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户劳动力短缺!大户待遇丰厚招长工种120亩地

家户劳动力短缺!大户待遇丰厚招长工种120亩地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家里请长工是因为自己家里有120亩地,劳动力都去做生意或者做官了,没有多余的劳动力。伙计们不会担心干完一年不给钱,因为高家是大户人家,当家的说话算话。伙计待遇好为了让伙计们更好地种地,高家给了伙计们相当丰厚的待遇。伙计们吃饭是由高民昌安排的,伙计和高家人是共吃一个灶,总体伙计吃的比自家人要好。

家户劳动力短缺!大户待遇丰厚招长工种120亩地

高家在1949年前基本上没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因为男丁要么经商、教书等,要么不在壮年,除非是割麦等特别忙时,高家人才会下地干活,只要有劳动能力的、没有其他事情的高家人都要下地。高家的土地一般是雇用长工来完成农业生产,其中包括领活、掌鞭和伙计,也有少量短工,由高民昌负责安排。在雇工之余,还有帮工和赶工情况的存在。

1.家户自有劳动力:人多务农少

虽然高家人丁较多,但实际上没有用于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第一代昌字辈的没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其中高民昌1949年便年近六旬,而且腿脚不便,二弟高才三和三弟高自齐在外做生意。子侄们也没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其中长子高席儒担任联保主任,二儿子高仁远读书、教学、去黄埔军校深造,又参加抗日,未在家中耕作土地,三儿子高书秋在外读书、娶亲之后早亡,侄子高书阶先后读书、参军。孙辈们没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在上学。

在特别忙的时候,如割麦的时候,家中的老人、女性会下地干活,只要是能下地、有劳动能力,上至媳妇王从荣、下至长孙高知文全体出动,没有哪位家庭成员有特权,即使是担任联保主任的长子高席儒也需要下地干活。高家的女性在中华民国时期受传统思想的一定影响,会把脚轻轻裹一下,不像清朝那么严重,对走路影响不大,能干少量的活。

总体来说,在农业生产时,高家虽不依靠自家的家庭成员,但在农忙时或多或少会做农活。

2.家户雇工:家长来管理

高家主要依靠雇工实现农业生产,雇工当地叫觅人、请零工或者“现卖自身”。包括短工、长工和季工。1949年前夕高家有六个雇工,再往前情况大体相同。高家共有380余亩土地,距离堤南高村较近的120亩地由高家耕种,于是高民昌安排雇用了六位雇工来耕种这块土地,其中包括一位“领活的”,一位“掌鞭的”,四位“伙计”。因为土地是大家庭的,所以高家往往在进行雇工时,由高民昌作为家庭的代表来安排和管理,雇工的生活是由媳妇王从荣安排和照料的,其他家庭成员并不过问,外界也不能干涉。

(1)雇人有讲究

请伙计不用请示,主要由高家当家人决定。高家请伙计是高民昌决定的,媳妇王从荣不管地里的事情;此外,请伙计属于家务事,高家不需要告知四邻、不需要和家族商量、也不需要请示保甲长。如果高民昌不在家,其他家庭成员是不能安排雇人的,因为自己不当家。即使是担任联保主任的长子高席儒也不会过多过问雇工的情况,因为自己的父亲可以做主,不过父亲让他打听、物色伙计,高席儒会运用自己的人脉帮家里找伙计。高民昌在选择伙计时有着诸多的讲究。

高家之所以请伙计是有原因的。高家里请长工是因为自己家里有120亩地,劳动力都去做生意或者做官了,没有多余的劳动力。相应的,成为伙计也有一定的原因,没有地、没有手艺的光身汉,才能当伙计。家里有老婆孩子,还要养家糊口,不管地多少,都不愿意出去当伙计,更愿意住在自己家里,慢慢“对付着”。高家的6位伙计之所以来高家做伙计,是因为自己家里地少或者没有地,也没有别的手艺,就去当伙计以求糊口。

高家所请的伙计并非是盲目的,而是有一定的标准。高民昌所挑选的伙计,首先是要身强力壮,其次考虑品德、性格,一般不要“偷奸耍滑的”。如伙计王胡英就是踏实肯干的,干活舍得下力气。挑选雇工时,其他家庭成员不会参与,因为高民昌自己可以决定。此外,请伙计时还有一定的先后顺序,由于当时堤南高村本村人基本上都有地,只能在外村打听伙计,多是托外村的亲戚、朋友帮忙打听,因此高家选择伙计的顺序就是先本村后外村。

高民昌在请伙计时还会经过一番计算。高家更倾向于自家的土地自己雇人种,而非把地扩给别人,因为把地扩给别人的收入比自己雇长工要少。把地扩给别人,一亩地每年固定收1斗2升,现在的72斤扩子;地自己雇人种,因为家里车辆牛具都有,肥料也足,“见得多”[10],刨除给伙计开粮食,剩下的比扩子要多。

在伙计忙不过来时,高家还会请短工。高家平时不会请短工,当地将短工称为零工,因为雇佣6个伙计,家里的120亩地基本够种;但在活特别忙的时候,除了家里的人也下地干活,如割麦的时候家里人都下地干活,还请的有短工,多是在收麦的时候请的,有的是自己找高民昌说,有时候是高民昌去打听谁的活做完可以给自己家干,后者情况居多。请工来干活,高家会安排管饭,但凡干活基本上都要管饭。此外在请工时,除了高民昌决定之外,同时会问领活的意见,家里其他的家庭成员不会过问。

(2)试人不立契

请伙计时,高民昌会试用一番才决定要不要他。请伙计不仅仅是主家试用伙计,实际上雇用双方都要试用对方。高民昌对伙计会有一定的试用期,看看是否能长期干下去;相应的,伙计也要看看高家的当家人对人怎么样,来决定是否在这里干下去。如高家本来请杨魏营的一个掌鞭的,个子较低,而高家的牛个头较高,掌鞭的在屋子里看不到牛,喂起牛来很吃力,没待几天就走了,高家只能请别人。高民昌在试用伙计时会有很多技巧,如高民昌会根据伙计的饭量决定是否要他,如果伙计能吃说明能干,伙计饭量不行必然不能干。

而按照当地的规矩,找伙计时不签契约。1949年以前高家在找伙计时,不签契约,只需要由高民昌口头讲好一年给多少粮食,双方也会讨价还价,商量好就来干,干完一年到年底发工钱。伙计们不会担心干完一年不给钱,因为高家是大户人家,当家的说话算话。高家给伙计发工钱,由高民昌统一安排,媳妇王从荣不会过问。在当地请伙计普遍不签契约。

在称呼方面。当地对雇用来给自己种地的人称为“伙计”,喂牲口、使牲口的称为“掌鞭的”,对管理伙计的人称为“领活的”。在高家内部,家里人与伙计都是按照辈分叫的,如掌鞭的外号“辛大个”,高民昌与辛大个是表兄弟,以“老表”互称。再如伙计小曾,和媳妇王从荣一个村的,小曾称呼高民昌为“姑爷”。还有伙计叫老宋,是宋岗人,是王从荣娘家兄弟媳妇的娘家兄弟,也与高民昌是表兄弟,以“老表”互称。

(3)伙计待遇好

为了让伙计们更好地种地,高家给了伙计们相当丰厚的待遇。

高民昌安排伙计吃得饱。伙计们吃饭是由高民昌安排的,伙计和高家人是共吃一个灶,总体伙计吃的比自家人要好。伙计吃的饭比高家人稍好,在农闲时节中午饭都是面条,早晚饭伙计吃菜,家里人不能吃菜,粥是一样的,馒头要挑模样好的给伙计吃,馒头给伙计管够,家里人会吃伙计们的剩菜。农忙时,伙计们大多都在高家,在犁地时,掌鞭的天不亮都在地里干活,由高家人送到地里。雇的零工不在家里吃,在地里吃,由领活的送到地里。过年时,会吃饺子,高家人和伙计们都吃的一样,但不会坐桌。当时财主普遍是自己家吃好点,伙计也不让他饿着因为要指望他给财主家种地,如果吃不饱就干不动活;特别小的财主家,是和伙计吃住都在一块。伙计只要是给主家干活吃的是主家的,跟主家一起吃不会“刻薄伙计”,对伙计刻薄的主家,伙计都不会给他干。1949年以前当地有句老古话,叫作“主家将就伙计”,很好地总结了当时的主佃关系。吃饭时也没什么规矩,只不过伙计在一起吃,一般会在自己住的南宅吃,高民昌和家里人都在自己的后宅吃,伙计们不坐桌,家里人也不坐桌,都是蹲着吃,有的在厨房、有的在院里、有的在屋里。来客人时会坐桌,由高民昌陪,伙计们不上桌。

解决完吃的问题,在住的方面,高家也非常照顾伙计。1949年以前高家一共有三进院子,媳妇王从荣安排其中的南宅专门给伙计们住。其中堂屋盛粮食;东屋三间房子,一间放油缸、酒缸,一间专门给伙计们住,住有四个伙计,另外一间住几头牲口和两个伙计。高家有一个伙计是本村的,不过没有住在自己家,也住在高家,因为他是光身汉。

同时,高家还给伙计们很多的福利。掌鞭的早上要起早喂牲口,高民昌会烧鸡蛋茶给掌鞭的端过去。高家会在家里酿几坛黄酒,都放在伙计们的院子里,尽着伙计们喝,高家人想喝了需要到伙计们的院子里去盛。虽然高家不会给伙计置办衣服,伙计来高家干活自备衣服脏了自己洗,但每年媳妇王从荣会给伙计两条毛巾,一条洗脸一条擦汗,还会给伙计准备烟叶,是自家种的烟叶,晒成绳烟,烟是尽着伙计们抽的,因为抽烟用不了多少钱,高家不计较这点开支。

最后在工资方面。高家给伙计开的工资不是固定的,一般在一石一到一石五之间。[11]一个伙计是一年一石零一斗,掌鞭的和领活的一年一石五左右。此外农活技术好的、能干的伙计工资要多一些,具体情况是双方协商的。每年年底,高民昌会给伙计们结工资。

(4)管理有规定

伙计们不仅仅给高家种地,还同高家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因此,高家在管理伙计时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这些规定多是由两位家长高民昌和王从荣制定的。

在疾病方面,高家照顾伙计。在伙计生病时,由高家人请大夫,医药费由高家出,无论花费多少都是高家出。生病期间高民昌不会扣工钱,因为高家的家业比较大,不会计较这些花费的。

在歇晌[12]方面,高家有规定。高民昌在伙计午休方面有一个要求,在八月十五之前,伙计中午可以休息,过完八月十五,就不准歇晌,中午吃完饭直接去地里,因为白天越来越短。这个规定是当地普遍的。

在请假方面,高家非常宽松。家中的伙计有事情可以请假,甚至伙计家里有事,高民昌会催他回家处理完事情再来。有一次伙计家里有事但还没请假,事情传到高民昌耳中,高民昌就让他回去了,家里人很奇怪,高民昌说:“这几天地里活不忙,让他回去处理完家里的事,回来他才能安心给咱干活。”

在生日方面,高家甚至当地都不是很在意。高家不会给伙计过生日,1949年以前在高家小孩会过生日,当天高民昌会给他煮个鸡蛋,其他人过生日不吭气[13]就算了,也就不过了,伙计们更不用说。

在过节的时候,给伙计改善生活。过中秋节的时候,高家会统一买月饼给伙计吃,如果伙计回家了,会送伙计一份月饼让他带回家给家里人吃。其他节日,高家会在伙食方面有所改善,如高民昌会去集市上买肉,中午吃面条放一些,给伙计们改善生活。(www.xing528.com)

(5)人情来往少

伙计们与高家的来往仅仅限于生活、生产上,在人情方面来往较少。

在过年的时候,高家的伙计不需要跟高家拜年。因为当地只给“一老家”[14]的长辈拜年,高家的伙计和自己家都不是“一老家”的,不是“一老家”的不需要拜年。即使伙计过年不回家,还在高家住也不需要拜年。

伙计与高家没有人情来往。当地红白喜事“一老家”的互相来往,即使是邻居但非“一老家”的不叫。伙计的红白喜事,高家不会随礼,高家的红白喜事,伙计也不会随礼,因为没有“来往”。高家的红白喜事,伙计需要帮忙,因为伙计就在高家住;但伙计的红白喜事,他自己回家办事,高家不会帮忙;因为高家够不着,也不需要帮忙。

伙计的家人与高家也不产生联系。在高家只需要伙计来家里干活,伙计的家人不需要来帮忙,一是因为伙计不是本村的,有一定的距离,也过不来;二是因为高家只有地里的活需要帮忙,别的地方不需要帮忙。但高家会对伙计的家庭有一定的照顾。伙计可以找高家借钱借粮,不需要写契约,不需要还利息。到年底高家付给伙计工资时,会从里边扣除。如果借的比今年的工资多,从下一年的工资里再扣除。如果伙计家自己有地,可以借高家的牛,不过要先把高家的农活忙完,才能忙自己家的。实际上,高家的伙计基本上都没有地,自己有地还在财主家干活,就是“混的”,即两边都干不好。

总体来说,高家的人很尊重伙计,原因是怕伙计把庄稼“种坏”,怕伙计把家里东西毁坏。高家跟伙计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好,即使是高家因为土地改革运动被批斗而致家庭破败之后,1949年之后伙计还与高家有来往,关系依然很好。

(6)不光做农活

高家的伙计除了要做地里的农活这一基础性工作之外,还要参与一些家务事和公家的事。其中农活是高民昌通过领活的进行安排,家务活和公家的事由高民昌和王从荣进行安排。

高家伙计们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农业生产。伙计的日常工作首先是耩[15]麦,收罢秋,犁罢地,到了寒露时节,使用三腿的耧车,开始耩麦的工作,掌鞭的用牛拽着,后边是伙计扶着,高家一共两辆耧车,一周之内可以将土地全部种完。其次是伙计农闲“割场”,麦子快要收获之前,会进行“割场”的活动,即修整晒场。伙计先用犁浅浅地犁一遍,再用耙把地耙平,后担一些水浇到场里,随后牛套上炮杆拽着石磙把场碾平,伙计再推一遍石磙把牛踩的窝子碾平,之后再下一场雨,碾一遍晒场。再次是堆麦,割完麦之后,在场里晒干,然后堆起来。把麦用铡刀把麦头铡了,把麦打完,把瓤子铡过喂牲口,再扬一遍,堆垛,麦秸垛当中放的是喂牲口的糠,周围是烧火用的麦秸。伙计们种地时,主要是领活地安排任务,高民昌不会过多操心,其他家庭成员也不会过问和干涉此事。

平时伙计也要协助做一些家务事。1949年以前在高家,默认的情况是谁住的院子和房间由谁来打扫,伙计住的南宅由几个伙计轮流打扫。牲口是掌鞭的喂,晚上也要起来喂,否则牲口瘦、干不了活。高家吃水是由伙计去村里共同打的井里挑水,一般是早上起来由几个伙计轮流挑的。当高家轮流做饭的儿媳妇发现水缸快没水了,就会提醒伙计们。此外伙计要负责收集粪便充当肥料,当地把攒土粪称为“拉沫子拉粪”,在农闲季节,牲畜拉的粪,由伙计收集到粪堆场里,上边盖上从地里挖的土,这样就可以充当肥料了。而高家的儿媳妇们在做饭时,遇到揉面、剁饺子馅等重活,会让伙计们帮忙,这也是高家默认的规矩。

在公共事务方面,高民昌或多或少也会安排伙计们做一些。村庄需要修寨墙、炮楼,由村里人共同出钱修建,村庄会按人头派,高家的伙计不需要去,这是因为保甲忌惮高家的势力,不敢找高家。乡里需要出工或者摊钱,高家能出钱就出钱,尽可能不出劳动力,实在是需要出劳动力,就是由家里的伙计们去的。邓县丁大牙[16]统治时期修“湍惠渠”[17]、修城墙时,摊派劳力和钱,高家也是由伙计们去的。村里在拉壮丁时不会拉高家的伙计,因为高家有生意、有官职还有土地,保甲长比较怕高家,县区的官员都跟高家人打交道,会给高家面子,甚至别家的人被拉走,会求高家出面把人要来。有一次同族人被抓壮丁抓走了,求助于高家,高民昌知道了立刻骑上马,把同族人追回来。还有一次,村里拉壮丁,邻居家到高家想找个屋子躲一下,三孙子高知斌说:“你就算站到院子里,也没有人敢抓你。”

3.请人帮忙:短时不付酬

高家在农业生产、修建房屋等情况下不仅仅依靠家里的伙计,还需要请同村人来帮忙。总体而言,大家庭有事情需要请人帮忙时,主要是当家人高民昌决定和安排的,其他家庭成员并不过问,外界也不干涉。如果高民昌生病了或者不在家,家里有事需要请帮忙,就安排长子高席儒代替,因为他是家里的长子。媳妇王从荣不能起替代作用,因为女性一般不出门。如果是小家庭的事情,一般是找家里人帮忙,如果需要找同村人帮忙,一般由小家庭家长安排。

高家在农业生产时需要人来帮忙。高家在麦收时,有几百“桩”粮食,扛粮食时几个伙计扛不过来,就需要其他人过来帮忙。高家除了120亩地麦子的收成,还有260亩地,每亩地72斤的扩子,加起来几万斤的粮食。晒麦也要人来帮忙,也需要有人来扛粮食。此外扛粮食这种活只能壮劳力来,老的、少的、女的都扛不动,所以扛粮食的时候帮不上忙,只能请别人来帮忙。

高家在修建房屋时也需要人帮忙。1949年以前高家修建西进院,除了觅工头、泥水匠等,高民昌也请一些帮忙的。

具体来说,高民昌在请人帮忙时根据不同的情况。比如在扛麦时,四邻来帮忙就不需要请,看到高家在忙,自己手头没有急事,不用高家人请就会过来帮忙。比如在晒麦时,门口附近的劳力就会主动帮忙。关系好,但住得有一定距离的,需要高家人去请,约定时间,会过来帮忙。

盖房子是有技术含量的活,需要觅人,即请技术工,需要高民昌去打听,请他过来。没有技术含量的活,而又不着急完成,自己的伙计就可以干,高家的伙计除了地里的活之外,家里的大大小小需要出力气的活也需要干,比如盖房子、挖地下沟。来给高家帮忙的,还会看关系。如西头有一家外号叫“老白长”的和高家关系好,需要扛麦时这家的当家人、劳动力和伙计一同来帮忙,而特别大的家庭当家人自己是不干活的。请人帮忙是由高民昌负责的,由他自己拿主意,不需要跟媳妇王从荣商量,不需要跟其他家庭成员商量。

帮忙是人情往来,不需要付报酬。去别人家请别人来帮忙时,高民昌不需要给他们带礼物,来帮忙的时候,高民昌准备的有黄酒给他们喝,高家的黄酒酿得比较清,放置很多空碗供帮忙的人来喝,到饭点也要管一顿饭,有时候关系特别好的,如“老白长”家,饭都不吃帮完忙就走了。帮忙都是相互的,别人给高家帮忙,高家也会给对方帮忙,要么是帮同样的忙,要么在别的事情上帮忙,具体的量上不一定一样,要看实际情况。实际上经常跟高家互相帮忙的是堤南高西头的一户家庭,血缘关系并不近,住得也远,就是关系比较好,家里也有八十多亩地,来往比较多。

此外,帮忙和请工是有分别的。短时间来干活是帮忙,长时间来干活就需要给对方钱粮,属于雇佣。如果请会技术的,都需要给对方钱粮,比如请木匠,是按天算、按工算,同时高家也需要管饭。

4.牲口借用:“人力换牛力”

没有牛的人家,想使别家的牛犁自己家的地,就需要“借牛”。借牛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基于全家土地耕种的考虑。牛在当时是最主要的耕种牲畜,一般不轻易借给别人,而且借的时候是连牛带人一起借。因此牲口借用在当时是件大事,必须由自家的家长决定,同对方的家长商量,两下商量妥当,才能进行借牛活动。

一般带个“借”字的,都不需要给钱,通过其他方式来还,如用人工换牛工,用当地的话叫作“人气力换牛气力”,通过犁地、拢麦、拉麦等工作来还,当地称为“赶工”或者叫“换工”。赶工都是在农忙的季节。“赶工”一般都是有土地但没有牛的户,这些农户的土地往往很少,他们给二三十亩地以上的户赶工,后者自己地里的活忙不过来了,前者给他赶工,帮他种庄稼,做完农活之后,牛借给前者用。

能赶工的都是关系好的、沾亲带故的、临近住宅的农户,实际上赶工的多是“近门”的家庭,两家处的“对劲”,才给对方换工,有牛的人家腾出来时间给没牛的出牛力犁地,等到有牛的需要帮忙时,没牛的就得给人家去帮忙。如果有牛的家庭跟没牛的关系不好,不会给他帮忙,也不会找住太远的人家,因为路途太远划不来。此外,有牛的家庭跟没牛的赶工时,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即自家土地数量和耕牛情况,确定赶工家庭的数量,如堤南高村有一位外号叫老梁的人家,家中六七十亩地、两头耕牛,当时就两三家换工,人家给他帮忙,他的牛给人家犁地,估摸人家给他的活能做过来,他给人家的活能做过来,再多了就做不过来了。赶工的对象并不固定,如果互相赶工的家庭今年不方便,就和其他家庭赶工,这种事情也是“没一等”。

赶工时,没有牛的人家先给有牛的人家干活,因为有牛家庭的土地必然比没有牛的多,干完之后有牛的人家再来给没牛的人家干。赶工的具体天数没有明确规定,要视具体的土地数量而定,什么时候地里的活做完算完,一般情况下人力出的要比牛力稍多,这是由土地亩数决定的。但总体而言,没有牛的家庭要比有牛的家庭多干一些。同时也不会只给一家的土地耕种,不顾自家的土地,赶工都是想种好自己家里的地。赶工时,牛只是来犁地,人工来换时,什么活都可以干,只要自己有时间、对方有需求。没有牛的会主动求着有牛的家庭,所以会主动来干活。

赶工时,有牛家庭的人也要过去,因为没有牛的家庭不会犁地,到了饭点都会留着吃饭,不会让对方回家,一天要管三顿饭,因为给这家人干活了。但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家住得不远、自己家饭够吃、不愿意在别人家吃饭的。牛牵过去,这家不会管牛吃的,因为没养过牛,所以这家没有牲口槽、牛的饲料、没有准备草料。赶工不会给钱,只是用人的气力和牲口的气力互相的交换。高家并不存在借牛的情况,因为自己家的耕牛够用;高家也没有把自家的牛借给别家,因为自己土地较多,牛正好够耕种,没有余力借给别人。此外,在高家,包括在堤南高,牲口都不存在出租的情况。

5.牲畜伙养:“近亲不计较”

伙养牲畜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要基于全家土地耕种的考虑。高家并未跟其他家庭伙养牲畜,之所以不跟其他人伙养,高民昌有自己的考虑:伙养往往是土地有限的家户,而高家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对耕牛的需求大,当地耕地是“二牛共犋”,因此高家喂养了两头牛完全满足耕种的需要,不需要跟别人家伙养,此外高民昌还觉得伙养容易闹矛盾,两家喂的时候都不想喂,使的时候想多使,容易把牛喂死,所以高家没有伙养的情况。堤南高村里有伙养的情况,主要是亲戚之间伙养,伙养耕牛必须是至近的亲戚,不会互相计较太多,“至近亲戚不计较”,都把牛当成自己的牛,不让牛饿着、渴着、热着,否则伙养不能维持下去。

高家近门高知杰就和外村的姑姑家伙养牛,高知杰的姑姑在魏家寨住,离堤南高七八里地。当时高知杰家是他的父亲当家,姑姑家是姑父当家,这两家的当家人都有意向,互相商量好就伙养了。买牛时,也是两家当家人商量好,拿着钱找牛经纪购买。之所以这两家不自养耕牛是因为经济差、养不起,而且土地较少单独喂牛又“包不住”:姑姑家土地要多一些,高知杰家土地要少一点,两家相差不多,姑姑家地里活干完了,再把牛拉来高知杰家干。相应的两家都备有绳索,来方便使牛,也有绳索共用的情况。两家出钱是“分三勾”,高知杰家“请”了“一勾”,姑姑家“请”了“两勾”,“勾”就是份。喂养时,姑姑家喂八个月,高知杰家喂四个月,农忙时谁使用谁喂养,如果这家喂养时,另一家要使用,就去这家牵牛。使用时,要看地的状况,看双方谁的地“腾”出来得早,谁早谁先用、谁晚些“腾”出来就晚些用牛。如果牛生病了,喂养的人家就自动拉去找兽医医治,自己出医疗费,不至于找伙养人家摊钱;此外牛生大病的情况并未发生。两家伙养的耕牛不会与他人赶工,因为用不过来。如果牛老了卖掉再买新牛,或者大牛调小牛,这也是由两家的当家人互相商量决定,这两家的其他家庭成员并不过问,因为“谁当家、谁做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