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来看,印度智库、媒体和学者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意图的理解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维度、政治战略维度、全球崛起维度三个方向出发的。
1.从经济发展维度出发,视经济意图为“一带一路”倡议背后的主要目标
持这种看法的学者认为,中国推行“一带一路”倡议,其首要目标是对接国内经济发展与经济转型的需要。简单来说,中国希望通过港口和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在相关伙伴国家建立经济园区,以此为中国公司和资本进入海外投资提供渠道,带动制造业外迁,保持出口竞争力,同时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实现经济转型、刺激国内经济增长。
在研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印度的影响时,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中心的印籍研究员拉吉夫·查特维迪(Rajeev Chaturvedy)就曾将“一路”类比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强调“一路”背后的经济考量,“海上丝绸之路自唐朝以来就一直是地区主要的交流沟通渠道……‘一路’最主要的成分是政策合作、互通互联、贸易与投资、人与人联系以及融资发展,有助于实现全亚洲更深更广的互通互联、优势互补,将成为地区国家合作与团结的象征”。从这个角度看,“一路”的展开对印度来说也是一次增强自身经济实力的机会。
与此同时,“一路”还将有助于解决“马六甲困境”,保障海上通道顺畅和运输安全。印度和平与冲突研究所的特舒·辛格(Teshu Singh)在“中国2015”报告中谈到“一路”,称其是中国在印度洋的软实力战略,中国借此机会在沿线国家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将有助于中国解决马六甲困境,保障海上商品运输与能源进口安全。
2.从政治战略维度出发,认为“一带一路”具有深层次的安全和战略内涵
尽管有部分学者主张“一带一路”倡议以经济逻辑为主,但从印度国内的主流思维来看,坚持政治战略是内在本质的观点仍占主流。持此论者基本上都从地缘政治视角出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可以一举三得。(www.xing528.com)
首先,以经济互利换取盟友,消解周边国家疑虑。印度战略学家布拉马·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称这是通过经济机遇来抵消近些年周边国家对于“中国威胁论”的忧虑,并用经济发展和深度合作来结交政治伙伴。印度国防部资助的国家海事基金会智库主任维杰·萨胡加(Vijay Sakhuja)也曾表示,“一路”从根本上来说是中国争取在印度洋的发展空间、淡化周边国家关注“珍珠链”的一个策略,并借此为中国在海上设施建设提供支撑。
其次,回应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新战略部署。也有观点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针对美国在亚太和南亚两个地区的战略新部署而采取的反制措施,包括奥巴马政府提出的“重返亚太”战略和“新丝绸之路”计划(NSRP)。
最后,在地区层面改变印度洋现有战略均势,在全球层面提升中国的地缘战略地位。不少印度专家都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地缘政治大战略,是中国崛起大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在地区层面,中国通过建设公路、铁路、港口和能源通道,加深与周边国家的贸易经济联系,从而进一步加强中国在印度洋的影响力,将沿线国家纳入其影响力范围。布拉马·切拉尼就明确表示,“通过‘一路’,中国正在改变印度洋现有均势。中方的努力包括把握海上干线沿线港口工程,建设经缅甸、巴基斯坦直通中国内陆的能源交通走廊,通过沿海贸易干线建设海上加油站,集聚海上‘珍珠链’”。
3.从全球崛起维度出发,根据印度学者们的分析,“一带一路”还和中国在全球体系中的崛起紧密相关,成为助力中国海洋实力复兴、消解美国军事压力、构建稳定与和平的发展环境,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
持类似观点的学者包括之前提到的拉吉夫·查特维迪、布拉马·切拉尼、维杰·萨胡加等。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分析家正倾向于将“一带一路”与中国的全球崛起相联系,把关于中国问题的讨论放置在全球层面而非仅仅局限于地区层面。尼赫鲁大学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狄伯杰(B.R.Deepak)曾发表一篇题为《“一带一路”:中国站在全球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中心?》的评论文章,评论称近些年中国一系列的大举措,包括建设亚投行、丝绸之路基金、“一带一路”建设和最近提出可能建设的亚太地区自由贸易区(FTAAP)等,都已将中国放置在全球地缘政治、地缘经济舞台的中心,制约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