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智慧城市推进阶段的动力,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起至2009年的技术推动阶段、2009—2011年的愿景推动阶段、2011—2015年的需求推动阶段,进入到现在的城市更新阶段。
毫无疑问,智慧城市在近十年已经取得非常巨大的成绩,城市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变化。
然而,智慧城市发展的思路、技术、标准和政策等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和争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大批城市进入城市更新阶段。
城市更新阶段的实质是通过维护、整建、拆除等方式使城市土地得以经济合理的再利用,并强化城市功能,增进社会福祉,提高生活品质,促进城市健全发展。
城市更新阶段首当其冲是基础设施更新。
传统的基础设施,包括能源动力、环保水利、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商用或居住建筑等项目。它是企业、居民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物质基础。经过近十年的推进,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已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基础设施信息化,另一方面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二者日益融为一体。(www.xing528.com)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城市信息化程度还不高,信息基础设施局限于点对点的传输信息通道的建立。
一些信息化的系统还只是简单的文档初步电子化和单一业务的计算机化,城市的运行和管理基本还停留在各自为政的局面。
尽管后期信息技术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但由于很多城市关于智慧城市建设是在原来的城市基础设施上的简单叠加,而且受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导致缺乏有效的顶层设计,在实施过程中陆续呈现出单项信息化应用之间的相互不协调、投资效应与预期相比差距较大、技术与标准规范不统一、信息未能充分共享、政府管理职能条块分割等问题。
这就是近年来备受诟病的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现象。政府各部门的独立运营、信息分散、互不联通的局面已经引起各方重视。浙江“只要跑一次”、上海“一网通办”都是对这些瓶颈的破解和突破。
总之,在城市更新阶段,人们不仅需要以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将涉及的各方面的信息以数据的形式进行采集或获取,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统一存储、处理、分析和再现。同时还需要通过IT基础设施、云计算平台、大数据中心,从单一的数据收集到云端管理数据和应用大数据的处理方式进行智慧城市信息环境中的大数据处理,真正服务于城市各类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