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地区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物流问题。重庆的物流成本较高、效率较低,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和对内对外开放。要积极争取国家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围绕优化物流营商环境,鼓励物流新技术应用和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培育物流运作网络体系,加强转运衔接发展多式联运,推动解决物流企业“用地难”“融资难”问题,提高物流标准化水平,健全物流行业统计和运行监测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在为国家探索经验、提出政策建议的同时,推动重庆物流降本增效,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围绕“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突出三个重点:
1.提高物流国际化水平
(1)加强东西南北四向出海出境大通道建设。不论是西向中欧班列(重庆)国际物流大通道,还是南向陆海新通道,或是东向长江黄金水道、沿江高铁及货运铁路,抑或是国际航线,都要与全国交通网络大格局特别是大宗物资运输走向结合起来,寻找差异化定位,承担重要节点或分拨等功能,并出台政策措施以形成相对优势。否则,即使建成某条大通道,实际运行效率也不会很好。
(2)加强物流资源重组整合。长江上游尤其是重庆,港口之间相互独立,存在小而散的格局。应加强物流企业、物流资源整合,把果园港、万州新田港、涪陵龙头港、忠县新生港等水运枢纽整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营运,提升辖区内长江航运整体发展水平。加快铁路枢纽、港口规划建设,完善铁路物流分拨功能,提高铁路货运分担率。比如出入川、陕的大宗物资可集中在万州转运。优化物流通道布局和站点设置,尤其是完善末端集疏运网络,加快铁、公、水、空、管等物流通道、节点、园区间的连接线路建设和多式联运,打通“微循环”,实现无缝化衔接,真正体现枢纽功能。
(3)打造国际化的物流产业链。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来渝建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优先承接产业链的高端环节、龙头企业和核心项目,精准引进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物流信息技术等与之相关联的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提升物流产业的国际化水平和专业化程度。积极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拓展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管理咨询等新兴业务,增强供应链服务能力,打造集物流控制、信息、结算、专业服务于一体的供应链管理中心。
2.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
(1)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支持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搭建集物流信息共享、物流服务交易、物流供应链服务、物流支付结算为一体的物流信息平台,并与国内外网络有效链接,实现与铁路运输、港航、公路各系统信息对接、代码共享及信息整合,适时构建全市统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研究制定政府物流数据开放目录,促进公安、交通、海关等部门信息共享,推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信息高效衔接。(www.xing528.com)
(2)大力支持发展智慧物流。鼓励企业参与智能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推广应用无人车、无人机、智能托盘、智能快递柜、快递塔等智能设备,提升仓储配送智能化水平。应用全球统一编码标识(GS1),探索托盘条码与商品条码、箱码、物流单元代码关联衔接,推动物流链上下游企业数据传输交换顺畅,建设国际多式联运智能监管平台。
3.提升物流标准化水平
(1)实施物流标准化工程。建立覆盖运输、仓储、装卸、包装、加工及物流信息化等的标准体系,促进与国际标准接轨。鼓励各类运输方式的物流企业结成多式联运实体或合作联盟,支持物流龙头企业与制造生产企业、商贸流通企业业务深度融合,大力实施仓储、运输等环节标准化改造,降低物流成本。借助物流系统各环节的标准化,推动货物在各个国家、各种运输工具上无缝对接,实现高效的物流运作。
(2)构建多式联运标准。重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运输方式的发展都比较健全,水陆空多式联运的条件比较好。特别是中欧班列(重庆)和陆海新通道,将“一带”与“一路”连接起来,重庆发展多式联运的优势凸出。可以大力构建“一单制”运输标准,推动在集装箱“铁、公、水、空”联运上无缝对接,提高中转效率,提升物流效益。
(3)建立冷链物流标准。重庆在这方面还比较缺乏,但它是食品安全领域所亟须的。重庆需要加快制定冷链物流标准,推动大型冷链物流中心、区县冷链物流分拨中心、产地冷链物流集配中心建设,保障鲜活农产品和食品流通安全。这也可以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