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文俊
永昌南依祁连山、北枕大黄山、水草丰美,自古以来,就是天然牧场,西汉时匈奴兵败祁连,曾发出“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蓄息”的悲歌。1939年,国民政府看准了这里优良的草场资源和自然环境,曾拨款修建了永昌羊场。养羊业在永昌具有传统的发展优势,但由于种种因素制约,这一产业一直未能做大做强。
在“以粮为纲”的计划经济年代,永昌县是全省的商品粮油大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创造了每年上缴国家商品粮占全省十四分之一,油料占全省九分之一的辉煌。那时候的养羊业在全县大农业中始终处于附属地位,广大农民群众把养羊当做副业,基本上处于“养羊为产毛,淘汰才吃肉”的传统自产自足状况。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小麦、油料等传统农产品出现卖难,农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永昌县经过不断审视县情,对农业生产进行了重新定位,确立了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多元化支持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持续走“以牧促农、以农兴牧、农牧并举”的路子,把以养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大主导产业来抓,全县草食畜牧业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化方向迈进。
红山窑乡山头村村民吴世学,今年68岁,自13岁起就跟随父辈们在大黄山(又名胭脂山、焉支山)区放牧,算起来已有50多个年头了。尽管他是十里八乡的“羊把式”,但在传统观念影响下,他仅在农闲时节把邻居的羊集中起来进山放牧,以此收取“代牧”费,补贴家用。前些年,在各级政府的号召下,他着手发展养殖业,并逐步摒弃“小打小闹”的代牧模式,带领两个儿子以牧为生。随着羊群规模的不断扩大,草场退化又带来了新的制约因素。近年来,在国家草原奖补和退牧还草政策的支持下,建起了900多平方米的高标准暖棚圈舍,现在羊群规模有一千多只,见到我时他自豪地说:“我现在养的羊,比过去一个生产队的还多。”在谈到养殖方式时他说:“前些年,一年四季都在山里面放牧,受的苦多,草场也退化得厉害。现在乡政府给我们投资修建了高标准圈舍、改良了品种,我有半年时间靠圈养,轻松多了。 ”
吴世学老人的养羊史,正是永昌县羊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传统的放牧养殖方式不但效益低下,而且也因草原超载放牧,对环境的危害日渐显现。
从2000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借助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确立了“区域布局抓规划、生产模式抓舍饲、培育市场抓龙头、提升品质抓改良”的发展思路,先后实施了国家“948”高科技项目——“国外肉用种羊引进扩繁与推广”“永昌县优质肉用种羊扩繁及杂种肉羊生产技术推广”“永昌县规模养殖高新综合技术推广”等一系列国家、省部级项目,成立了肉羊产业发展办公室和甘肃省永昌肉用种羊场,先后引进无角陶赛特、波德代、萨福克、特克赛尔、杜泊等国外优质种养,并与甘肃农业大学进行技术合作,聘请全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羊分会理事长、甘肃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有璋教授为技术顾问。由赵有璋教授带领研究生常驻永昌,进行肉羊冻精研制、胚胎移植、国外肉用种羊引进、繁育和推广等方面的科技攻关研究,为永昌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技术保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肉羊冻精研制获得突破性成果——保存409天后的冻精,解冻后活力达到0.5以上,情期受胎率达到65.67%,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肉羊胚胎移植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效胚胎回收率达到6.25枚/只(国内同类技术水平为3.26枚/只),胚胎移植妊娠率达到67.5%(国内同类技术水平为47.56%)。在永昌肉用种羊场繁活纯种羔羊5800只,为我县肉羊改良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肉用种羊场为基础,全县上下进一步强化肉羊良种繁育工作,县上在饲养量相对集中的村社,建立肉羊杂交改良站(点)681个,累计杂交改良地方羊近80万只。
新品种的推广并不容易,起初群众不了解,怕麻烦,对杂交抱怀疑态度。为了引导养殖户转变观念,激发他们的品种改良积极性,县政府分别于2003年10月、2004年5月和2005年5月连续召开了三届“赛羊大会”,以此让群众切身感受杂交改良成果。在这三届赛羊大会上,杂交改良羊以育肥周期短、出栏快、产羔多、肉质好,屡屡夺魁。在第二届赛羊大会上还举行了“羊状元”公开拍卖仪式,并以每只3500元到2.3万元不等的价格被周边县市(区)的养羊大户竞相购买,一时间永昌杂交改良肉羊闻名遐迩,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抓住农业部将甘肃纳入肉羊主产区范围进行扶持以及省委、省政府实施的“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1236”扶贫攻坚行动等机遇,每年整合各类资金2亿元用于草食畜牧业发展。按照区域布局特点,在靠近南部草原的西河地区,组织实施了退牧还草、草原奖补等生态保护项目,全面推广种草养畜、舍饲育肥模式,走可持续循环发展的路子;在饲草料条件较好的清河、东河地区,着力推广秸秆青储氨化、舍饲养殖、配方育肥等技术,配套完善了暖棚圈舍、氨化池、沼气池等设施,构建起了“牧—沼—田”的生态养殖模式。到2013年年底,全县配套建成青储氨化池3.6万立方米,种植各类饲草9.8万亩,建成标准化暖棚圈舍7733间。
过去,秋收结束后,东、西河地区的群众要把麦秸点燃烧毁,不然影响来年耕种。现在随着舍饲养殖业的发展,小麦、啤酒大麦等一些农作物的秸秆成为养殖户最廉价、最方便的饲料,每到秋收时节养殖户都要抢着收购,储存起来用作饲料,仅山头村吴世学老人,每年要收购近200亩地的麦秸。
来到山头村养殖小区,一排排、一栋栋规划整齐的标准化暖棚圈舍,让人误以为进入了新农村居住点,红色的砖墙、蓝色的彩钢瓦在不远处雪山、白云的辉映下显得格外醒目漂亮。(www.xing528.com)
红山窑乡副乡长曹生明介绍说,这个养殖小区已入住养殖户12户,今年又有20多户报名入住。建1个900平方米的标准化暖棚圈舍,县乡要补助5.1万元,养殖户自己只拿2.8万元。同时,乡上还无偿为入驻农户架通了自来水、电力设施,硬化了道路,配套建设了活畜交易市场和饲料加工厂。全乡像这样的养殖小区目前已有7个,这个还不是最大的。
随行的山头村党支部书记郜克发补充说,现在,养殖小区比村庄里面居住的人要多,也比村庄里面热闹。有几位村民在城里打工挣了钱,回家看到这么好的条件,都愿意回村创业。
长期从事放牧养殖的新城子镇通信堡村村民王吉学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有暖棚圈舍,谁都不愿意放养。圈养虽然成本高一点,但产羔多、出栏快,一只好品种羊2年3胎6只羔,4至5个月就能出栏。而我们放养的普通伏羊,一年也就产一只羔,一般6至7个月才能出栏,再加上这几年草场一年不如一年,牧羊人风餐露宿,非常辛苦,这几年,我把多半羊就改为圈养了。
新城子镇地处祁连山北麓冷凉灌区,是典型的半农半牧乡镇,也是永昌县乃至金昌市贫困人口最集中、贫困问题最突出的乡镇。为了推动以肉羊养殖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发展,从根本上实现产业扩量提质增效、贫困户自我解困发展,大力推广“13514”舍饲养殖发展模式(即1户养殖户,种植3亩饲草,年存栏基础母羊50只,年产羔100只,羔羊出栏后纯收入4万元),累计发展家庭养殖户2047户,建成万只羊场2个、标准化养殖小区7个,入驻养殖大户57户,全镇羊饲养量达到26万只。2013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81元,增长10.2%。
为了进一步扩大养羊规模,提高养羊层次,县上按照“集合要素、聚集规模、建强龙头、组团发展”的思路,扶持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做大做强,发挥示范基地作用,加快肉羊改良步伐,提高肉羊品质。
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县较早从事肉羊养殖和饲料加工的“农”字号企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一家集饲料生产、畜禽养殖、高效农业种植、食品加工为一体的大型农牧企业。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羊产业,该公司聘请全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羊分会副理事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周占琴教授作为养羊技术顾问,主持开展“湖羊金昌肉用新品系培育”项目。湖羊是元生公司专门从我国太湖流域一带引进的高繁肉用型绵羊,与当地其他品种羊相比而言,具有适应性强、繁殖力高、采食量小、产奶量高、泌乳性能好等特点,经过几年的推广,已逐步得到群众认可,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他们按照“五统一分”即统一养殖高繁湖羊、统一用元生饲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饲养标准、统一销售,分别管理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元生肉羊“461”饲养理念开展养殖工作,从种质更新、营养保障、技术服务、防疫体系建设等方面为肉羊养殖示范基地和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支持,建立与农户的利益共享机制和经营联合体,以扩大肉羊养殖规模。采用上述模式他们已在全县7个乡镇建立起了集中养殖示范点,辐射农户3200多户,养殖规模达到2万多只。
东寨镇土地面积广,过去是全省啤酒大麦主产区。从2013年开始他们成功引进唐山牧源、甘肃民生、甘肃绿都、金昌豪牧4家草业公司、兴农牧田等5家专业合作社和吴会贤等11户种植大户流转土地2.7万亩,种植紫花苜蓿,着力打造优质牧草种植基地。
东寨镇下三坝村一社的富兴养殖小区,是东寨镇2011年规划建设的大型养殖小区,由养殖基础较好的韩兴义等4人合作联建,他们利用丰富的饲草料资源,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育肥出栏肉羊1.5万只,带动周边村社育肥出栏肉羊3万只的养殖示范区,下三坝村一社成为全县首个规模舍饲养羊专业社。韩兴义说:“规模养殖带来聚集效应,收益的不光在养殖环节,还有粪便等。原来散养时,羊粪不好收集,现在,粪便经过处理后,成为发展日光温室和绿色农业的抢手货。”舍饲养殖业已逐步成为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约占农民收入的近三分之一。据统计,像元生公司、富兴养殖小区一样,全县养羊专业合作社已达到185家,辐射农户2650户。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带动全县肉羊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经过十多年不懈努力,永昌县养羊业实现了由一家一户的传统放牧养殖到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舍饲化的华丽转身。截至2013年年底,全县累计建成规模养殖小区(场)173个,发展规模养羊户15259户,其中百只以上养羊大户1781户,全县羊饲养量达到154.4万只,比1998年底增加近5倍,其中存栏71.26万只、出栏78.57万只,羊肉产量达到11785.5吨。到2013年,全县以肉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增加值达到2.5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15.32%,农民养羊收入达到1177元。养羊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也成为农业农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
(作者系永昌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