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责任博彩在中国香港、澳门和内地的实践和措施

责任博彩在中国香港、澳门和内地的实践和措施

更新时间:2025-01-0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履行这个使命,澳门大学博彩研究一直致力为推动“负责任博彩”提供扎实的学术基础,为博彩业管理学注入创新思维,并为有志于从事博彩研究的学者及学生提供国际水平的研究环境和教育。澳门社会发展研究会与澳门博彩研究会于2006年7月22日联合主办“博彩业发展与社会责任”座谈会,澳门社会发展研究会理事长陈炳强、澳门博彩研究会监事曾忠禄和澳门理工学院教授苏文欣等人在会上先后发言。

博彩业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各方面带来的影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以何厚铧为特首的澳门特区政府注意并认识到这类赌博现象的蔓延,将严重影响博彩业及其居民的健康发展。因此,行政长官何厚铧在多次施政报告中提出相关政策。例如,他在2007年施政报告中强调:“政府高度重视病态赌博及其连带问题,相关部门将加强施政力度,引入专业的力量,并与民间紧密合作,积极予以妥善应对,推进预防和治疗工作的社区化。”2009年施政报告中又提出“参照国际标准,研究制定有关‘负责任赌博’的指引”。

崔世安担任行政长官后也致力于推动负责任博彩的发展,他在2013年施政报告中强调本届政府将继续“推动博彩企业承担负责任博彩的社会责任,共同促进旅游博彩业健康发展”。并在社会文化范畴、经济财政范畴部分多处提到如何落实负责任博彩政策,有效防止问题赌博,例如:“积极推动负责任博彩,审视6间博彩企业对‘负责任博彩’指引的执行情况,防止病态赌博和问题赌博”;“强化青少年及家长对问题赌博……的认识”;“通过了解本澳居民及家庭参与博彩活动的研究,有助进一步规划未来服务的应对措施”;“并加强预防问题赌博的相关工作”,开展“女性参与博彩活动及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探讨其参与博彩对个人及家庭的影响,从而制定更有效的预防问题赌博政策。可见,新一届特区政府在青少年教育、公众宣传、博企监管、问题赌博预防、治疗等多方面构建了比较完善的负责任博彩政策体系,初见成效。

2008年8月,笔者曾访问位于九龙观塘牛头角的锡安社会服务处。该处总干事李焯仁博士介绍说:锡安社会服务处(原名锡安青年服务中心)乃一位牧师所创办。2001年12月改为现名,是香港特区政府社会福利署直接资助的非牟利社会服务团体。有鉴于近年来青少年赌瘾问题日趋严重,本服务处开始拓展不同戒瘾服务,包括滥用药物、问题赌博、上网成瘾、吸烟及酗酒等服务范畴,以预防青少年的沉溺行为。其宗旨及目标是:鼓励儿童及青少年关注及参与社会事务,培养社会意识与公民责任感,促进和谐的家庭生活及人际关系。经过多年的不断默默耕耘,锡安取得不少成绩,帮助一批又一批病态或问题赌徒有效控制赌博,重建与家人的关系,开创有意义的人生。他们还把戒赌辅导及预防教育的经验与心得集结成书,即《瘾尔为戒:赌博辅导与治疗——理论与实践》一书(明报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2009年7月,笔者又访问了位于香港湾仔的东华三院·平和坊。该坊中心主任、加拿大认可赌博治疗师及培训导师陈美璐热情地接待了笔者。她说:病态赌徒令个人、家庭、社会付出极大代价。据2002年初步估计,香港的问题赌徒人数在10万以上。因沉迷赌博而衍生的家庭和财务问题更令公众关注。因此,香港特区政府成立跨部门工作小组,研究嗜赌问题,推展公众教育活动以及提供辅导服务,由民政事务局管辖专为防止问题赌徒而设的“和平基金”于2003年9月成立。并委托东华三院承办港岛区问题、病态赌徒辅导服务计划。该计划获“和平基金”拨款资助。“和平坊”于2003年10月15日正式投入服务。其命名寓意希望协助赌徒放弃沉迷赌博,转而追求平衡和谐的生活。几年来,有成百上千的赌徒(包括近年来的内地少数赌徒)向和平坊求助。和平坊提供一站式及跨专业的服务,以专业及关怀的态度协助受病态赌徒困扰的人士及家庭脱离赌博的环境,重建新的生活,成绩有目共睹。在香港,类似锡安社会服务处,和平坊的机构还有不少,因篇幅所限,不一一介绍。

过去,有些人认为澳门人有抗赌的免疫力,但根据澳门大学博彩研究所在2003年进行的调查,有近七成15—64岁澳门居民有参与赌博的习惯,当中更有14 000名问题或病态赌徒。这个人数看似微不足道,但是,需要高度重视的是,一名问题或病态赌徒动辄可影响身边10—17名亲友。若以此推算,澳门社会有近半人口受不同程度的赌博问题影响。所以在澳门,早就有一些对病态赌徒进行辅助的团体。例如“志毅轩”(隶属特区政府社工局),服务对象主要是澳门赌徒;“明爱中心”(澳门著名的民间社工团体),服务对象包括本澳与外埠赌徒;“问题赌徒康复中心”(由澳门工会福利中心主办),曾经帮助许多港澳以及内地人士成功戒赌。上述3家社团长久以来在澳门这个“赌博之都”中,扮演着一种特殊的人文关爱和慈济救助的角色,令人难忘。

2006年成立的“逸安社”更值得关注与研究:一是成立背景。随着博彩业专营权开放,博彩业已成为本澳的龙头产业。虽然经济借此得以蓬勃发展,但同时亦衍生各种社会问题。立法会议员梁安琪关注病态赌徒,故设立逸安社。二是服务宗旨。强调以新的理念即建立负责任的博彩态度及行为,协助受赌博成瘾行为困扰的人士及其家庭,控制瘾癖;塑造健康、积极的人生,重新融入家庭及主流社会。三是服务特色。跨域合作,设立澳门与香港地区、澳门机构之间的个案转介及资源善用分享;又是首间由立法会议员、博彩专营公司及社会人士全力资助的社会服务机构;由资深博彩业行政人员、学者及具有加拿大认可资格赌博辅导员提供服务。

早在2003年8月,澳门大学博彩研究所成立时,其使命是把博彩理论付诸实践,为促进澳门以至亚洲各地博彩业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为了履行这个使命,澳门大学博彩研究一直致力为推动“负责任博彩”提供扎实的学术基础,为博彩业管理学注入创新思维,并为有志于从事博彩研究的学者及学生提供国际水平的研究环境和教育。(www.xing528.com)

澳门理工学院自2006年起举办“世界博彩管理讲座”系列,邀请世界著名博彩管理学者来澳主持讲座。其中讲座系列之六,曾邀请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大学副教授博尼卡(Carl Braunlich)作了题为“各主要博彩法区负责任博彩辅导:比较与分析”的演讲,向澳门同行传播负责任博彩的理念。

澳门社会发展研究会与澳门博彩研究会于2006年7月22日联合主办“博彩业发展与社会责任”座谈会,澳门社会发展研究会理事长陈炳强、澳门博彩研究会监事曾忠禄和澳门理工学院教授苏文欣等人在会上先后发言。与会者对博彩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政府和博彩业经营者如何履行社会责任,以及如何在发展博彩业的同时又能照顾到其他行业发展,并如何把博彩业对社会负面影响减至最低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陈炳强强调指出:“要体现博彩企业肩负的社会责任,政府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政府对博彩业发展方向具有绝对的决定及主导权,关键是政府有没有把握好这一主导权。政府有责任确保博彩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单只着眼于短暂的经济效益,同时亦有责任为长远发展铺路,为其他有潜力的产业创造更多空间,推动本澳产业适度多元,带动澳门整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8]此次座谈会受到港澳及内地传媒的广泛报道,包括《澳门日报》、《市民日报》、《华侨报》,香港的《大公报》、《新报》、中新社、中央电视台国际互联网站及英文报章《南华早报》等,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使“责任博彩”的新观念走进人们的生活。

据报道,2013年1月中旬,金沙中国有限公司举行“负责任博彩专责小组”培训课程,为超过70名来自金沙中国旗下的博彩营运、保安及人力资源员工举办3场培训班。学员完成课程后,将受国际博彩研究所认可成为“负责任博彩大使”,协助公司推广负责任博彩。

反观中国内地,不仅地下赌博严重,而且目前的彩票消费群体是一些低收入家庭群体,这和我国政府发行彩票的目的相悖。据有关方面估计,2006年内地已有病态彩民140多万人,对社会和家庭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治疗社会成本也更高。然而,目前内地由彩票发行部门或政府提供资助的治疗与辅导病态彩民的专门机构还很少,力量过于单薄。据《北方网——时代财经》提供信息,北京大学中国公益彩票事业研究所已成立彩民救助中心。开通救助彩民的咨询电话热线。已与国家体彩中心合作,并且要培训一批志愿者。北医六院精神健康研究所、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以及香港大学的教授都来对志愿者进行相关专业的培训。但是,正如所长沈明明教授所说,单纯的通过电话热线来帮助彩民,力量是薄弱的,它不足以解决彩民的所有问题。但是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个象征性的里程碑,它使彩民知道社会关注与关爱彩民,希望帮助问题彩民。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心理疾病是很难完全治愈的,所以我们应当知道预防胜于救助,呼吁“责任博彩”尤为重要。

北京大学彩票研究所执行所长王薛红博士大声疾呼:投注站在向彩民出售彩票的时候,应当告知彩民真相:“彩民必须是用闲钱、零花钱去买彩票,对于用大额资金进行的购买行为,有责任告知其风险,各彩票发行机构、投注站销售人员都应该树立责任博彩意识。‘责任博彩’政策不建立,意识不树立,博彩本身具有的投机性就会产生较强的负面作用。……只有树立了责任博彩的意识,博彩业才有前途,但责任博彩意识的树立,还需制度作保障。”[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