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高端装备制造业在中国的战略地位,很多省份都把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而各地方政府在高端装备领域的政策导向、布局战略和资金投放力度等,都将成为影响各地方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黄磊,2011)。因此很多学者结合各个省份的情况,从不同的视角对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首先,东三省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因此很多学者对东三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其中关于辽宁省的研究最多。比如,吴迪和郑萍萍(2014)在分析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拥有的高、精、尖技术少;科研产出与企业需求不对称,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专业技术人才缺失,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然后从创建独立研发机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产学研用链条式发展,为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撑;吸引和培养创新人才,完善企业用人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郭丽凤(2012)指出,技术创新水平低是制约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作者通过因子分析法将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分为内部控制影响因素、内外协调影响因素、外部发展影响因素,这三类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依次减弱。另外,作者还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仿真分析,仿真模拟得出的结果与因子分析的结果一致。最后,作者从建立健全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环境、加强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基础平台建设、加强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等方面提出了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提升对策。吉海涛(2014)在深入分析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具体探讨了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的发展策略: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集群间的协同创新、高端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创新、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蒋永宏和周聪(2013)采用灰色关联法对2004—2010年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关联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现代服务业、传统服务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业有中等关联(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现代服务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关联度大于传统服务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关联度。据此,作者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结合,带动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集群的联动发展;通过产业集群之间的对接,促进现代服务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姜永昊(2015)在产业融合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端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动因,认为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受到市场需求、技术能力、产品能力、管理能力和融合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最后作者从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创新动力、优化人才培养,加强创业孵化、壮大市场空间,开发市场需求、吸引外资,扩展投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了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对策。赵岩岩(2014)借鉴波特钻石模型找到了12个影响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标,并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影响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可以概括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其中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资源因素和产业链相关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市场条件因素和政策环境因素。最后,作者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市场环境、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等方面提出了发展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对策建议。王福君(2016)从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现实基础出发,分析了辽宁省自主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指出辽宁省自主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应该选择自主创新、融合创新、集群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互补式发展模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辽宁省自主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推进措施:立足国家重大项目,推进产业创新发展、加快优化支持重点项目,完善产业合理布局、加强产业跨地区协作,引导产业空间合理布局、促进金融租赁与产业升级融合。另外,还有学者对大连市、鞍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比如李宗宝和沈玉梅(2012)在分析大连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经济发展转型中大连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及所在,最后从以重大技术装备为突破口,增强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坚持技术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产业集群建设,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工程战略等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突破大连市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瓶颈的对策。黄英(2014)通过调查报告的形式,深刻阐述了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对引领和带动鞍山市传统装备制造业改造升级的重大作用,然后探讨了鞍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优势领域和产品,并分析了鞍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差距与不足,最后提出了鞍山市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对策与措施。
另外,关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研究也有很多。比如,王宏起等(2014)基于双螺旋培育模式,提出了黑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策:在科技创新政策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和技术转移;在市场推广策略方面,要完善示范推广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行业标准的建立和推广;在配套策略方面,要加快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科技金融和税收政策体系建设;强化人才培养。景侠和李振夺(2011)对黑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指出黑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着发展模式单一、管理体制落后、产业链条短、创新意识淡薄等问题,应通过体制和产品创新带动装备制造业整体升级,实现技术产品化、装备成套化、配套本地化,全面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从而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郑积玲(2016)通过构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评价方法,确定了黑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在全国的位置。然后,根据发展模式选择原则和依据,结合黑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为黑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选择了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并据此发展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勾霄婉(2017)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吉林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吉林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整体竞争能力相对较差,且发展过程中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专业性人才匮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融资渠道单一、产业规模小等问题。在借鉴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吉林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完善产学研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放宽融资途径、发挥主导产业及龙头企业示范带头作用等。史琳等(2018)则分析了吉林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及发展现状,发现目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不完整、自主创新管理制度混乱、历史发展拖欠,技术改革的投入或缺、融资问题突出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产业集聚;提高高端型企业自主创新管理能力;促进企业原始创新;提升区域人才供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财税、金融、保险、担保、人才等方面对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其次,其他一些学者对北京市、广东省、河北省、江苏省、浙江省、山西省、甘肃省、上海市、新疆等省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进行了研究,代表性的研究如下。
张铁山等(2017)结合北京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提供的数据和典型企业调研情况,分析了北京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发展北京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带动劣势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企业以需求为导向,积极开拓潜力市场;政府出台相关装备示范和应用的政策。娄岩等(2012)从专利角度出发,从优势、劣势、威胁与机会四个方面分析了北京市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北京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建议:加强共性技术研发;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制定有针对性的专利申请策略;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
杨宝盈(2013)基于广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及集聚区存在的问题,从八个方面提出了广东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对策建议:瞄准世界前沿技术,明确产业发展思路;制定高端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的发展规划;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与高新技术服务业相融合;培育优势产业,努力打造广东省装备制造地区品牌;建立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和园区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合理规划工业用地,优化产业布局;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吴静茹和王国贞(2012)运用DEA方法对河北省2007年和2009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及37个小类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有效性实证测度,并根据测度结果把37个小类划分为不同类型,指出各种类型行业的投入产出效率的特点,结果表明:各行业的投入产出技术有效性与规模有效性有关;各行业小类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投入产出效率。(www.xing528.com)
吴群等(2017)指出,江苏省作为一个制造业大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对于江苏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乃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江苏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创新现状,然后针对存在的不足,从创新驱动、集群带动、品牌引领、联动强化、人才支撑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施定国和童相娟(2013)分析了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然后指明了下一步的发展思路与任务,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创新平台项目,省财政加大专项扶持力度,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强化重大装备推广应用,一是推进一批重大成果示范应用,二是加强市场应用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落实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风险补偿政策;加快建设以产业链为基础、以核心企业为龙头,吸纳上下游相关组织参与的开放性的研发、制造、服务为一体的装备制造业产业技术联盟;加强高端装备人才支撑。
王守信和韩丹(2013)通过对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对策建议:确立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推进的技术路线;建立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区,形成集群产业;注重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品牌建设;重点支持发展民营高端装备制造业;建设良好的环境支撑体系。
崔磊等(2017)结合甘肃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创新能力的发展特征,从以下六个方面提出了甘肃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发展的措施:以企业为主体,依托中央在甘肃及省属的科研机构,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加快建立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行业共性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深化国有装备制造企业改革;多渠道扩宽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投入;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一批甘肃制造的知名品牌;加强装备制造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张仁开等(2011)在分析上海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上海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问题及瓶颈,最后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上海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快产业基地和集群建设,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实现首台业绩突破;提高配套产品制造水平,培育专业化配套体系;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形成高端人才集聚优势;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促进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
汪平臻(2013)通过对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其他地区实现“后发赶超”的经验和中国产业政策导向的分析,认为新疆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可选路径是承接国际高端装备产业的转移。然后使用SWOT分析法对新疆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进行了分析,认为新疆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目标产业是高端智能装备产业,产品定位是高端智能装备中的中低端产品和服务,市场定位主要是新疆周边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