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顾历史:1998-2007十年回顾

回顾历史:1998-2007十年回顾

更新时间:2025-01-0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此认识,区委、区政府于1998年2月10日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并提出农业产业化“3343”工程,用三年时间,在全区建成30个粮食专业村、30个蔬菜专业村、40个养殖专业村和30个林果专业村,形成具在明显区域特色的三大产业区,即以城郊4乡镇为主的蔬菜产业区,以中北部8乡镇为主的养殖产业区和以沿山7乡镇为主的林果产业区。

形成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初级阶段发展期。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国际农业竞争已经不是单项产品、单个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而是包括农产品质量、品牌、价值和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综合性竞争。基于此认识,区委、区政府(原酒泉市)于1998年2月10日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并提出农业产业化“3343”工程,用三年时间,在全区建成30个粮食专业村、30个蔬菜专业村、40个养殖专业村和30个林果专业村,形成具在明显区域特色的三大产业区,即以城郊4乡镇为主的蔬菜产业区,以中北部8乡镇为主的养殖产业区和以沿山7乡镇为主的林果产业区。通过培育专业化、标准化、规模的生产基地,实现从小生产到大基地,从大基地到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一个新水平。1999年,根据“3343”工程实际进展,全区确定了新增5000亩,累计建设10000万日光温室的建设目标,同时对专业村建设进行了调整,将蔬菜专业村增加到50个,养殖专业村增加到46个,相应林果专业村调整为20个,粮食专业村为26个,这也是根据产业和各乡镇实际情况做的调整,使适合发展蔬菜的乡镇更倾向于落实蔬菜任务,利于搞养殖的乡镇聚精会神抓养殖。当时笔者作为一名新分配到乡镇的农业技术人员,全程目睹和参与了农业产业化“3343”工程建设,我所工作的乡镇有80%的村纳入了“3343”工程建设,集中建设蔬菜专业村和养殖专业村。当时乡镇隔三差五开会,干部天天下队落实,村村都在修圈舍,户户都在打温室,包括党群口的干部都分配了日光温室和圈舍修建任务,农口部门的干部除了做好技术指导,就是逐村挨户进行开会动员,逐块逐地规划放线,区上实行三包三定,乡镇实行周报告、月评比制度,干部长期驻乡开展工作成常态,使我们一些新分配来的学生能扎根农村、真正接地气、解民情,学到了很多基层工作的好方法、好经验,当然感受最多的还是政策宣传铺天盖地,政府号召强大无比,农户发展干劲十足。今天回过头看,我理解: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特别在发展之初,往往行政推动的作用是巨大的,也是离不开行政推动的。同样,今天形成的总寨精细菜、上坝番茄、临水辣椒、铧尖茄子、西洞食用菌、西峰叶菜、银达立体带种早熟白菜等一批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蔬菜名片和一区两带三产业格局,与当时实施“3343”工程是分不开的。(www.xing528.com)

到2007年,已建成果园、铧尖、三墩3个万亩制种乡,西峰、西洞、银达、泉湖、上坝、总寨等8个万亩蔬菜种植乡,东洞、金佛寺、丰乐、清水、下河清5个万头养牛乡,金佛寺、丰乐、清水、三墩、上坝、总寨等8个10万只肉羊养殖乡。蔬菜产业形成了洋葱、辣椒、韭菜、番茄、食用菌、脱水菜六大外向型优势品种。制种产业形成了以沿山六乡镇为主的玉米制种基地,以果园乡、铧尖乡为主的高效网室制种基地。养殖业形成了沿山乡镇发展肉牛、肉羊,中北部乡镇发展生猪、蛋鸡、奶牛及特种畜禽的产业格局。通过建立和发展区域性主导产业、地方性特色产业和战略性优势产业基地,到2007年,肃州区农业总产值达到21.43亿元,比1998年(9.6亿元)翻了一番,比1978年增长40倍,农业增加值达到11.8亿元,比1998年(5.7亿元)翻了一番,比1978增长30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35元,是1978年的33.5倍。粮经比由1978年的91∶9调整为2007年的53∶47,畜禽饲养总量达到687万头只,是1978年的22.8倍,建成各类标准化种植示范区200个、养殖小区268个、专业示范户1.22万户。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32.5万亩,农户农产品订单化销售率达85%以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