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对移民工作的管理和指导,使我州移民工作不断趋于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在州政府的安排下,我局结合九甸峡库区移民工作的实际,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移民政策,并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起草了《甘南州九甸峡库区移民实施管理办法》和《甘南州九甸峡库区移民资金管理办法》,充分征求了移民专家和两县的意见后,经多次修改完善,由州政府出台颁布。《办法》的出台,有力指导移民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并对移民资金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使广大库区移民全面领会和掌握国家移民政策、安置原则、房屋及附属建筑物补偿标准,九甸峡库区移民安置规划及补偿标准出台后,始终把政策宣传和思想发动作为整个移民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按照省、州的总体部署,自2007年1月份正式开展宣传动员和移民搬迁意愿确认工作,州移民局协同临潭、卓尼两县全面部署,扎实安排,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开展此项工作。两县分别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了驻村调查摸底工作组,每个村由一名县级领导干部挂帅,抽调大批科级干部和业务骨干驻村入户开展工作,全面调动了县、乡、村三级力量。通过进村入户召开村民大会、村民小组座谈会,讲解政策,发放宣传册(单),发放征求意见表、明白卡等形式,逐村、逐户、逐人宣传国家关于大中型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政策,宣传九甸峡库区实物补偿标准和补偿办法,安置地的建房户型、价格,建房办法和安置方式等,把各种政策原原本本地讲解给群众,增强了移民搬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到12月底,两县签订了《外迁安置》《后靠安置》《投亲靠友》《自谋出路》等安置协议。
外迁移民住房建设是整个移民搬迁安置环节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是关系到移民妥善安置和保证基本生活的大事。为了全面做好建房工作,州、县政府和移民部门对移民建房工作非常重视和慎重,对安置区建房条件、建房类型、建房组织等问题多次进行研究,并广泛征求移民群众意见,努力寻求一个最佳的建房方案。为了稳妥起见,州政府安排我局组织临潭、卓尼两县相关领导及专业人员两次到瓜州安置地就建房条件、建材供应、建材价格及建房类型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安置地政府就有关建房问题进行了沟通、协调。通过对以上各种情况的综合分析,州县共同认为:安置地房屋由移民自建或迁出县政府统一组织建设都不具备基本的条件。鉴于此,州、县政府在征得移民同意的基础上,委托安置地政府进行统一建设。为尽快启动住房建设,州政府分管领导带领两县政府、州县移民部门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赴酒泉市与安置地政府进行了全面协调、磋商,最后达成了由迁出县政府委托安置地政府统一建设的意见,并由双方县政府分别签订了委托建房协议。在建房户型问题上,充分考虑了安置区建房特点、实用性、工程造价和移民经济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最后确定了建筑面积分别为105.79平方米、95.2平方米、76.84平方米、56.56平方米四种户型的砖混结构房屋,并制作房屋效果图发放到了每户移民手中。根据移民意愿确认的结果,两县共委托安置区建房1119套。
为确保实现省上确定九甸峡库区年底拉闸蓄水的目标,经省、州、县共同协商,最后确定将库区蓄水高程2130线以下的卓尼县包舍口、古麻窝、四下川3个村的160户移民于2007年12月底前搬迁出库区,对没有安置条件的外迁移民和部分投亲靠友、自谋职业移民进行临时安置。按照决定,州委、州政府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筹措资金对提前搬迁的移民进行奖励和补助,2130线以上非外迁瓜州移民共搬迁安置124户(其中临潭县76户、卓尼县48户)。2130线以下库底清理工作按有关技术规范完成。以上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为下一步移民整体搬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确保了九甸峡库区12月31日按期下闸蓄水。
随着原定搬迁时间的临近,省、州、县分别对安置区建设情况和移民安置条件进行了实地察看,当时移民住房建设工程虽然已基本完成,但不具备入住条件,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要项目虽已接近完成,也不具备生产条件;从移民搬迁的安全保障和安置后生活适应方面,冬季气候逐渐寒冷,如果在这个季节长途搬迁移民,途中风险很大,特别是老人、幼儿和体弱多病的移民很难保障路途安全,加之移民住房非常潮湿,冬季气候非常寒冷,移民在越冬期间难以适应。针对这种情况,省、州、县三级达成了推迟搬迁时间的共识,最终于2008年4月整体组织外迁移民搬迁。
考虑到我州移民搬迁路途远、人数多、任务重,特别是移民物资搬运数量大的特殊情况,按照省委陆浩书记的指示精神,州委、州政府及甘南州军分区共同向省上汇报协调,争取军方车辆援助移民物资搬运,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及甘肃省军区的大力支持,兰州军区经请示中央军委同意,决定在外迁移民搬迁时派遣军方车辆援助移民进行物资搬运。初步确定军方派遣6个汽车运输连,共270台运输车辆(载重10吨),分三个组滚动往返搬运。军方车辆援助移民物资搬运工作,对移民及物资的安全顺利搬迁非常有利,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移民物资搬运的费用支出。
九甸峡水库属国家确定的大中型水库范围,整个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严格执行了《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令第471号)和《甘肃省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库区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认真遵循依法、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移民安置的新途径,把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使移民生活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属地管理、权责利相统一;资源开发与移民安置并重,合理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保障移民的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体现在移民工作的全过程,以提高移民群众的收入、改善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各级政府不断拓宽和创新移民安置方式,在坚持以农业生产安置为主的同时,尊重移民选择,按照“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拓宽安置渠道。为保护好、实现好、维护好移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了积极的努力。(www.xing528.com)
临潭、卓尼两县共向瓜州搬迁运送外迁移民1280户5901人,共动用各种运输车辆971台(次),其中动用军车685台(次),客车94台(次),地方货运车辆192台(次)。临潭县向瓜州搬迁运送外迁移民801 户3687人,卓尼县向瓜州搬迁运送外迁移民479户2214人。库区搬迁工作基本结束后,州、县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瓜州安置地,先后派出70多名州、县领导和各级干部进驻安置区,集中精力解决外迁移民搬迁安置中的具体问题。协调安置地政府开展移民交接和土地划分到户等工作。库底清理工作已全面展开,五月底库区能够具备二期蓄水条件。
统计,库区移民有1280户5901人,根据移民意愿已统一搬迁到酒泉市瓜州县做了集中安置(其中卓尼县479户2214人、临潭县801户3687人),占移民总数的63%;有152户594人根据家庭条件已做了投亲靠友安置(其中卓尼县61户237人、临潭县91户357人),有211户956人做了自谋职业安置(其中卓尼县172户810人、临潭县39户146人),有419户1887人做了后靠安置(其中卓尼县323户1463人、临潭县96户424人),投亲靠友、自谋职业和后靠安置共有782户3437人,非外迁占移民总数的37%。以投亲靠友和自谋职业安置的移民绝大部分迁往周边县市进行了自主分散安置;以就地后靠方式安置的移民,90%以上较为集中地安置在库区周边。外迁瓜州集中统一安置的条件较好,由于安置地政府的重视和努力,安置地基础设施建设起点较高,人均三亩水浇地划分到户,移民住房条件较好,发展前景好于库区;非外迁安置的移民以投亲靠友安置的移民较为分散,但住房条件较为优越,经济收入有稳定的依托,情绪也较稳定;后靠安置和自谋职业的移民中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多,有一部分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极差,情绪很不稳定,要求政府帮助扶持的呼声较高。
九甸峡库区非外迁移民2010年年底核实的后期扶持人口为3188人,其中临潭县927人、卓尼县2261人。扶持方式以资金直补为主,扶持标准为每人每年600元,从2008年开始连续扶持20年。后扶资金由省上直接下达到县财政后由临潭、卓尼两县移民部门以“一折通”的方式直接兑现到移民群众手中。通过调研发现,两县在后期扶持资金发放过程中,严格执行州上制定的《甘南州九甸峡水库投亲靠友、自谋职业、后靠安置移民后期扶持基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了后期扶持资金管理使用制度。在信用社设立后期扶持资金专户,实行专款专用,资金发放前将享受后期扶持政策的移民人口名单在相关移民村组进行公示,接受广大移民群众监督,做到了公正、公平、公开,确保了后扶资金安全、及时地兑现到移民群众手中。
记得在2008年4月20日,州委、州政府在临潭县冶力关广场为甘南外迁移民举行了欢送仪式。当时的常务副州长李钰在欢送宴会上,端起一大杯酒一饮而尽,眼泪止不住流下来,几次哽咽着说不出话。州长沙拜次力亲赴卓尼县洮砚乡的一个村看望村民,打动了村民守故土的心。搬迁时上百位村民在晒场上长跪不起,深深地表达着他们对故乡的感情。如今,那些乡亲们为了国家建设舍小家为大家,走上了搬迁之路。
九甸峡库区移民搬迁于2002年7月初正式启动,12月引洮工程正式开工,2008年5月20日结束,历时6年。回牟这动人的情景,来自于广大库区移民群众的无私奉献,来自于各级党委政府及移民部门秉承“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苦干精神。
(作者系甘南藏族自治州移民局副局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