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维扶贫:从收入扶贫到全面提升

多维扶贫:从收入扶贫到全面提升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农村贫困为例,基于2003—2010年国家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此,针对农村的扶贫政策也应由收入扶贫转向多维扶贫,并特别关注贫困户的人力资本提升问题。这较好地解释了中国农村劳动力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的现象。

多维扶贫:从收入扶贫到全面提升

宏观层面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谓的“华盛顿共识”坚信“滴漏”经济学,即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会自动地在社会各阶层扩散开来,从而自动消除贫困,既有的反贫困战略属于粗放扶贫。但实际上,贫困减少的程度不仅仅依赖于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还和收入分配密切相关。在滴漏式增长中,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确实有助于贫困人口数量下降,而收入差距扩大则对减缓贫困具有阻碍效应。因此,经济增长并不能自动消除贫困,甚至有可能由于收入差距扩大而引起贫困增加,故需要实施精准扶脱贫,有针对性地消除贫困。

从微观层面看,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认为,贫困的实质是生存能力问题,减少贫困可以理解为提高贫困群体的营养、健康状况以及教育水平。因此,聚焦于健康与教育对减贫的作用,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农村贫困为例,基于2003—2010年国家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当前尤其需要改善农村的收入不平等状况,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注重益贫式增长和包容性增长,以有利于农村减贫。贫困户表现出某些一致性的鲜明特征,特别是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产等诸多方面均存在显著劣势,表明中国农户贫困是一种多维贫困,贫困户易于出现“马太效应”而陷入“贫困陷阱”。因此,针对农村的扶贫政策也应由收入扶贫转向多维扶贫,并特别关注贫困户的人力资本提升问题。

人力资本的核心是健康和教育问题。从收入增长视角看,健康与教育所体现的人力资本是影响农户收入水平的关键性因素,对于农户脱贫具有显著作用。从缩小收入差距视角看,贫困户对体力劳动的依赖性更强,健康对于其收入的边际作用更大,健康水平提升有助于缩小农户收入差距;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对于短期内尽快缩小农户收入差距的作用不显著。也就是说,若从收入增长和收入差距缩小的双重视角看,健康既促进了农户收入水平提升,又缩小了农户收入差距;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促进了农户收入水平提升,却没有显著缩小农户收入差距。该结论蕴含的政策意义是:中国农村减贫的基本政策取向,应该是重视贫困户人力资本积累,包括提高贫困户的健康水平、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等,其中需优先选择提升农户健康水平。因此,强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完善新型农业合作医疗,增强农村劳动力健康水平,将具有提升农户收入水平和缩小农户收入差距的双重作用。(www.xing528.com)

从时间趋势与区域差异来看,一方面,没有充分证据表明,随着时间推进或市场机制完善,健康与教育所体现的人力资本对农户收入的边际贡献越来越大。这可能会抑制农户人力资本投资的意愿与积极性,从而制约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的持续提升。健康与教育所体现的人力资本对贫困户收入的边际贡献,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和东北地区较强,在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和西部地区较弱。这较好地解释了中国农村劳动力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的现象。但健康与教育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一致。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条件下,各区域须考虑自身特征和禀赋差异,因地制宜地实施针对性扶贫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