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庆市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供需匹配情况

重庆市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供需匹配情况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课题组调查发现,重庆乡村产业经营主体对融资担保需求较为普遍。

重庆市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供需匹配情况

随着重庆乡村产业经营主体数量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乡村产业经营主体对信贷资金、担保、保险的需求将呈现品种多样化、额度不断增长的趋势。然而由于农业天然的弱质性,加上重庆多数地区经常面临旱灾水灾病虫害等自然因素的困扰,乡村产业经营主体的资产规模普遍不高,使得重庆存在较严重的农村金融供给抑制现象,乡村振兴中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现实问题日趋严重。

1.信贷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状况分析

在重庆市乡村振兴中信贷服务的供给过程中,尽管重庆市信贷服务规模和方式不断升级和优化,但与需求匹配状况来看,仍然存在需求满足度不高和期限错配的显著问题。

(1)信贷服务需求满足度不高。随着重庆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不断升级,农业生产模式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规模化转变,客观上农户的贷款需求额度会不断增大,以契合其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需要。经课题组调查,在有借贷需求的146家乡村产业经营主体中,借贷期望值在100万元~500万元之间的主体占比24.66%,借贷期望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主体占比2.46%。可见,乡村产业经营主体的借贷期望值总体上比较高。然而现阶段重庆农村金融供给仍以小额、分散为主,信贷服务的需求满足度不高。并且,在重庆乡村金融市场上,除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外,其他国有银行以及其他各类金融机构均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对生产规模小、周期性强、不确定性大、可抵押资产不足、信用不稳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表现得不积极。

金融机构发展重心偏向于城市地区,乡村金融机构数量、服务人员、网点覆盖率和渗透率不足,村户分散的地区多为金融服务盲区。尽管商业银行的缺位逐渐由新型支农金融机构弥补,但新型支农金融机制经营管理模式落后,数量和规模都还未能适应乡村振兴中对信贷服务的需求。贷款实际发放数量仅占贷款申请数量的53.97%,贷款实际发放金额与贷款申请金额比也只有66.92%,可见金融机构信贷服务需求满足度不高,还有较大部分的信贷服务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

(2)信贷服务期限错配严重。重庆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条,农户的融资需求也从生产环节延伸到产、供、销等各环节,进而延长了投资回报期。因而,农户的融资期限也随之延长。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乡村产业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期限以中长期为主。在有信贷需求的146家样本乡村产业经营主体中,信贷需求期限为3—5年的中期贷款需求主体和5年以上的长期贷款需求主体共有92家,整个中长期贷款需求占比合计为48.42%,表明乡村产业经营主体信贷需求以中长期需求为主。农户的融资期限延长,客观上需要融资供给的周期也延长,然而当下重庆农村金融供给仍只是致力于满足农户短期流动性需求,信贷供给以短期为主,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发放的涉农贷款中,1年期以下的短期贷款占比通常在70%以上,1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占比一般在30%以下,乡村振兴中信贷服务供给与需求期限错配。

2.担保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状况分析(www.xing528.com)

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使农村的金融服务需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出现了新的趋势、产生了新的需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并且认为要“加快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强化担保融资增信功能,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乡村振兴”。而现行的农村金融供给机制却仍依赖于过去强化、固化的传统供给模式,使融资担保供求意愿、供求价格不匹配矛盾日渐突出。

(1)融资担保服务的供求意愿不对称。经课题组调查发现,重庆乡村产业经营主体对融资担保需求较为普遍。在190家样本乡村产业经营主体中,有农业融资担保需求意愿的占比高达65.79%,没有农业融资担保需求意愿的占比仅为34.21%。可见,重庆乡村产业经营主体对融资担保有较高的需求意愿。但是,农村担保机构提供担保的意愿并不强烈。农业具有天然的弱质性,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地区如江津区和开州区,当抵押贷款发生违约风险时,许多银行不承担任何风险,而是将大多数风险转嫁给担保公司,担保公司考虑到其发展会因为承担巨大风险而受到影响,往往会谨慎担保,从而使得担保融资业务不足以满足乡村产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担保需求。

(2)融资担保服务的供求价格不匹配。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缓慢,政策性担保机构提供的服务严重不足,商业性担保承担了大部分的风险,直接导致担保机构收费居高不下,加重了乡村产业经营主体的融资负担。经课题组调查发现,重庆金融机构对乡村产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的担保费率较高,在2%~3%之间,而在有担保需求的125家有效样本主体中,有23.16%的乡村产业经营主体认为2%~3%的融资担保费率较高,增加了贷款成本。由于乡村产业经营主体标准抵押资产不足,在没有抵押物的情况下,乡村产业经营主体只能选择融资担保融资,促进企业发展。2%~3%的担保费率反映了担保服务的供给价格与乡村产业经营主体所需求的担保服务价格不匹配。

3.保险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状况分析

(1)农业保险服务的供给严重不足。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和应对机制,是我国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农业发展存在成本不确定性及季节性生产销售的特点,还同时受到养殖或种植技术、天气变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有着特定的自然和市场风险,农业保险在农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乡村产业经营主体对农业保险有着很强烈的需求意愿,在172家样本乡村产业经营主体中,高达83.14%的经营主体有农业保险需求,且随着重庆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乡村产业经营主体的保险需求将会持续增长。然而农业保险存在“三低三高”的状况,即低保额、低收费、低保障和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因而农业保险机构的参与意愿不强,农业保险供需意愿不匹配,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2)农业保险服务的供给品种较为单一。重庆目前开办的农业保险品种只有能繁母猪、育肥猪、奶牛桑蚕养殖业品种,水稻玉米马铃薯油菜柑橘种植业作物以及公益林和商品林等品种,农业保险品种较为单一,覆盖面较小,参与的农业保险机构也比较少,主要有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安信保险公司的重庆分公司。且目前只有政策性农业保险,没有巨灾保险,也没有商业性农业保险,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也只是在永川等部分区县试点,试点作物限定在水稻上,作物价格保险覆盖率低。而调查结果表明,在有保险需求的143家乡村产业经营主体中,44.21%的经营主体有农产品价格保险需求。在190家样本乡村产业经营主体中,有41.05%的产业经营主体认为农业保险品种少,现实中难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农业保险品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