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化口岸和开放平台协同发展
(1)优化开放平台体系。
支持铜梁、潼南等市级高新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争取大足工业园区升格为国家级经开区,推进万州经开区扩容。加快江津综合保税区、涪陵综合保税区和果园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提升江北国际机场航空口岸功能。完成重庆港扩大开放果园港区工作,完善果园港口岸开放功能,2019年完成果园港区口岸查验设施建设,在果园港区建设室内查验场所,将寸滩港口岸外贸作业功能搬迁至果园港区。推进重庆铁路临时口岸、万州机场正式对外开放,探索推动果园港申建多式联运综合开放口岸,推进丰都港、万州新田港水运口岸开放,争取在渝布局生物制品和首次进口药品口岸功能。关闭不符合环保要求和运量标准、无经济效益的口岸作业区域。
(2)促进开放平台功能互补延伸。
拓展水运口岸、铁路口岸、航空口岸的功能,培育壮大进口主体,采取共用查验设施的方式,充分发挥现有各类指定口岸查验设施的作用,促进开放平台提能增效。加快铁路口岸进境植物种苗指定口岸建设,争取早日投入使用。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开放平台)申报创建进口粮食、植物种苗、木材等指定口岸和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制度实施机构,扩大延伸进口水果、肉类、水产品等指定口岸监管点。探索将功能相近、区块相邻的开发区进行整合或按“一区多园”模式实行托管。
(3)集成制度创新平台核心功能。
围绕投资、贸易、金融结算便利化和国际互联互通,先行先试,开展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强化政策、制度创新的集合复制推广,努力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风险压力测试区、改革系统集成的先行区、开放平台协同发展区。着力建设以货物贸易为基础的内陆国际贸易中心、以多式联运为核心的内陆国际物流中心、以金融结算便利化为抓手的现代金融中心、以互联互通为目标的现代服务业运营中心和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平台的“大通关”便利化口岸高地。
(4)促进开放平台监管协同。
打破平台、区域行政监管界限,以国家海关、检验检疫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快关检业务深度融合,建立多式联运监管机制,构建综合一体、宽严适度、高效有序的新型协同监管体系。建立招商引资联动机制,统筹建立开放平台招商信息资源库,培育引进高层次国际化市场主体。完善产业转移对接机制,搭建市内开放平台产业转移对接平台,每年组织1~2次开放平台间产业对接活动,激励平台产业分工合作,促进平台间产业链内聚延伸与耦合发展。构建平台协同创新合作机制,完善创新要素跨平台流动机制。建立开发区之间创新成果转移、共享、扩散机制,促进人才、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在各开发区之间流动。依托科技服务大市场、科技要素交易中心、市联合产权交易所等交易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跨平台转移。推动开放平台建立人才共同引进和使用机制,共享人才资源。
2.全面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1)便利单证办理。
①实行口岸作业单证电子化流转。口岸各单位完善信息系统,以电子化方式传输和接收飞机起降、车船到发、报关报检、物流运输等各环节需要的单证(特殊需求必须提供纸质单证的除外)。各单位开放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公用性特点的业务节点数据,实现口岸作业全程留痕、全程可追溯。
②免费提供电子单证数据交换服务。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采用云服务模式,按照相关规定,免费为各单位提供电子单证数据交换服务,便利进出口企业通过统一平台办理集装箱设备交接、状态查询等手续,便利口岸经营单位和监管部门通过统一平台流转提单、提货单、装箱清单(载货清单)等单证电子信息,实现监管查验和口岸物流单证一次性统一提交、多方共享、同步交互使用。
③便利进出口许可证件办理。鼓励企业通过国家“单一窗口”标准办理机电产品自动进口许可证、原产地证、农药进出口登记管理放行通知单、有毒化学品环境管理放行通知单的申报、查询、签发、核销等事项。同时,争取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落地更多进出口许可证件办理功能。(www.xing528.com)
(2)压缩通关准备、货物提离时间。
①实行口岸物流“并联作业”。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从监管部门系统订阅通关状态信息,实时推送至机场、港口、铁路系统和有关企业;从机场、港口、铁路系统订阅货物流转状态信息,实时推送至有关单位。对于放行货物,由口岸经营单位以监管部门放行的电子数据为依据,安排货物提离;对于需要查验的货物,限时移至指定查验场所,监管部门查验后及时给出放行与否的电子指令。
②实行口岸物流“限时作业”。按照各单位职能职责和进出口业务流程,界定通关准备、报关报检、货物提离等环节,各单位在承诺的限定时间内完成各自作业操作(特殊情况除外),便利企业办理当天提货,确保无查验生鲜货物2小时内提离。
③各方同步深化7×24小时通关保障。航空口岸旅检、货检现场执行7×24小时通关,水运口岸、铁路口岸重点紧急外贸货物实行7×24小时预约通关。监管部门对国际航班及其载运的旅客和货物实行随到随检随放,对水运口岸、铁路口岸的紧急外贸货物随到随检随放,以保证其及时提离。
3.构建开放协同的信息管理系统
(1)拓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范围。
积极组织报关企业开展业务、性能、压力测试,加强口岸单位和相关企业电子通关业务培训,逐步将有关职能部门的国际贸易监管和服务工作纳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集中开展,到2020年,重庆口岸企业通关成本下降20%以上。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精简优化出口退税流程,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将物流金融创新平台国际贸易领域的基础性金融服务纳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应用范围。加强系统运维,确保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运行安全、稳定、高效。
(2)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功能。
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信息化基础设施,启动2.0版建设,对接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最大限度地实现数据标准化。开发“一带一路”外贸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功能,对接长江经济带主要省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配合中新(重庆)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建设,实现更大范围的业务协同。到2020年,全面建成政务服务、物流协同、数据服务和特色应用4大板块、40项功能,实现“一窗登录、一口申报、一网共享、一站办理、一键跟踪、统一反馈”目标。
(3)加强物流贸易信息系统融合。
依托相关平台,推动物流、航运、仓储、口岸监管、检测认证、检疫处理、金融服务等综合应用配套系统融合及信息共享。依托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联合查验、一次放行”系统,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互联互通物流信息平台以及国际电子贸易平台功能互联互通。在国家层面统筹下,对标国际最高水平,布局国际贸易新一代信息化基础设施。
(4)建设智慧口岸。
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口岸基础资源配置,促进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交互。加快通关作业装备自动化进程,推进查验管理系统智能化和现代化。深化大数据技术在口岸运行风险分析、企业信用评估、金融服务、宏观决策等业务环节的应用。利用空间地理信息技术,推进口岸物流链智能化和动态空间展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