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婚葬习俗:红白喜事的规矩与传统

婚葬习俗:红白喜事的规矩与传统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1949年之前,红白喜事上的习俗和规矩最为纷繁复杂,“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高家所在的堤南高村也有自己独特的婚葬习俗。方子高民昌是1955年去世的。孝子办白事的时候,还需要有“孝子”。出殡当地的丧礼一共办三天。到第三天晚上夜深时下葬,称为“送小城”,第四天早上吃完早饭称为“送大城”,紧接着将棺材封口后出殡埋葬。以高民昌出殡为例,家庭成员都要参与送殡的环节,在送殡中男性的地位要凸显一些。

婚葬习俗:红白喜事的规矩与传统

在1949年之前,红白喜事上的习俗和规矩最为纷繁复杂,“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高家所在的堤南高村也有自己独特的婚葬习俗。高家的新媳妇有脱鞋、走席、串门、过节等诸多的隐性规定。在白事上规定更为丰富,首先逝者要有方子,其次对孝子有很多行为规范,最后报丧、吊孝、出殡、忌日也有讲究。

1.新媳妇的规定

高家对新媳妇有一些规定。在结婚的典礼上,高家的新媳妇刚下轿子,就有人来把她的鞋脱走了,说新媳妇的鞋带有不好的东西,把别人家宅第的好风水弄坏,谁都可以去脱鞋,把鞋脱了之后在地下铺两张席,让新媳妇走席,走完一张换另一张。新媳妇在过门的时候,要给近亲磕头,近亲会给新媳妇发红包,红包是不计入人情往来中的。新媳妇新婚之后,三天内不能去别人家串门,据说也是因为身上带有不好的东西。在过节的时候,一般不能在娘家过,因为闺女出嫁之后,婆家才是家,娘家就变成了亲戚。

2.白事的规定

高民昌的二弟高才三在外做生意,被土匪绑架之后下落不明,尸骨不留,高家给他办丧事,方子里装的纸扎人。三儿子高书秋1948年得病去世后,出殡的时候儿子高知煌出生,1949年前后,长孙高知文病逝,1951年土地改革运动时,长子高席儒被枪毙,1955年,高民昌去世。高家在1940到1955年之间,前前后后经历五场白事。

(1)方子

高民昌是1955年去世的。当地比较重视方子,高民昌在生前就准备好了方子放到家里,为丧葬省了一大笔钱,由于当时大家庭已经分家,其他的开销由三位儿媳妇平摊。方子是白事的大头,要分好坏不同的情况,买好方子需要好几石粮食,好的是“四五六”,即底四寸,厚五寸,顶六寸;“幺二三”是差的,幺二三比四五六薄一些。也有自己请木匠做方子的,买点好木头,请木匠做,有的宅子上长树,伐下来做方子。木材的种类上,柏木、楸木的要好,榆木的要差。人不在之后,必须要有个方子,不能说用一张席子把人卷起来埋土里,再穷也要有方子,当地之所以办白事要讲究方子,是因为村民们普遍认为入土为安,在人间有房屋,在阴间也要有安身之地。

除了方子,还有请“响”,有钱的人家会请一些戏班子来唱戏,普通人家就把这个环节省略去。再次是摆席花费,富裕人家花得多些,普通人家少花些。高家在1949年以前白事摆席,鸡鸭鱼肉都有,油水很足。

(2)请帮忙的

高家办理白事时,要请帮忙的,包括“接家儿”“管家儿”、厨子、“抬棺的”等,具体要高民昌决定请谁,因为平时都是他作为家庭代表跟同村人打交道,关系都是他建立和经营的。要么是高民昌自己请,要么是委托家庭成员如长子高席儒去请。

请人帮忙主要请“门上的”,即同族一支的人,主要是中年男性,年龄较大的干不动活,去的女性在后厨帮忙,年轻人也可以去帮忙。高家在办理白事时,作为主家不会通知帮忙的,帮忙的都是自己来的,不需要通知。帮忙的就是负责丧礼的杂事,安排客人,客人走了之后要送客,送罢客之后要还借来的器具,收拾摊子,事情完毕才可以回家。高家还需要请“接家儿”,就是吊孝的人拿着东西来高家之后,“接家儿”负责接待吊孝者,然后替吊孝者拿东西。

来帮忙的有一个“管家儿”,即知事客。高家请的“管家儿”一般是“爱管闲事的”,不一定是近门的,需要有能力的、有威望的、按照规矩办事的人担任,不会是外村的亲戚,因为亲戚来都是“客人”,“管家儿”是否上礼需要看有没有来往,有人情来往需要上礼。“管家儿”需要安排白手巾、白布,安置客人座次,组织帮忙的。丧礼一共办三天,这三天内,“管家儿”都需要在场,安排大局,主家不需要给他报酬。

除了帮忙的,高民昌还要请厨子来帮忙做菜,厨子都是会做菜的,以本村的居多,也有外村亲戚会做菜的,可以来充任厨子,厨子不需要支付报酬。厨子请一到两个不等,如果是两个具体分工由厨子自己商量,厨子要做两三天的饭,厨子是否要上礼要看来往,有人情来往需要上礼。

同时,高民昌还需要请十六个“抬棺的”,这些人不能是“近门的”,是同村远门的人担任,都是“管家儿”找的,需要抬棺材时,早上请他们来吃顿饭,抬完棺材请吃顿中午饭即可,不需要支付报酬。

(3)孝子

办白事的时候,还需要有“孝子”。“孝子”不需要请,一有人去世,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职责,死者的家人和侄子等亲戚就自动成为“孝子”。高家的“孝子”都是近门的晚辈,“孝子”会有特别的衣着,如头上勒着白手巾、白布,他们主要负责哭丧、回礼。孝子也有分等级,死者亲闺女是最高等级,穿孝衣,鞋也要挂孝,白手巾要额外长一些,脚踝亦裹白布。儿孙、儿孙媳妇属于一般孝子,头上勒着长一些的白手巾、白布,鞋头需要缝白布。近门的晚辈都是三等,只需要头上勒着白手巾、白布即可。死者入棺后,棺材不封口,停灵三天,孝子昼夜“守灵”,有亲朋来吊丧,孝子跪哭迎接。

(4)报丧(www.xing528.com)

高家请报丧的都是“门上的”,报丧的头上勒一条白手巾、白布,去对方家就知道有人去世,如果骑自行车(当时一些富裕人家),就会在自行车把上勒一条白手巾、白布。高民昌会与知事客一同安排报丧的,要去哪些地方、哪些亲戚朋友处报丧。报丧去的是“有往的”亲戚和“近门的”人家家报丧,“有往的”亲戚是指有人情来往,“近门的”人家即同族的。

(5)吊孝

外人来高家吊孝时,需要拿“大馍”,“大馍”是自己蒸的,有条件的人家在“大馍”上嵌一枚红枣,“大馍”需要蒸十个,“大馍”也有大小之分,大方的人家蒸的大一些,一个箩筐盛不下需要两个箩筐来盛,然后用挑子挑。除此之外吊孝还需要拿鞭炮和火纸。

高家办丧事在房子外边支一个灵棚,吊丧的进灵棚内,帮忙的接过吊丧的所拿大馍,吊丧的磕头、烧纸、放鞭炮,磕头磕一个即可,孝子在方子头处跪着回礼。去吊丧时,对方家的长辈可以不用去,平辈年长者身体健康也需要去,去的时候都要磕头,如果去的人是死者的长辈可以不用磕头,鞠躬即可,因为死者为大。去的时候一家之中一般是男性去,小孩子也可以去,女性一般不会去。

(6)出殡

当地的丧礼一共办三天。到第三天晚上夜深时下葬,称为“送小城”,第四天早上吃完早饭称为“送大城”,紧接着将棺材封口后出殡埋葬。

以高民昌出殡为例,家庭成员都要参与送殡的环节,在送殡中男性的地位要凸显一些。家中的男性走在方子前边,女性在方子后边,长子抱灵牌,除此之外孝子们还要扛用柳树枝上边挂一溜白纸,当地叫“影背槊”。孝棍,当地叫哀杖棍,孝子人人都拿。去吊孝的人,都要参加出殡。高民昌出殡时,由二孙高知命“摔老盆”,当时长子高席儒已死,理应由长孙高知文完成,长孙高知文亦去世,二孙高知命就成了长孙来完成这一流程,然后三孙高知斌举幡,所有孝子在前拽“灵”,孝女在后送殡。灵柩放入墓穴后,撒下五谷粮,当地称之为“入古”。

(7)葬后

在高民昌埋完之后,第一天晚上高家的孝子要去土地庙“报庙”,埋的当天早上需要去城隍庙“送路”。埋后第二天,子女要去舅舅家谢孝,子女如果不在就由孙子去舅爷家完成。三天以内都要“捂火”,也叫暖坟,拿纸、柴,烧起来,放鞭炮。第三天孝子们拢坟,烧“圆坟纸”。这样才算完成了丧葬的流程。

高民昌去世时,已经分为三个小家庭,各个孝子们的活动由长房即长媳杨永芳来安排和做表率,其余小家庭要遵从长房的安排。当地对赡养老人有一种说法是“活养死葬”,即活着的时候赡养老人,等他死了之后风风光光的埋葬,这才是孝顺的表现。高家的子孙在赡养高民昌也都遵循了当地的传统。

(8)忌日

在高家乃至堤南高村,自人去世起,逢七祭奠,共要经历七祭四十九天。“三七”“五七”两个忌日要过一个,有的过“三七”,有的过“五七”,高家过的是“三七”。“三七”当天要摆酒席待客,闺女、侄女等亲戚需要赶来,再上一次礼。周年一般办三周年,往往是一些“爱露鼻子”[1]的人家,三周年会很隆重,请来唱戏的大办一场。有的低调的人家,在坟头烧点纸即可,并不是跟家庭条件有关系,而是看家庭行事的风格。

此外,当地有一种风俗,即在人去世之后家里不贴红色对联,当年年底换对联,头一年黄色,第二年绿色,第三年蓝色,第四年就换成红色的。

(9)禁忌

高家在丧葬的办理上有诸多禁忌。在吃的方面,孝子们不能吃荤的,人不入土不能吃荤,一百天内不能理发,可以去别人家串门。抬方子时候,不能从别人家门前过,需要绕远路到伙路,不临大路的人家需要走出路。宅子上不允许方子过,地里没有要求可以过方子。孝子一百天不能剃头,据说是孝道的体现,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白事需要在头上勒白手巾,用自己家白手巾在头上缠一圈,其余的部分可以在后边披着;到别人家宅子上,不可以披到后边,需要在头上盘得结结实实的,当地的说法是不能把灾气蔓延到别人家。如果不遵守这些规矩,没有人教训他,亲戚也不会说他,但会被当成反面教材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