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马克龙曾在公开场合以抑制气候变化世界冠军自居,但在很多人眼中,法国在气候和环保领域仍然还不足以被称作榜样。马克龙及其所领导的政府在气候治理问题上做出了诸多承诺,但在政策落地的过程中依然遭遇了诸多问题。
2018年8月,与马克龙私交甚密的环保发展部部长于洛辞职。他在职期间的几项环保措施包括反对朗德圣母机场计划、延期禁用草甘膦、通过结束烃类开采法案等,既有成效又有遗憾。辞职时他声称因为独自一人在政府中追求环保事业而颇感孤单。据猜测,直接导致于洛辞职的是他在狩猎改革中受到的阻力。法国当时面临欧洲议会选举,马克龙努力争取农村选票,而狩猎改革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农村选民的投票意向,但狩猎与环保之间的利益冲突又是显而易见的。于洛的离去势必对法国一系列环保政策的后续落实造成一定影响。
2019年6月25日,法国应对气候变化最高委员会公布报告表示,法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层面设定的目标极富野心,但缺少必要行动,此外推出的应对机制相对薄弱,希望政府此后重新审视自己在应对气候变化层面的作为。报告认为按照法国目前的减排进度,难以完成此前设置的减排计划。事实上,该委员会于2018年底“黄马甲”运动兴起之初成立,这也是该委员会第一次作出报告并上交总理菲利普,能否真正对政府具体决策产生实质性影响也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媒体对于这位年轻总统的口号也发出了质疑。据法国《解放报》9月22日报道,法属圭亚那和苏里南的当地人指责马克龙“把36 万公顷的森林用来采矿”。同时,法国大量进口南美大豆和亚洲棕榈油,而这些举措会导致当地的森林砍伐之风愈演愈烈。除此之外,法国在遵循欧盟新气候目标的问题上态度犹豫,迟迟未能出台新的气候与能源法。由此看来,法国很难真正被称为气候领域的榜样国家。(www.xing528.com)
值得注意的是,一项由法国Viavoice 调查公司进行的民调结果显示,虽然法国人普遍对气候问题采取了关注态度,但他们更加信任“非政府组织和各类协会”,或是“公民”本身,而非“国家和政府”及“企业”。专家分析,这反映了人们对于“服务于特定利益对象”的政府和企业的不信任态度。可见政府要想赢回失去的民意,就必须下定决心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
然而,很多人对“变革”的未来并不抱有很大信心。在他们看来,马克龙的演讲固然慷慨激昂、鼓舞人心,但他对于改变的勇气仅仅停留在了口头上,而不能真正付诸行动。值得一提的是,马克龙对于法国国内与气候议题相关的游行示威活动的忍耐度也正在下降,并逐渐表现出对于该类活动的不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