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定西马铃薯产业:崛起的全市优势产业

定西马铃薯产业:崛起的全市优势产业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定西,昔日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而今这里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作为全市农村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的马铃薯产业正在迅速崛起。近年来,定西市把马铃薯作为全市第一大优势产业来培育,全市马铃薯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产业优势初步形成,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集中产区之一。涌现出了“安定区马铃薯经销协会”、渭源“五竹马铃薯良种经销协会”等一批能体现和代表农民利益、合作形式规范、带动能力强的典型。

定西马铃薯产业:崛起的全市优势产业

李学文

定西市位于甘肃中部,总面积20330平方公里,辖安定、通渭陇西临洮、渭源、漳县、岷县一区六县、119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300.0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66.4 6 万人,农业劳力155.3 9 万人。总耕地面积770.7万亩,农民人均2.89亩。全市海拔1640~3941米,分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干旱半干旱区和高寒阴湿区两个自然类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为中温带半干旱区,包括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临洮县和渭源县北部,占全市总面积的60%,年降水量在350毫米左右;高寒阴湿区为南温带半湿润区,包括漳县、岷县和渭源县南部,占全市总面积的40%,年降水量450~500毫米。

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依靠国家“三西”建设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扶持,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从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入手,狠抓扶贫攻坚,全市于1999年实现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尽快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向小康迈进的目标,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坚持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时代、遵循科学规律的“三个顺应、三个遵循”的工作指导原则,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2006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774.4 6 万亩,其中粮食作物575.6 8 万亩,经济作物面积177.3 5 万亩;粮食作物中夏粮181.0 3 万亩,秋粮394.6 5 万亩;粮经比为77.1∶22.9,夏秋比为31.4∶68.6;全市马铃薯中药材两大优势产业基地达到420.4 3 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4.3 %;粮食总产量85.1万吨,平均亩产147.8 4 公斤,农民人均产粮319.4 1 公斤;农业总产值36.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62元,其中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支柱产业收入13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3.8 %。

定西,昔日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而今这里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作为全市农村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的马铃薯产业正在迅速崛起。

近年来,定西市把马铃薯作为全市第一大优势产业来培育,全市马铃薯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产业优势初步形成,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集中产区之一。2007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65.97 万亩,预计总产500万吨,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益530多元,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左右。

(一)规模优势已经形成,基地规范化、集约化和订单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我市根据“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市场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思路,通过政府推动、科技驱动、企业带动,不断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基本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范化种植、订单化生产的格局。从1996年提出实施“洋芋工程”,到目前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已由1996年的150万亩迅速扩大到300万亩以上,实现了由零星分布、分散种植向区域化、规模化和产业带的转变。2003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290.63万亩,总产量412万吨,分别占全省的39%和55%,实现产业产值13.2亿元,全市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益为339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493元的23%。2004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00.24万亩,总产达500万吨,分别占全省的37.8% 和62.5%,实现产业产值14.3亿元,全市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益40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590元的25.7 %。2005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00.47 万亩,总产量达465万吨,分别占全省的36.08% 和52.25%,实现产业产值15.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2%,全市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益446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670元的26.7%。2006年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318.5 7 万亩,总产450万吨,分别占全省的37.39%和47.87%,实现产业产值1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9.78%,全市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益480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762元的27.24%。2007年,全市有6个县区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其中4个县区突破50万亩,安定区达到了100万亩,成为中国马铃薯种植第一县。按照“科学布局、合理轮作、规范种植”的原则和“村有点、乡有片、县区有带”的要求,实行农艺农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大力推广旱农综合组装配套技术,全市共建立马铃薯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165个、150.5万亩。

近年来,市、县区政府把扶持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保护和支持农业、有效化解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措施,下发了《关于加快农业协会发展的意见》,形成了典型引路,示范推广,边培育、边发展、边规范的工作思路,为提升马铃薯产业开发水平、开拓市场、增加收入开辟了新的路子。全市共发展马铃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80多个,主要从事良种、种植、加工、贮藏、外销和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中介服务。从组织形式来看,主要有龙头企业带动型、经营服务型、股份合作型、政府引导型、市场带动型和能人领办型六种类型。尤其在订单农业的发展上,中介组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涌现出了“安定区马铃薯经销协会”、渭源“五竹马铃薯良种经销协会”等一批能体现和代表农民利益、合作形式规范、带动能力强的典型。全市今年以“企业+协会+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等形式,实施马铃薯订单化种植217.2 1 万亩,约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59.4 %,订单模式已由政府推动为主向企业、协会、大户主动对接农户的市场化运作转变。全市形成了洮、渭、漳河流域河谷川水区优质菜用型和加工型专用薯、南部高寒阴湿区优质菜用型和脱毒种薯、北部半干旱区高淀粉型商品薯和优质菜用型三个特色鲜明的局域化布局生产基地。

(二)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产品开始由初级粗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并实施“抓大、扶中、限小”战略,一些重点企业在政府和金融部门的支持下加大了设备、工艺的更新和改造力度,形成了新的生产能力。目前,全市利用外国政府贷款、与外资企业股份合作等形式,陇西清吉、临洮腾胜、三江、新兴四家企业,先后引进西欧等国家先进的精淀粉、全粉等加工设备。目前全市淀粉加工企业达到443家,其中千吨以上的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企业33家,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能力已达35万吨,其中万吨以上生产能力的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20家。产品已发展到精淀粉、变性淀粉、全粉、薯条、膨化食品等10多个品种。定西薯峰公司等15家企业先后被认定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陇西清吉等9家企业先后被认定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临洮腾胜公司被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为了适应加工业发展的需求,市上成立了马铃薯淀粉行业协会,组建了甘肃首家马铃薯淀粉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2006年全市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实际生产量达到10万吨,较2003年增长1倍;其他小型加工企业生产粗淀粉、粉皮、粉条等产品15万吨。今年,通过引进和争取,陇昕公司纺织专用变性淀粉生产线、薯峰公司年产2万吨马铃薯变性淀粉生产线二期工程、宏煊公司年产3000吨水晶粉丝生产线、天景祥年产20万吨(一期6万吨)马铃薯淀粉衍生物生产线等一批新项目正在建设之中。据市上统一抽样检验结果,全市多数企业生产的精淀粉综合指标达到国标一级品标准,部分企业产品达到国标优级标准。

(三)流通网络日益完善,马铃薯外销和贮藏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全市已建成临洮康家崖、陇西文峰、安定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安定口、渭源会川、岷县梅川6个较大规模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其中临洮康家崖市场、安定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渭源会川市场被农业部定点为全国重点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全市有中小型马铃薯交易市场32个,参与马铃薯交易的农贸市场185个,有2000多个收购网点遍布全市乡村,马铃薯贩运大户达到3125个。初步形成了以六大专业市场为主体,中、小型市场和相关农贸市场为补充,以购销贩运大户为依托,以收购网点为基础的马铃薯交易批发和购销服务网络。运用“品牌+专列+团队精神”的营销手段,实施“稳定占领低端市场、巩固提高高端市场、研究开拓超级市场(超市)、逐步挺进国际市场”的营销战略,创市场,进终端,占领消费群体。

近年来,面对公路治超、铁路运力十分紧张的严峻形势,定西市成立了马铃薯销售协调领导机构,组建了铁路运输路地联运办公室,多方协调争取铁路运力,连续五年成功举办了中国·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暨经贸洽谈会,保证了马铃薯销售工作健康运行。2006年,全市马铃薯外销总量达155万吨,其中铁路外销7520个车皮、45.1 2 万吨。通过政府积极调控市场,2005年平均每吨净增100元以上,2006年马铃薯外销价格平均每吨净增150元以上,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加大马铃薯外销和深加工的同时,为了调节市场需求的时空分布,延长鲜薯上市时间,确保马铃薯价格稳定和企业加工原料供给充足,市上提出了“深挖窖、广积薯、均上市、稳价格、保加工、增收入”的思路,认真总结推广农户、大户和协会、企业创造的不同类型有效贮藏模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统一标准,加快贮藏设施建设。2006年,全市各类贮藏窖(库)达到80.03 万眼(座),实际贮藏能力达到200万吨。到今年年底贮藏能力累计可达250万吨。通过实施贮藏营销战略,解决了马铃薯销售中的两大突出问题:一是对马铃薯集中上市期间通过旺吞谈吐,提高了销售价格,实现了鲜销增值,解决了以往销售期限短、集中上市、无序竞争、压级压价的问题;二是为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提供原料,实现了企业均衡生产,解决了企业生产周期短、不能满负荷生产,难以达产达标的问题。

(四)良种推广步伐明显加快,马铃薯科研与技术创新工作得到加强。近年来,全市在稳定面积的同时把马铃薯增产的着力点集中到良种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大力实施了马铃薯良种工程,制定了《定西市2006—2008年马铃薯良种工程规划》和《定西市马铃薯良种工程项目财政专项资金扶持方案》,进一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2005年以来,全市在积极争取省财政马铃薯专项资金的同时,通过多方筹措,已投放马铃薯产业财政专项资金1065.26 万元,其中用于良种工程项目357.26万元,并协调农发行贷款两年1.19亿元,主要用于脱毒种薯扩繁和良种推广。同时,大力推广应用机耕、机播、深松等技术,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为了切实加强产学研的有效对接,依靠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层次,定西市农业科研、推广部门积极与国内外科研院校靠接,在引进新品种(系)、开展专用型马铃薯茎尖脱毒、组织培养、梯级扩繁以及集成组装配套技术研发与应用,依靠现代农业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耕作栽培方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全市三个不同自然气候类型区确定了陇薯、渭薯、武薯、青海薯、甘农薯和外引专用薯六大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品种系列。全市已形成年生产脱毒苗3000万株、原原种4500万粒的能力,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引进筛选出适宜我市种植的陇薯3号、5号、6号等高淀粉型,新大坪、大白花等优质菜用型,LK99、大西洋、夏波蒂等全粉、薯条加工型优质品种,并加大推广力度,进一步优化了品种布局结构。2007年全市生产脱毒苗2400万株、原原种3600万粒;建立原种扩繁基地5100亩,其中网棚扩繁基地达3163亩;建立一级种扩繁基地5.23万亩,二级种基地50万亩。种薯生产已由政府推动为主向公司化、企业化和集约化、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发展。(www.xing528.com)

(五)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产业化经营保障体系进一步强化。专门成立了“定西市支柱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和“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办公室”,具体负责产业发展规划、产品开发、基地建设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定西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甘肃定西马铃薯优势产业链建设规划》《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财政支持项目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支柱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定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是从无标准、无品牌到重标准、多品牌,进而向做大做强品牌发展的过程。截至目前,全市共制定审颁无公害马铃薯甘肃地方标准5项,注册马铃薯品牌商标10个;“渭源马铃薯良种”“安定区专用型马铃薯及其加工制品”“定西马铃薯脱毒种薯及其制品”3个马铃薯产品已获得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记注册,临洮“腾胜”牌、安定“鲁家沟”牌、陇西“清吉”牌马铃薯、通渭粉丝和安定超兴精淀粉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安定“大江”牌马铃薯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渭源、陇西、临洮、安定四县区的马铃薯生产基地被认定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安定、渭源分别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

为了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今后,我们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力打造“中国薯都”的宏伟目标,全市上下达成共识,在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中着力“加快三个转变、强化四个环节”。加快三个转变,即加快马铃薯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由外销为主导向加工为主导转变,由均衡发展向强强联合、扶优扶强和品牌经营转变。强化四个环节,即良种、贮藏、外销和加工。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

(一)实施良种工程,形成能够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的脱毒种薯扩繁和供给能力。根据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要以渭源、安定为全市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和梯级扩繁的重点区域,加大对市旱农中心、渭源渭河源、爱兰公司等种薯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以脱毒苗和微型原原种工厂化、集约化生产为核心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供应体系,分层次、分区域建立马铃薯脱毒原种网室扩繁和一、二级原种生产基地。到2008年,全市马铃薯脱毒苗、原原种生产能力分别达到3500万株、5000万粒,建立原种扩繁基地1万亩,一级种基地达到10万亩,二级种基地达到150万亩,全市脱毒种薯应用率提高到50%以上,优质良种推广率上升到80%以上。

(二)提升加工水平,形成与产业规模相适应的加工能力。实施“抓大、扶中、限小”战略,重点扶持万吨以上有规模、有效益、重环保的企业,适度扶持5000吨以上有前景的企业,限制发展1000~5000吨产品档次较低、污染较重的小企业,下决心关闭千吨以下高污染的小型加工企业。到2010年,定西市马铃薯精深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其中精淀粉、变性淀粉35万吨(变性淀粉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全粉、薯条、膨化食品等高档休闲食品5万吨。

(三)加大贮藏设施建设力度,形成与市场供求相配套的贮藏能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一标准、科学规划,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尊重科学、经济实用的原则,按照种薯、原料薯、商品薯分级、分类、分等贮藏的要求,针对企业、大户和协会、农户三个层次的贮藏需求,严把贮藏技术关,建设高标准的贮藏设施。到2008年,全市各类贮藏窖(库)达到93.33 万眼,总贮藏能力达到300万吨。

(四)健全流通网络,形成与产业体系相配套的物流能力。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完善配套安定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和渭源马铃薯良种交易批发市场,并不断完善其他四大重点市场和农村中、小型专业市场。经过2~3年的努力,将以上六大市场建成集交易批发、贮藏保鲜、加工包装、信息发布、企业运作、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全国一流、功能齐全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到2008年力争六大马铃薯专业批发交易市场的年吞吐量达到150万吨以上。在六大市场建立相应的大型电子信息平台,推进计算机网络管理。积极探索经纪人代理、竞价拍卖、电子统一结算和网上交易等现代营销方式,建设跨区域的中介性马铃薯物流中心,尽快提高马铃薯物流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市马铃薯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国内外市场的占有份额。

土豆豆变成了金蛋蛋,农民脸上乐开了花。

马铃薯品种呈现多样化,全市引进筛选出适宜我市种植的陇薯3号、5号、6号等高淀粉型,新大坪、大白花等优质菜用型,LK99、大西洋、夏波蒂等全粉、薯条加工型优质品种,并加大推广力度,进一步优化了品种布局结构。

全市已形成年生产脱毒苗3000万株、原原种4500万粒的能力,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

(作者系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