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企业战略与物流战略
一、企业战略
战略,古称“韬略”,原为军事用语。其含义是“将军指挥军队的艺术”。
20世纪60年代,企业界开始引进战略概念。最早是切斯特·巴纳德,他在《经理的职能》(1938年)中开始运用战略因素这一思想来说明企业组织的决策机制,并就战略对企业诸因素及它们相互之间关系的影响进行分析。1965年,安索夫出版《公司战略》一书,系统研究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大大促进了战略管理在企业的广泛应用,成为管理科学领域中一门年轻的学科。到20世纪80年代,世界掀起了战略管理研究热潮。
最初人们所讲的“企业战略”,主要指的是竞争战略。1971年美国的迈克尔·波特发表《竞争战略》之后,更强化了人们的这种认识。迈克尔·波特把企业战略当作竞争战略的同义语来使用。军队从事战争,企业从事竞争。竞争虽然与战争本质不同,但也有一个“争”字。企业竞争也是很残酷的,失败了就要死亡。既然要参与竞争,那么当然就要讲究竞争战略,不能只是一味地拼人力、拼财力、拼物力。竞争战略虽然非常重要,但毕竟不能代替企业战略。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不能只谋划竞争,而应该同时谋划许多方面,竞争战略只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
企业战略是企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对较长时期内经营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关系全局问题的重大谋划,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决策。未来学家托夫勒指出:“对没有战略的企业来说,就像是在险恶气候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气流中颠簸,在暴风雪中沉浮,最后很可能迷失方向”。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日益感到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对企业高层领导来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战略管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威尔逊说过:“我整天没做几件事,但有一件做不完的工作,那就是规划未来”。
企业战略有总体性、现实性、风险性、稳定性等特点。
(1)总体性。企业战略考虑的是企业总体发展的长期方向,规定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基本发展目标,及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企业战略是企业发展的蓝图,制约着企业经营管理的一切活动。
(2)现实性。企业战略是企业的资源和经营活动与其运营环境的“匹配协调”。企业应设法识别经营环境中存在的机会,或创造新的机会,对自己进行正确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发展战略。
(3)风险性。企业战略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因此,企业在制定未来发展战略时,不仅要考虑企业现有资源能力与市场机会的适应程度,而且要考虑未来战略发展所需资源的可获得性和可控制性。而环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因而任何企业战略都伴随着风险。
(4)稳定性。企业战略一经制定,除一些局部调整外,应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以利于企业各单位、各部门贯彻执行。
二、物流战略的内涵
物流战略的概念来源于企业物流活动的实践。不同的物流学者或实际工作者由于自身的管理经历和对物流的认识不同,会对企业物流战略给予不同的定义。所谓物流战略,是指为寻求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就物流发展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途径与手段而制定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规划与谋略。
不同领域对物流战略的需求及研究都有所侧重,有时对其基本概念的认识也略有不同,企业物流战略选择的具体载体是企业物流系统,主要涉及流通领域中的物流战略。这个经济活动的重要特点是,购销活动、商业交易、管理与控制等活动与物流战略活动密不可分,因而除去本体之外,该领域必然要包含与物流战略相关的经济活动或这些经济活动中的一部分。生产领域的物流战略的研究较少,现代物流学所总结的一些物流规律、物流系统和物流方法、物流工具装备大多从经济领域而来,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这一领域的物流战略研究也将会有所发展。
由于存在不同类型的物流,必然产生与之适应的战略分类,以便能区别认识和研究。目前在分类标准方面并没有统一的看法,综合已有的论述,许多学者采取了如下对应划分的方法。
1.宏观物流战略和微观物流战略
宏观物流战略研究的是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是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战略活动的参与者是构成社会总体的大产业、大集团。微观物流战略研究的内容是消费者、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是那些在整个物流活动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战略活动,如企业物流战略、生产物流战略、供应物流战略、销售物流战略、回收物流战略、废弃物物流战略和生活物流战略等。
2.社会物流战略和企业物流战略
社会物流战略研究的内容主要是超越一家一户的、以一个社会为范畴的、面向社会为目的的物流。社会物流的范畴是社会经济的大领域,具有综观性和广泛性。企业物流战略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从企业角度研究与之有关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
3.国际物流战略和区域物流战略
国际物流战略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伴随和支撑国际交往、贸易活动和其他国际交流所发生的物流活动,如经济全球化等。区域物流战略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指相对于国际物流而言,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物流、一个城市的物流、一个经济区域的物流都处于同一法律、规章、制度之下,都受相同文化及社会因素影响,都处于基本相同的科技水平和装备水平之中,因而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区域的特点。区域物流战略研究的一个重点是城市物流。
4.一般物流战略和特殊物流战略
一般物流战略研究的内容是指物流活动的共同点和一般性,物流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涉及全社会、各企业,具有普遍适用性。其研究重点是物流的一般规律,建立普遍适用的物流标准化战略。特殊物流战略研究的内容是指在专门范围、专门领域、特殊行业中,在遵循一般物流规律基础上,带有特殊制约因素、特殊应用领域、特殊管理方式、特殊劳动对象、特殊机械装备特点的物流,皆属于特殊物流范围。
三、物流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企业战略是企业为了实现长期经营目标、适应经营环境变化而制定的一种具有指导性的经营规划。物流战略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分析而制定的较长期的全局性的重大物流发展决策。企业战略带动各职能部门战略的制定,物流战略属于职能级战略,和企业的营销战略与财务战略等同属一个层次,支持企业的整体战略的实现(图2.1)。只有当生产、营销、财务和物流部门制定的规划满足企业战略的需要时,企业战略才会实现。
图2.1 企业战略规划和职能部门的战略规划
企业物流战略规划是企业为了更好地开展物流活动而制定的更为具体、操作性更强的行动指南,它作为企业战略的组成部分,必须服从企业战略的要求,与之一致。选择好的物流战略和制定好的企业战略一样,需要很多创造性过程,创新思想、战略策划和创意往往带来更有力的竞争优势。企业物流管理决策层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制定物流战略。物流战略是一项包含支持货物配送、生产制造和采购物流运作的涉及资金流、信息流和人流的综合性计划。企业物流战略规划包含四大要素。
(1)目的性要素。现代企业物流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服务于一个明确的目的,那就是引导现代企业在变化着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2)长期性要素。战略的长期性就是在环境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展望未来,为现代企业谋求长期发展的目标与对策。
(3)竞争性要素。现代企业物流发展战略必须面对未来进行全局性设计和谋划,设计现代企业的竞争战略以保持企业竞争优势,从而使战略具有对抗性、战斗性。(www.xing528.com)
(4)系统性要素。任何战略都有一个系统的模式,既要有一定的战略目标,也要有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针,还要制定政策和规划,企业物流发展战略构成了一个战略网络体系。
2.1.2 物流战略目标
一、物流战略的具体目标
物流战略的总体目标是提高物流资产的回报率(ROLA)。最直接的目标有三个,即降低成本、减少资本、改善服务。它们的根本出发点是投资回报最大化。
(1)降低成本,指战略实施的目标是将与运输和存储相关的可变成本降到最低。通常要评价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比如,在不同的仓库位置中进行选择或者在不同的运输方式中进行选择,以形成最佳战略。服务水平一般保持不变,与此同时,需要找出成本最低的方案。利润最大化是该战略的首要目标。
(2)减少资本,指战略实施的目标是使物流系统的投资最小化。例如,为了避免进行存储而直接将产品送达客户,放弃自有仓库选择公共仓库,选择适时供给的办法而不采用储备库存的办法,或者是利用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的物流服务。与需要高额投资的战略相比,这些战略可能导致可变成本增加。尽管如此,投资回报率可能会得以提高。
(3)改善服务。战略一般认为企业收入取决于所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尽管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将大幅度提高成本,但收入的增长可能会超过成本的上涨。要使战略有效果,应制定与竞争对手截然不同的服务战略,提高物流活动对企业收益的贡献。
二、实现企业物流战略管理目标的要求
1.以提高顾客服务水平为首要目标
现代物流战略是在企业经营战略基础上从顾客服务目标的设定开始,进而追求顾客服务的差别化战略。在现代物流中,顾客服务的设定优先于其他各项活动,并且为了能有效地开展物流顾客服务,在物流体系的基本建设上,要求物流中心、信息战略、作业战略和组织战略构成等条件的具备与完善。
具体来讲,物流战略必须做到:
第一,物流战略中心网络的优化,即要求工厂、仓库、商品集中配送、加工等中心的建设(规模、地理位置等)既要符合分散化的原则,又要符合集约化的原则,从而使物流活动能有利于顾客服务的全面展开。
第二,物流战略主题的合理化。从生产阶段到消费阶段的物流活动主体,常常有单个主体和多个主体之分,另外也存在着自己承担物流和委托物流等形式的区分,物流主体的选择会直接影响物流战略活动的效果或实现顾客服务的程度。
第三,物流信息战略的高度化,即能及时、有效地反映物流信息和顾客对物流的期望。
第四,物流作业战略(职能化战略)的效率化,即在配送、装卸、加工等过程中应当运用什么方法和手段使企业能有效地实现商品价值。
2.遵循企业内外物流渠道的商品运动规律
现代物流战略管理的研究范畴不仅包括销售物流和企业内物流,还包括企业外物流即采购物流、退货物流以及废弃物物流等的规律性。
3.实现企业经营战略最优化
从原材料的供给计划到向最终消费者移动的物的运动等各种活动,不光是部分和部门的活动,而是将各部分和部门有效结合发挥综合效益。也就是说,现代物流战略所追求的费用、效益观,是针对供给、生产、销售、物流等全体经营活动最优化而言的。
4.提高物流效率和效果
现代物流战略不仅重视效率方面的因素,更强调整个流通过程的物流效果。从成果的角度来看,有些活动虽然使成本上升,但如果它能有利于整个企业战略的实现,那么这种物流活动仍然是可取的。
5.以供应链管理为中心
如果说部门间的产、销、物结合追求的是企业内部最优的话,那么供应链管理则通过所有市场参与者的联盟(即战略合作伙伴选择)追求流通生产全过程效率的提高,这种供应链管理带来的一个直接效应是产、需的结合在时空上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紧密,并带来了企业经营战略的改变,即从原来的投机型经营战略模式(即生产建立在市场预测基础上的经营战略)转向实需型经营战略模式(即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来生产)。同时,伴随着这种经营方式的转变,在经营与管理要素上,信息已经成为物流战略管理的核心。因为没有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和信息的支撑,实需型经营战略模式是无法实现的(如图2.2所示)。
图2.2 供应链管理示意图
连锁节点:软件——信息共有、计划共有、在库风险承担共有,共同物流、共同配送硬件——联合运输、集装箱运输、包装统一等
6.推进提前期的物流战略管理
在顾客需求多样化与市场竞争不确定性日益加剧的新经济时代,时间因素在竞争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快速、有效地响应市场的需求成为赢得市场的必需因素。基于时间的竞争,对物流战略管理提出了新的需求,必须对总的提前期进行战略管理。
总的提前期不是各环节提前期的简单叠加,而是流程各环节提前期的战略整合,体现了整个物流过程的时间性质。对提前期实施的战略管理,就是为了缩短供应链上的响应时间,为了消除那些不能增值的活动。原材料储存、产成品储存以及其他各种不同原因造成的暂时等待运输或处理,都会延缓产品在渠道内的周转速度,致使资金流通速度减慢,造成较高的时间成本。对供应链上的提前期进行战略管理,就是要从整体上规划物流流程,消除那些不增加价值但却增加消耗的活动,从而为整个供应链带来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