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力市场上供需的均衡,是雇佣双方共同选择的结果。下面将同时考虑追求效用最大化的雇员和追求利润水平最大化的雇主的选择行为。为了简化讨论,假设在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对非货币报酬偏好不同的两类个体A、B,他们对货币报酬和非货币报酬的选择分别用无差异曲线AA′、BB′来表示;同时,劳动力市场上还存在着提供非货币报酬难易程度不同的两类企业X、Y,它们对工资和非货币报酬的选择分别用等利润曲线XX′、YY′来表示。我们将不同的无差异曲线和等利润曲线放到同一坐标系中,来分析均衡状态的实现。
图10.6 雇主和雇员的匹配(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杨伟国,《劳动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92页。
由图10.6可知,重视非货币报酬的员工A与不太重视非货币报酬的员工B的选择是不同的。前者愿意接受雇主Y提供的较多的非货币报酬和相对较低的工资水平,后者愿意接受雇主X提供的较少的非货币报酬和相对较高的工资水平。这样选择的结果是具有不同偏好的个体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进行了分流:那些希望得到非货币报酬的员工最终会在能够提供较多非货币报酬安排的企业工作,而那些不太在意非货币报酬的员工最终会在非货币报酬较少而货币报酬较多的企业工作。
对企业而言,掌握员工是否愿愿意,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愿意通过货币报酬来换取非货币报酬的信息是重要的。例如,如果员工愿意接受10%的工资扣除来换取5小时的弹性工作时间,而企业执行5小时弹性工作时间所导致的企业运行的成本增加低于10%的工资额(比如相当于8%的工资额),那么削减9%的工资并增加5小时的弹性工作时间,无论对员工还是对企业来讲,都是合算的。但是,把员工对“非货币报酬”的效用评价用货币正确估算出来,需要建立有效的指标,并运用经济学、统计学等大量的知识;同时,还要注意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一个可行的方法是,通过对掌握的大量的市场数据进行回归,得到不同工作特征的货币估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