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绿色物流:可持续时代的物流选择

绿色物流:可持续时代的物流选择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主要是专业物流企业,同时也涉及有关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因此,绿色物流也可称作是可持续的物流。

绿色物流:可持续时代的物流选择

12.1.1 绿色物流的概念

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象征着生命、健康和活力,不仅代表着人类生活环境的本色,而且意味着和谐生态环境。20世纪,人类社会采用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模式与生活方式,在物质文明大大提高的同时,地球上的资源也在日益减少,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地球原本和谐的生态环境正面临着威胁。基于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浓厚,研究人员们发现物流活动中存在许多非绿色因素,如何在发展物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破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绿色物流”由此应运而生。

绿色物流(Green Logistics)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比较典型有:

(1)H.J.Wu和S.Dunn认为,绿色物流就是对环境负责的物流系统,既包括从原材料的获取、产品生产、包装、运输、仓储直至送达最终用户手中的前向物流过程的绿色化,也包括废弃物回收与处置的逆向物流。

(2)Jean-Paul Rodrigue、Brain Slack和Claude Comtois认为,绿色物流是与环境相协调的物流系统,是一种对环境友好而有效的物流系统。

(3)美国逆向物流执行委员会在研究报告中对绿色物流的定义是:绿色物流也称为“生态型的物流”,是一种对物流过程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认识并使其最小化的过程。

(4)我国《物流术语》(GB/T 18354-2006)中,对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1])的定义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这一概念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和生态伦理学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物流具体运行模式为样板逐步形成的。

从国外不同学者的定义可以看出,绿色物流实际上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概念,凡是以降低物流过程的生态环境影响为目的的一切手段、方法和过程都属于绿色物流的范畴。我们可以认为,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通过先进的物流技术和面向环境管理的理念,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控制、管理和实施的过程。

12.1.2 绿色物流的内涵

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的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主要是专业物流企业,同时也涉及有关生产企业和消费者。

一、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性发展

绿色物流也称生态型的物流,其根本目的是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这一目的实质是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绿色物流也可称作是可持续的物流。绿色物流的目标除实现某一主体的经济利益目标之外,还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一既具经济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的目标。按照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企业须从促进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出发,在创造商品的时间效益和空间效益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注重按生态环境的要求,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二、绿色物流的活动范围涵盖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产品在从原料获取到使用消费直至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都会对环境有影响。而绿色物流既包括对从原材料的获取、产品生产、包装、运输、分销直至送达最终用户手中的前向物流过程的绿色化,也包括对退货品和废物回收逆向物流过程的生态管理与规划。因此,其活动范围包括了产品从产生到报废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

三、绿色物流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www.xing528.com)

它既包括企业的绿色物流活动,又包括社会对绿色物流活动的管理、规范和控制。从绿色物流活动的范围来看,它既包括各个单项的绿色物流作业(如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还包括为实现资源再利用而进行的废弃物循环物流。

四、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包括公众、政府及供应链上的全体成员

在产品从原料供应、生产过程、包装、运输以及完成使用价值而成为废弃物的过程中,都存在着环境问题。专业物流企业对运输、包装、仓储等物流作业环节的绿色化负有责任和义务。作为供应链上核心地位的制造企业,既要保证产品及其包装的环保性,还应该与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物流企业协同起来,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出发,改变传统的物流体制,制定绿色物流战略和策略,实现绿色产品与绿色消费之间的连接,使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最后,各级政府和物流行政主管,在推广和实施绿色物流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法规约束和政策支持绿色物流。例如,制定环境污染标的限制、包装废弃物的限制、物料循环利用率的规定等。公众是环境污染的最终受害者。公众的环保意识能促进绿色物流战略的实施,并对绿色物流的实施起到监督的作用。

12.1.3 绿色物流的特征

绿色物流除了具有一般物流所具有的特征外,还具有学科交叉性、多目标性、多层次性、时域性和地域性等特征。

一、学科交叉性

绿色物流是物流管理与环境科学、生态经济学的交叉。结合环境科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方法进行物流系统的管理、控制和决策,这是绿色物流的研究方法。学科的交叉,使得绿色物流的研究方法非常复杂,研究内容十分广泛。

二、多目标性

绿色物流的多目标性体现在企业的物流活动要顺应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求,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的节约,注重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即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消费者利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这四个目标的统一。

三、多层次性

绿色物流的多层次性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从对绿色物流的管理和控制主体看,可分为社会决策层、企业管理层和作业管理层三个层次的绿色物流活动。其中,社会决策层的主要职能是通过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手段传播绿色理念、约束和指导企业物流战略;企业层的任务则是从战略高度与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协同,共同规划和管理企业的绿色物流系统,建立有利于资源再利用的循环物流系统;作业层主要是指物流作业环节的绿色化,如运输的绿色化、包装的绿色化、流通加工的绿色化等。其次,从系统的观点看,绿色物流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如绿色运输子系统、绿色仓储子系统、绿色包装子系统等。这些子系统又可按空间或时间特性划分成更低层次的子系统,不同层次的物流子系统通过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绿色物流系统的整体目标。再次,绿色物流系统还是另一个更大系统的子系统,包括促进经济绿色化的法律法规、人口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资源条件、环境资源政策等,它们对绿色物流的实施将起到约束或推动作用。

四、时域性和地域性

时域性指的是绿色物流管理活动贯穿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包括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内部物流、产成品的分销、包装、运输,直至报废、回收的整个过程。绿色物流的地域特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物流活动早已突破了地域限制,形成跨地区、跨国界的发展趋势,相应地,对物流活动绿色化的管理也具有跨地区、跨国界的特性;二是指绿色物流管理策略的实施需要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参与和响应,这些企业很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城市甚至不同的国家。例如,欧洲有些国家为了更好地实施绿色物流战略,对于托盘的标准、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汽车燃料类型等都有明确规定,其他欧洲国家的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货运车辆将不允许进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