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墨水湖公园绿道的低碳实践之道

墨水湖公园绿道的低碳实践之道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墨水湖公园绿道的低碳实践途径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墨水湖公园绿道的绿化养护标准,实行定路段、定人员、定标准、定奖惩的“四定”措施,建立了一月一检查、一月一调度、一月一讲评、一月一通报的工作机制。

墨水湖公园绿道的低碳实践之道

位于汉阳区中西部的墨水湖水域面积达363.8 公顷,岸线长度为23.70 千米。建设中的墨水湖公园南北长2400 米,东西宽4100 米,总面积约411.2 公顷,其中北岸约55.6公顷,南岸约25.4 公顷,该公园于2014年开始动工,总投资约32 亿元。墨水湖公园围绕“水质提升、生态恢复、外畅内达、绿道环绕、绿色宜人、品质彰显”的目标,打造环墨水湖带状公园,形成以绿道为纽带的公园景观结构。墨水湖公园绿道是汉阳“两沿三环”绿道系统的核心圈,是连接长江汉江和月湖、龙阳湖绿道的关键一环。墨水湖公园绿道的低碳实践途径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墨水湖生态修复的实践

滨湖绿道能否发挥优化生态的功能,首先要考量绿道规划地的生态现状。墨水湖公园开建前,墨水湖水质较差,为劣V 类,湖沉积物磷含量很高,东部湖区受动物园等外源污染的影响其沉积物磷含量为(0.69±0.19)g/kg,明显高于西部湖区(0.39±0.09)g/kg。

为修复墨水湖的生态现状,汉阳区采取清淤疏浚、水源地监管等方式实现了墨水湖生态修复工程的突破性进展。其中,2014年,市水投公司实施了墨水湖底泥疏浚(一期)工程,疏浚范围61.57 公顷,清淤量27.3 万立方米,所清范围内平均清淤深度为0.44 米;2015年,墨水湖底泥疏浚(二期)工程完成清淤量24 万立方米。据2015年汉阳区环境监测站对墨水湖检测情况资料显示,墨水湖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等指标超标倍数同期比较有所下降,水质保持稳定。

除此之外,汉阳区加强水源地监管,按照湖泊保护的要求,对辖区内湖泊建立了一湖一档的湖泊档案,做到每月巡湖一次,每两个月对湖体水质监测一次,每年出动约110人次巡湖11次。实时监督污染物减排工作执行情况。从而确保墨水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墨水湖公园绿道建设中的低碳理念(www.xing528.com)

在墨水湖公园绿道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周边自然环境的原始状态,人居环境的原有状态,以及墨水湖的历史人文积淀。尽量在保持生态原貌的前提下通过“一环、三台、五园、十八景”的公园景观结构,搭建绿道与自然景观、绿道与公共交通、绿道与人居环境之间的和谐共享氛围。

与此同时,环湖绿道沿线按服务半径设置多处驿站码头自行车停车场,与周边城市道路合理对接,最大化实现了绿道的可达性,进而更好满足周边市民对环湖绿道的使用需求。绿道支线由绿道主线延伸到湖畔、坡地、林间、湿地,形成各具特色的滨湖休闲漫步道,满足行人的多层次需求。人居环境中铺设便捷、环保、美观、生态的灵活绿化景观,用最少的占地面积,获取最优的生态效益,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低碳生活理念的植入和实践。

3.墨水湖公园绿道管养中的低碳实践

在管养环节,汉阳区园林局以管理为主业,全面推进市场化、企业化管理和网络化运作,在创新机制上做文章,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优化绿道管理质量和水平。制定墨水湖公园绿道的绿化养护标准,实行定路段、定人员、定标准、定奖惩的“四定”措施,建立了一月一检查、一月一调度、一月一讲评、一月一通报的工作机制。通过制作各类公益广告、宣传展板和道旗等方式,提升功能结构。动员职工参与发放《创建文明城市应知应会》手册,将创建常识、文明用语、文明出行等内容的宣传资料印制成册,号召大家做文明创建的参与者、文明行为的传播者和创建文明城市的监督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