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增强供给能力:市场主体赋能行动

增强供给能力:市场主体赋能行动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力培育市场主体,通过科技化、差异化、个性化、绿色化,做多做大做强,提高供给主体的市场竞争力和自我发展水平,提升供给主体供给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要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优化重庆高等院校学科和专业设置,调整招生计划,为企业集聚和培养一批大数据智能化类中高端人才。全面降低企业能耗物耗水平。

增强供给能力:市场主体赋能行动

大力培育市场主体,通过科技化、差异化、个性化、绿色化,做多做大做强,提高供给主体的市场竞争力和自我发展水平,提升供给主体供给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1.壮大市场主体规模和个体体量

将企业主体培育放在首要位置。加大企业孵化平台和非实体平台建设,打造一批建筑面积几十万平方米甚至上百万平方米规模的大型孵化器,借助专业化管理、市场化孵化,孕育一批成长型企业。实施“小巨人”培育工程,鼓励支持民营经济“个转企”“微升小”“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力争新培育一批10亿级、50亿级、100亿级乃至500亿级、上千亿级企业,推动形成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大型企业顶天立地的良好局面。

加强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服务支持力度。优化“双创”服务体系,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强化配套服务,厚植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双创”文化,健全创新创业生态,推动创新创业蔚然成风,努力培育更多有潜力、有活力、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用好高校的科技、人才资源,加快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以聚集创新资源、释放人才活力、激发创业动力,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格局,打造“双创”升级版。

2.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

科研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重庆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短板,也是制约供给体系质量提升的核心短板。要“三管齐下”,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1)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推动企业与专业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内部创新体系和创客文化,推进员工创客化。支持企业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收购研发机构,整合境内外优质创新资源。实施“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从数以万计的中小微科技企业中,每年选择数十家重点突破,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

(2)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建设开放型中试基地,面向广大企业提供技术集成、检测试验等服务。推动企业加快工业设计中心建设,加强基础性、通用性、前瞻性工业设计研究,分行业或板块培育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集检测检验、科技咨询、知识产权、技术转移、成果孵化、科技金融等为一体的一站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加速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利用技术入股、股权激励、分红奖励等创新形式,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在此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科技服务机构的促进作用,将千千万万企业和众多高校、科研机构紧密地联系起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3)加强企业创新人才培养和使用。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是人才。华为全球研发人员达8万人,这是它在美国强势制裁下仍然屹立不倒的原因。要对接市场需求,推动企业与市内高校合作,联合设立大数据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将企业培训教程直接导入学校课堂教育,学用结合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此外,要鼓励企业吸引科研院所从业人员兼职兼薪和开展创新创业,对各类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3.厚植企业科技创新的土壤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但如果仅凭企业自己是不可能做强的,必须在全社会厚植科技创新的土壤,集聚更多创新资源尤其是高端创新资源。(www.xing528.com)

(1)提升基础科技研发服务供给能力。以打造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和规划建设科学城为契机,积极争取1~2个大科学装置和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技研发平台在渝布局,提升基础科技研发服务企业的水平。

(2)增强高校人才培养能力。要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优化重庆高等院校学科和专业设置,调整招生计划,为企业集聚和培养一批大数据智能化类中高端人才。还要提前布局一批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工科专业,以人才培养引领科技创新。

(3)增强开发区科技创新供给能力。围绕开发区产业发展重点方向、产业创新共性需求,引进培育一批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以重点突破提升整个区域的创新供给水平。

(4)提升军民协同创新能力。协调整合军地科研、教育、人才、设备等资源,加强与央企军工集团的创新合作,着力引进“军工七子”高校等高端创新资源,积极搭建一批军民协同创新和产业发展平台。

(5)增强资本服务科技创新的水平。大力培育科创企业OTC市场,推动科创企业股权转让等市场建设,整合各种优惠政策和资源,拓宽优质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OTC市场。

4.提高企业绿色发展能力

企业的绿色转型与产业升级交织融合、相互促进,通过绿色转型可以提高企业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赋予产品新的、更高的价值。这是提升现代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必要途径。

(1)全面降低企业能耗物耗水平。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技术、安全生产等控制标准,综合运用市场、行政、法治办法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资源从传统“三高两低”行业的退出速度。通过减税、补贴、奖励等手段,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的研发生产,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生产更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品。

(2)推动企业践行绿色生产方式。推动绿色园区和绿色工厂建设,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分享经济模式,推动研发设计、原材料供应、加工制造和产品销售等全过程精准协同,强化生产资料、技术装备、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共享利用,促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实现生产资源优化整合和高效配置。

(3)支持企业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从严控制中低端化工项目,推动存量项目延伸产业链,朝精细化工、循环经济等方向发展。加快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支持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多方参与投资生态建设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