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产业人才缺口填补助力产业升级

建筑产业人才缺口填补助力产业升级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首批试点改革项目,它是以建筑产业未来发展和需求为导向设立的。目前,BIM证书实施的配套制度已基本建设完成,该证书制度的设置将有效填补当前建筑产业的BIM技术人才缺口,全面提升工程建设领域BIM应用能力,同时,对于助力未来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建筑产业人才缺口填补助力产业升级

王广斌[2]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90万亿元,其中建筑业总产值23.5万亿元,占比约26%,同比增长9.9%。建筑业企业8万多家,从业人员超过5500万。整个建筑业总体上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产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存在建设周期较长、资源能源消耗较高及生产效率、科技含量偏低等问题。我国建筑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正是建筑产业信息化的关键性基础技术。

BIM技术被广泛认为是21世纪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技术,备受世界各国重视,被视为现代和未来行业从业者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基本技术技能,但当前我国具备BIM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非常稀缺。因此,大力培养适应行业未来发展需求的BIM技能人才是实现我国建筑产业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基础和关键。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年4月4日,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和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通知,要求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这是适应我国未来产业需求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重大变革。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首批试点改革项目,它是以建筑产业未来发展和需求为导向设立的。该证书面向中高职及本科院校土建类相关专业,实现人才培养和职业能力水平双重考评认证,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复合性。该制度的实施和推广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目前工程建设行业BIM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的状况,更重要的是,从长远来看,它将对我国建筑产业的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设立原则需综合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面向建筑产业未来发展的变革需求;二是促进职业技能标准和教学标准的深度融合;三是参照国际标准,以学生能力产出为导向。

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应土木建筑类职业院校和本科院校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土建类专业及相关专业,划分为初、中、高三个技能等级。BIM初级证书获得者需要具备该职业技能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建模技能,具备读图和识图能力,熟练掌握主流BIM软件的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BIM建模。BIM中级证书获得者需要具备该职业技能的专业应用知识与技能,掌握多种BIM软件的操作技能,能够完成多种BIM软件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集成,具备BIM软件和硬件的复合应用能力。BIM高级证书获得者需要具备该职业技能的综合应用知识与技能,能够组织和管理BIM团队,完成从模型创建、项目应用与协调到成果总结与交付的全过程BIM应用,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实现从技术应用到协同管理的价值提升。

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BIM课程体系设置的总体目标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设置建筑信息模型BIM理论与技能的课程体系,并将其融入专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使院校毕业生取得BIM证书后,具备在企业及工程实践中应用、管理以及发展BIM的能力。(www.xing528.com)

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开设BIM课程应遵循理论与实践并重、职业培训与专业教育融合、与所学专业课程互相补充、融合发展等原则,课程的组织形式主要有知识学习、上机实习、项目实践、行业专家讲座和研讨会等,也可多种形式相结合。

BIM课程有两种开设方式:一是开设独立的BIM课程,二是在既有课程中植入BIM模块。不同专业可采用不同的BIM课程开设方式,例如:建筑规划设计类专业和工程管理类专业可采用开设独立的BIM综合应用课程的方式,系统讲解相关的BIM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所有土木类专业均应开设BIM基础应用课程,可采用在既有课程体系中将BIM知识模块嵌入课堂教学中的方式;BIM技能模块可纳入课程大作业、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将以建筑行业未来需求、能力产出为导向,参照学习国际工业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和标准,充分融合职业技能标准和学校教学标准规范。目前,BIM证书实施的配套制度已基本建设完成,该证书制度的设置将有效填补当前建筑产业的BIM技术人才缺口,全面提升工程建设领域BIM应用能力,同时,对于助力未来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注释】

[1]原文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9年6月4日第9版。

[2]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建设管理与房地产系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