涝,灾害频仍。在逃荒之时,罗家村四门高的人会一样手艺,就是编篾子席,用一种毛竿,在水里泡泡,刀削过,再编一下,席子就出来的。因此四门高的人出去逃荒的时候,腰里就别一把篾子刀,以此混口饭吃。还有一种情况是去当地相对开阔、人少地多的地方,比如九重乡,有一些荒地,也有四门高的人逃荒到九重繁衍生息的情况。
另外,在中华民国32年(1943年)大旱时期,堤南高很多农户都断了粮,纷纷爬到树上捋榆树叶,后来实在没吃的之后,就有逃荒的,后来县里在大王集组织救济,给每个来的人挖一斗豌豆,当时高家的近门有几家就找到保长开条,然后跑到大王集领取救济。同村有一家断了炊,让孩子去要饭,这家一个家庭成员饿极了要跳井,被高民昌看到,叫他们到屋子里,说:“井里的水是大家吃的,坑也有、河也有,你跳到里边大家怎么吃水。”然后给他拿出一布袋的粮食让他吃,帮对方渡过了难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