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以日本学界、经济界和媒体为代表的非官方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提出这样的构想,即“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背景。首先,日本经济界有关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在连续多年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出现失衡。面对自身经济发展的内生增长动力严重不足,适时地提出“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可以说是正在将自己经济收益的目光着重转向发展中国家这个未全面开发的庞大市场,“一带一路”能帮助中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将过剩产能有序转移。同时,有助于实现国内的产业升级。中方是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投资建设为依托,寻求双边(或多边)的交流与合作,为自身的商品、服务等寻求潜在的接收市场。
“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各方共同达成政策性共识,修缮现存政策体制,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逐步探寻适合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长的发展规则,协调各方利害关系,从而逐步确立起更加公正公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各方积极有所作为,更大程度地对外开放融合,使得发展中国家更全方位地融入世界,分享共同的发展成果。(www.xing528.com)
日本综合研究所经济部的高级研究员佐野淳弥撰文指出,“一带一路”远不是最初被认为的中国与邻国加强联系的外交战略。中国政府全力推进“一带一路”,其背景是需要清理过剩产能并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他认为,自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趋缓,一些产业暴露出产能过剩的问题。在此种情况下,理应推出大规模公共工程和房地产开发,以消化过多的库存。但是,为了避免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对经济的副作用,也为了促进具有稳定经济增长的结构性改革,中国政府没有实施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1]。也有观点认为,“一带一路”是为了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并摆脱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而且,“一带一路”将基础设施投资作为与邻国加强联系的重要方式,“高铁外交”也会服务于中国的能源需求。曾在日本通商产业省和经济产业研究所任职的津上俊哉在《朝日新闻》撰稿称,中国的“一带一路”就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贸易和资本流动。中国的意图是使用“经济超级力量外交”。通过与周边国家分享自身的经济增长成果,中国要与这些国家塑造经济圈,促进睦邻友好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