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婚礼制衣:婚前父母制,婚后妻子缝

传统婚礼制衣:婚前父母制,婚后妻子缝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个小家庭在制衣时,高民昌是不会过多干涉的,因为给小家庭平分了棉花,各位儿媳妇可以凭借自己纺花织布满足自己小家所需。衣服烂了,由小家庭的妇女缝制,如三孙子高知斌的衣服穿烂了,多由自己的母亲缝制。制衣也有例外的情况,如高民昌和长子高席儒的衣服是买的洋布送到缝纫铺缝或者自己做,费用由小家出。一般来说,男性婚配前由父母管穿,结了婚妻子管,即“没接人[23]的时候,爹妈给置衣服,接了人,屋里的[24]给做”。

传统婚礼制衣:婚前父母制,婚后妻子缝

上文提到各个小家庭会进行纺花织布,这也是高家家庭成员所穿衣物的主要来源,各个小家庭所织的布,用于各自家庭制衣所需,冬衣为棉袄、棉裤,夏衣为褂子。除了制衣之外,还可以将衣服送到染坊里染,有玉白、毛蓝、藏蓝、青色等几种颜色。同村贫穷人家需要染衣服,但去不起染坊,只能自己将麻秆烧成灰,用水勾兑,衣服放里边闷过自己染。每年添几次衣服并不固定,由小家庭各自安排,过年是肯定要添置一身的,平均一年只添两到三件,具体看小家庭的女性的情况,如高民昌的三儿媳身体不好,孙女高知瑞穿的衣服就少一些;高民昌的二儿媳较为勤快,她做的衣服就稍微多一些。除此之外还需要看当年的收成,如果当年遇到了大的灾情,家里的棉花收成不好,可能那年做的衣服也就少一些。各个小家庭在制衣时,高民昌是不会过多干涉的,因为给小家庭平分了棉花,各位儿媳妇可以凭借自己纺花织布满足自己小家所需。

除了衣服之外,鞋也是如此。衣服的材质也与家庭条件有很大关系,过去在堤南高,“好家”[22]天热穿的都是绸子衣服,较为凉快,穷家只能穿粗布衣

衣服烂了,由小家庭的妇女缝制,如三孙子高知斌的衣服穿烂了,多由自己的母亲缝制。如果小孩是正当原因将衣服穿烂了,母亲不会批评,其他人也不会说,如果是非正当原因,如小孩打架把衣服弄坏,则会被自己的母亲责骂。(www.xing528.com)

制衣也有例外的情况,如高民昌和长子高席儒的衣服是买的洋布送到缝纫铺缝或者自己做,费用由小家出。其他在外地的家人,衣服由自己置办。因为高民昌和长子负责高家对外事务,需要穿得“阔”一些。

一般来说,男性婚配前由父母管穿,结了婚妻子管,即“没接人[23]的时候,爹妈给置衣服,接了人,屋里的[24]给做”。隔代的不会管置衣服,即“奶奶不管孙子的穿”。女性小时候,由父母管穿,大了自己做衣服,出嫁了给丈夫做衣服,如孙女高知瑞“小时候的衣服都是自己母亲做的,到大了自己开始做衣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